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模型狂飆失速,驟跌264%!權威報告盤點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格局



最新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美國和中國繼續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但中美間差距則呈縮小態勢。在7月26日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2025》正式發佈,彰顯出全球AI格局的新變化。
這份《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共同編寫,已連續五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發布。報告聚焦基礎支撐、資源與環境、科技研發、產業與應用、國際合作交流等5大維度,對應39項評價指標,面向46個重點國家2024年的AI創新發展情況開展了量化評估。

美中兩國穩居第一梯隊
《報告》發現,全球AI總體格局是“美中引領、梯次分佈”。其中,美國和中國穩居第一梯隊,且大幅領先其他國家。2024年,美國總分爲77.97分,中國爲58.01分。對比上年,兩國分差從22.02分縮小至19.96分。相對其他國家,中美優勢則進一步擴大。包括AI芯片企業數、高層次人才數、頂刊頂會論文數、大模型數量等,美中相加均佔了參評國家總數的50%以上。
《報告》顯示,我國作爲全球AI兩強之一,在部分領域正在成爲世界第一。比如,中國近五年累計的頂會論文作者數達3000餘人,首次超過美國。高質量研究產出方面,中國持續活躍,頂會頂刊論文較2019年數量翻番,連續五年居全球第一。中國AI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13年至2024年企業數量增長超5.5倍。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AI發展整體上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高價值專利數、風險投資規模等,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報告》發現,美國AI風險投資額佔全球比例達66%,優勢還在持續擴大。
中美之後,全球有6個國家入圍第二梯隊,排在最前的英國與中國相差超過20分,但與二梯隊末位法國的分差不到6分,其他位列英法之間的二梯隊國家依次是日本、韓國、德國、新加坡,相鄰兩者的分差大多不到1分,顯示出二梯隊的位次競爭十分激烈。

各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得分與排名
第三梯隊多是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基礎良好,但AI創新缺乏突出優勢。第四梯隊主要由發展中國家構成,整體AI發展較薄弱,亟待合作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和巴西作爲第三梯隊中僅有的兩個發展中國家,近年排名持續攀升。尤其是印度,本次排名勁升6位,首次躋身前十,距二梯隊末位的法國僅差1.5分。

近五年人工智能創新指數TOP10國家和排名變化
除了排座次,《報告》對全球AI發展趨勢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形成幾點觀察。其一,全球大模型研發的門檻日益攀升,創新活動日趨集中。《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中美兩國新增大模型在全球佔比由72%升至86%。同一時期,全球大模型數量的增長率,則從2023年的276%驟然失速到2024年的12%。
其二,AI行業風險投資不斷向優勢國家和頭部企業聚集。按投資總額計算,看似熱度回升,實則留給中小企業和追趕國家的機會日益狹窄。《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AI風投總額爲1370億美元,同比增長25%,但要看到,風投總額中的近70%是超10億美元的所謂“超級融資”,並且中後輪次風投的佔比,也從2020年的35%增長至2024年的47%。這表明,當前AI資本日益青睞成熟企業和巨頭,中小企業發展空間被壓縮。
第三,開源生態在全球蓬勃發展,中國成爲重要的貢獻者和推動者。《報告》顯示,中國累計貢獻的AI開源項目,較2018年增長了超過1.5倍,其中超高影響力AI開源項目位列全球第2。全球開源活躍度增幅最快的5個國家均爲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水平開源項目實現了羣體突破,對於加速人工智能技術普惠,推動全球共同發展正在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