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卡宴 2.5 秒破百!最強保時捷,卻最不像保時捷

來源: 更新:

保時捷剛剛發佈了純電版的 Cayenne(卡宴)Electric 和 Cayenne Electric Turbo。

CEO Oliver Blume(奧利弗 布魯默)和設計主管 Michael Mauer(邁克爾 摩爾)僅用了 15 分鐘,就將這臺在保時捷歷史上意義非凡的 SUV 帶入了新時代。

「不像保時捷」

先來看看爭議最大的外觀設計。

我們想知道,在第一眼看到這輛車時,你的感受如何?

純電卡宴比燃油版車型長 55 毫米,整車長寬高分別爲 4985 / 1980 / 1674 毫米,軸距也增加至了 3023 毫米。

新車前臉部分最顯著的變化是採用了更低矮的發動機罩和更纖細的 Matrix LED 大燈。新大燈組將遠近光、日行燈等功能集成在一個模塊內,並通過橫向延展的造型強化車頭寬度感。

車身側面則保留了保時捷標誌性的「飛線」(flyline)輪廓,從 B 柱開始平緩下滑的車頂線條,配合輪廓突出的翼子板,維持了品牌一貫的比例語言。

細節上,新車採用無框車門,車門鈑金帶有一道貫穿前後門的高腰線;輪拱處則增加了專屬塑料飾件,強調其越野屬性。

車尾部分採用貫穿式燈帶,支持動態點亮效果,並配有發光的「PORSCHE」字樣。Turbo 車型進一步通過名爲「Turbonite」的深灰色裝飾件(包括輪轂蓋、側窗飾條、車標等)實現視覺區隔。

純電卡宴上還能看到不少空氣動力學組件,包括前臉可調導流 flap、自適應尾翼、以及全覆蓋底盤、空氣簾和專用輪轂等,Turbo 版本還有專屬的「氣動刀片」(aero blades),整車的風阻係數最低可達 0.25cd。

過去二十年,卡宴之所以能成爲豪華 SUV 市場的常青樹,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高度統一且極具辨識度的家族設計語言:隆起的翼子板、圓潤的四點式大燈、標誌性的溜背輪廓,以及那張低調卻存在感極強的進氣格柵——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消費者心中「保時捷 SUV」的標準答案。

燃油版卡宴

然而,在電動化浪潮下,設計團隊似乎有意讓純電卡宴扮演一次「反叛者」。

正如保時捷造型設計負責人 Michael Mauer 在發佈會上所言:

新款 Cayenne 無疑是保時捷,也是 Cayenne。我們在經典設計元素的基礎上進行進化,保留了這款 SUV 的獨特靈魂,最終呈現出一種面向未來的現代設計理念。

但市場對這套新設計的認可度似乎很有限。

編輯部的幾位同事看到實車之後,紛紛認爲純電卡宴「像埃安霸王龍」、「像蔚來 EC6」 等等。

油管上的海外用戶們的評論也頗爲一致,「像途觀」、「像 Vauxhall Grandland」、「幸虧保留了保時捷的標誌,否則真看不出來」、「看起來不錯,只是不像保時捷」。

評論由英文機翻而來

這種質疑背後,其實是一種更高的期待:我們希望保時捷能在純電卡宴上覆刻 Taycan 的成功——即在擁抱電動化的同時,依然輸出一套鮮明、自洽且不可替代的設計語言。

但目前看來,純電卡宴的設計更像是在「未來感」與「傳承感」之間走鋼絲:前臉試圖擁抱新能源時代的簡潔與科技感,而側面和尾部卻保留了太多燃油時代的比例與細節,整體缺乏 Taycan 那種從內到外爲電動架構重新思考的完整性。

這種割裂感,削弱了設計的一致性,也讓本該成爲品牌電動轉型標杆的卡宴,顯得猶豫而保守。

2.5 秒破百的性能猛獸

拋開設計上的爭議,純電卡宴在機械層面延續了保時捷一貫的高性能。

純電卡宴的兩個版本均標配四驅系統,並配備保時捷電子牽引力管理系統(ePTM)。

Turbo 車型的後軸電機採用源自賽車運動的直噴油冷技術,可以確保電機以持續高功率輸出並維持高效能表現。車輛的 0-100 公里/小時加速僅需 2.5 秒,0-200 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爲 7.4 秒,最高時速達 260 公里/小時。在啓用 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模式時,車輛可輸出 850 千瓦(約 1156 馬力)和 1500 牛·米扭矩。

在常規駕駛模式下,Turbo 車型的最大功率可達 630 千瓦(857 馬力),在按下「Push-to-Pass」按鈕後,還可以額外獲得 130 千瓦(176 馬力)的動力,持續 10 秒。

入門級的標準版在常規模式下可輸出 300 千瓦(408 馬力),啓用 Launch Control 時可提升至 325 千瓦(442 馬力),峯值扭矩達 835 牛·米,0-100 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爲 4.8 秒,最高時速 230 公里/小時。

接近「天花板」的性能水平並非是靠犧牲續航水平而來。

純電卡宴搭載一塊 113 千瓦時的高壓電池,採用雙面液冷技術,WLTP 工況下標準版續航最高可達 642 公里,Turbo 版爲 623 公里。

得益於 800V 架構,新車直流快充峯值功率可達 400 千瓦,從 10% 充至 80% 僅需不到 16 分鐘,10 分鐘即可補充約 320 公里續航。

此外,保時捷在能量回收上也下了功夫。官方稱其回收功率最高達 600 千瓦,日常 97% 的制動操作可完全由電機完成,機械剎車幾乎無需介入。這不僅延長了續航,也減少了剎車片磨損。對於追求極致性能的 Turbo 用戶,還可選裝陶瓷複合剎車系統(PCCB)作爲冗餘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純電卡宴還是保時捷首款支持無線充電的車型,最大功率 11 千瓦。用戶只需將車停在地面上的充電板上方,系統便會自動啓動充電。

即使在電動車型上,保時捷依然強調了駕駛和操控的重要性。

兩款車型均標配自適應空氣懸架與 PASM 主動懸掛管理系統,Turbo 版更進一步,配備了後橋限滑差速器(PTV Plus)和最大轉角 5 度的後輪轉向系統,以提升彎道靈活性與高速穩定性。

「Porsche Active Ride」主動懸掛系統也被下放給了電動卡宴,該技術此前僅用於 Panamera 等轎車,通過高頻調節減震器阻尼,幾乎完全抑制車身俯仰與側傾,在顛簸路面也能保持平穩。官方稱其「重新定義了舒適與動態的邊界」。

爲數字原住民而生

來到車內,純電卡宴的座艙設計依舊秉承了「反叛者」和「創造者」的設計哲學。

主駕前方是一塊 14.25 英寸 OLED 數字儀表,中控區域則有一塊巨大的曲面屏「流淌」出來,延伸到了副駕,三屏聯動構成保時捷史上最大顯示面積。

如果是高配車型,保時捷還提供了一塊等效 87 英寸的 AR-HUD。

董車會在稍早前,保時捷剛剛公佈內飾官圖時曾評論過:

純電卡宴瞄準的是一羣新的用戶。他們可能不是傳統的 911 車迷,但他們成長於數字時代,對科技體驗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作爲豪華品牌的消費者,他們也不滿足於一塊簡單的屏幕,而是期待與之匹配的設計感。純電卡宴的這套內飾,就是爲這種需求做的定義。

那麼你是否認爲保時捷的這套新內飾比特斯拉式的懸浮中控屏更有設計感呢?

不過設計是一方面,好不好用則是另外一方面。

純電卡宴的空調溫度、音量等高頻功能仍保留物理按鍵,設計師還開發了一個一體化手託,讓駕駛員在激烈駕駛時也能盲操。

在車機內部,保時捷這次支持了自定義小組件、主題皮膚,並可通過 App Center 集成第三方應用。新的基於 AI 的語音助手可理解上下文對話,支持導航設定、在線查詢等複雜指令,同時手機和手錶可作爲數字鑰匙,最多分享給 7 位用戶。

同時,全新引入的「氛圍模式」可以同時改變車內的座椅位置、氛圍燈光、空調設定、聲音風格及顯示屏界面,帶來更爲沉浸的乘坐體驗。

價格方面,純電卡宴標準版在英國的售價爲 83200 英鎊(約合人民幣 77.5 萬元),Turbo 車型售價爲 130900 英鎊(約合人民幣 122 萬元)。

考慮到純電 Macan 引進國內的價格比英國市場稍低,純電卡宴標準版在國內的起售價可能會在 70 萬元左右。

不過,保時捷的選配向來是不可不品的一環。

純電卡宴的個性化選項空前豐富,有 13 種標準車漆、9 款 20-22 英寸輪轂、12 種內飾組合,外加多個裝飾包,通過專屬的定製部門,你甚至可以可指定任意顏色或打造獨一無二的「one-off」車型。

保時捷甚至還推出了一款可以匹配車輛配色的定製腕錶。

戰略回撤

在發佈會的最後,保時捷明確表示,純電卡宴將與現有燃油版、插電混動版卡宴在全球市場並行銷售,至少持續到 2030 年代初期,消費者將在同一展廳將面對三種動力形式的選擇。

在電動化轉型進行了十年後,保時捷終究還是放慢了腳步。

原因也不難理解。

今年,保時捷純電新車銷售佔比達到 23%,在一衆豪華品牌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 Macan EV 在全球賣出 3.6 萬輛,銷量超過了 Macan 燃油版。

但是在高銷量的油車銷量佔比下滑後,保時捷單車平均收入反而跌了 3000 歐元,毛利率也是直線下行。

在 50 萬元以上的價格段,純電、豪華、爆款依然是個不可能三角。

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破萬的純電車型也僅有小米 SU7 Ultra 一款,而從小米前不久發佈的財報看,小米 SU7 Ultra 的銷量似乎已經見頂,連帶着小米汽車的毛利率也有所下跌。

在此背景下誕生的純電卡宴,理所當然的被賦予了更多探索的使命。

最後,還有一個頗具象徵意義的故事值得提及。

保時捷現任 CEO 奧利弗·布魯默(Oliver Blume)將於今年底卸任,純電卡宴或許將會使他發佈的最後一輛保時捷。

他從大衆集團的一名普通工程師起步,最終執掌保時捷,並在其任內推動了品牌向電動化的關鍵轉型,早在 2015 年,保時捷就已啓動電動平臺研發,並於 2019 年推出首款純電車型 Taycan。與此同時,他也大力拓展中國市場,使其成爲保時捷全球最重要的單一市場之一。

在 2001 年,他剛剛來到上海,成爲同濟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招收的第一位德國籍博士生。

而他的導師在一年前剛剛成爲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主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戰略的頂層設計,深刻改變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軌跡。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衆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爲您奉上。

愛範兒|原文鏈接· ·新浪微博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