造車央企遇上華爲乾崑:奕境正在探索家庭用車的新可能
在這個被流量裹挾的造車時代,發佈會越來越像綜藝現場,參數與聲量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標尺。我們見慣了太多的「新物種」和「顛覆者」,但當熱度退去,汽車作爲出行工具的底色其實從未改變:
它首先需要的是安全與信任。
正如 2014 年,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所說:
大家一定要相信汽車首先必須是汽車,金融必須首先是金融,豆腐必須首先是豆腐…… 別的不能取代汽車,如果能取代,那就是阿拉伯飛毯。
這句話放在今天依舊振聾發聵。
56 歲的東風選擇在這個節點,與華爲乾崑走到一起。面對智能化轉型的浪潮,這位製造業的老兵沒有選擇單打獨鬥,而是轉身牽手了在底層技術深耕已久的科技巨頭——
11 月 20 日,華爲乾崑生態大會正式揭幕「奕境」品牌。
這次合作最大的看點,在於它是華爲乾崑與央企的首次合作。東風拿出了看家的製造體系,華爲乾崑拿出了沉澱多年的數字能力,雙方試圖在喧囂的市場中,給家庭用戶提供一個紮實的新選擇。這件事的分量,或許遠超發佈一個新品牌本身。
當造車央企牽手華爲乾崑
要把奕境這個新名字講清楚,我們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 11 月 20 日這一天。如果你把時間軸拉得足夠長,就會發現,有些相遇其實早已埋下伏筆。
幾個月前,搭載華爲全棧技術的猛士 M817 登場。這輛去無人區撒野的車,恰恰成了華爲乾崑最好的試煉場。
市場反饋證明,華爲乾崑經得起最嚴苛的折騰。如果這套系統能在極端工況下不掉鏈子,那回歸到城市道路和家庭場景時,這種技術能力的溢出自然就成了保障。
這就有了今天的新品牌,也就是「奕境」。
爲了這個項目,雙方都拿出了有些「熱切」的投入。在武漢的聯合辦公區裏,奕境與華爲乾崑的團隊打破了傳統的甲乙方壁壘,進行了高頻次的深度對齊。
這裏發生過很多激烈的爭吵。奕境在開發過程中,爲了車燈造型上 0.5 毫米的差異,方案被推倒重來了 20 多次。不僅如此,從空調出風口的材質到吹風角度,每一個關乎家人體驗的細節,都經過了數百項的打磨優化。
這聽起來有些執拗,卻頗爲真實地反映了兩種基因的碰撞。一邊是東風對工程製造一絲不苟的嚴謹,一邊是華爲乾崑對用戶體驗近乎偏執的追求。
這種磨合極具挑戰,但也很有必要。不同於簡單的技術授權模式,奕境引入了華爲乾崑的技術,也引入了華爲乾崑最先進的 IAS-IPD(集成產品開發)和 IPMS(集成產品營銷與服務)、全球嚴苛的質量標準以及成熟的供應鏈管理經驗。這意味着東風在造好一輛車的同時,也順帶進行了一次組織流程的革新。這種深入骨髓的捆綁,讓奕境跳出了簡單的拼湊,成爲真正融合了製造與智能兩種基因的「新物種」。
這種戰略節奏在 2025 年明顯加速。回顧這一年,雙方的合作步履不停:1 月在深圳簽署協議正式啓航;5 月在武漢全面升級戰略——將合作範圍一口氣擴展至華爲乾崑智能駕駛、華爲鴻蒙智能座艙和華爲乾崑智能車控等核心領域;9 月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攻關 AI 泛場景應用。
奕境,聚焦家庭用車的細分市場
把歷史的拼圖拼完整後,我們還得回到現實,面對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在如今這個早已成熟的汽車市場,爲什麼我們還需要一個奕境?
如果把造車比作塑造一個頂尖的運動員,東風負責的是強健的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這是體能的基礎;而華爲乾崑負責的則是敏銳的視覺、聽覺和神經系統——這是反應的上限。
對於奕境來說,東風提供的不僅僅是那層「底座」,更是作爲央企的製造底線。
在家庭用車的語境下,被動安全、車身工藝以及供應鏈的穩定性,是一切體驗的前提。東風不僅拿出了 16000 噸一體化壓鑄技術、48% 熱效率增程器,更基於服務 6000 萬用戶的底蘊,爲電池定下了「零起火」的管控目標。通過 200 餘次整車耐久測試,東風試圖爲家庭用戶構建一個堅不可摧的安全空間。
而在製造的底座之上,華爲乾崑注入的,則是一種全棧式的能力。從華爲乾崑智能駕駛、到華爲鴻蒙智能座艙,再到華爲乾崑智能車控等核心技術領域,所有的智能化配置都被打通成了一個整體。
而驅動這種全棧融合的,是華爲乾崑團隊在內部一直踐行的一種 ToB ToC 邏輯:他們雖然直接服務的是車企,但最終的目光始終盯着那個握方向盤的人。
當然,華爲乾崑帶來的改變,最核心的還是在於安全。在傳統的造車邏輯裏,安全是靠「撞」出來的;而在華爲乾崑的邏輯裏,安全是可以「算」出來的,其全新 WEWA 架構不僅讓輔助駕駛體驗更絲滑類人,實現了車位到車位 2.0 和巡泊一體的無縫體驗,更在安全性上新增了駕駛員失能輔助、側向負向障礙物檢測等多重守護。
這可不是紙上談兵。截至 2025 年 10 月,華爲乾崑智能駕駛累計行駛里程已突破 58 億公里,成功避免潛在碰撞 317.4 萬次。
正是這種「製造」與「全棧能力」的深度咬合,構成了奕境最核心的護城河,也成爲它從華爲乾崑龐大的朋友圈中脫穎而出的底氣。東風在 56 年間鍛煉出來的「穩」,加上華爲乾崑的「銳」,這種軟硬結合的差異化,就是奕境最大的生存空間。它追求的是在「家庭用車」這個綜合題上,給出一個沒有短板的高分。
奕,是盛大光明的美好;境,是智慧的境界和空間。
奕境這個名字,頗爲精確地切中了當下中國家庭的用車需求,既提供了央企製造帶來的安全感,又將科技巨頭的未來想象落地爲實。
明年 4 月,奕境的首款產品將正式登場。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或許我們缺的不是一輛更快更炫的車,而是一輛真正能讓全家人安心、讓出行迴歸美好的作品。
東風與華爲乾崑,正在用時間,慢慢講好這個關於「境」的故事。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衆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爲您奉上。
愛範兒|原文鏈接·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