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位殘障宇航員約翰·麥克福爾的太空征途


據歐洲新聞社報道,歐洲航天局日前宣佈,43歲的英國宇航員約翰·麥克福爾已成爲首位獲准參與國際空間站長期任務的殘障人士。
從殘奧會銅牌得主到外科醫生,再到世界首位殘障宇航員,麥克福爾用二十多年的堅持,向世人證明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可能追逐星辰。
逐夢太空,開創探索新紀元
麥克福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他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成爲一名宇航員,“但當歐洲航天局宣佈招募殘疾人蔘與宇航員可行性項目時,我看了看人員要求標準,這個想法就突然冒出來了……我必須去試試”。
歐洲航天局於2021年啓動了這項計劃,旨在探討將殘疾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調整太空飛船、宇航服和假肢設計等。據悉,這項可行性研究涉及培訓、國際空間站和航天器操作、醫療和機組人員支持等80多個領域。
2022年11月,麥克福爾在經過了包括257名殘疾人在內的超過2.2萬名報名者的激烈競爭,成功入選後備宇航員。“我非常興奮,我爲自己通過選拔而自豪。”麥克福爾堅定地說,“我的挑戰能夠引發新的討論,殘疾人所面臨的被誤解或可通過討論得到消除。”
麥克福爾經歷了普通宇航員必須經過的所有訓練科目,包括最高6G的離心加速度測試和零重力拋物線飛行測試。離心機測試模擬了航天器在起飛和重返大氣層時所要經歷的重力環境。作爲一名截肢者,爲了評估離心機對他大腿的影響,麥克福爾需要取下他的高科技假肢,並承受高於地球引力6倍的重力。在這項測試過程中,歐洲航天局的飛行外科醫生庫伊珀斯表示:“這是我們首次在離心機中接收截肢者。宇航員通常是以仰臥姿勢進行訓練,這可能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我們非常好奇這一姿勢對他的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不過一切進展順利。”
爲了全身心參與歐洲航天局的宇航員培訓項目,麥克福爾暫時告別了外科醫生的工作,帶着家人搬到了德國科隆的歐洲宇航員中心。他的妻子、前奧運體操選手索尼婭始終是這段艱辛歷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索尼婭說:“我真心希望他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向全世界證明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已於今年1月結束,結果證明患有特定殘疾的宇航員完全可以安全地接受國際空間站長期任務訓練、參與任務並返回地球。“麥克福爾和歐洲航天局正在創造新的歷史。”歐洲航天局載人與機器人探索項目主任諾伊恩施萬德表示:“他現在已被認證爲一名能夠執行國際空間站長期任務的宇航員,我認爲這對於擴大進入太空的社會成員結構,是一種進步。”
浴火重生,用運動重塑生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2000年,19歲的麥克福爾在泰國度假時遭遇摩托車事故,導致右腿膝蓋以下截肢,這場意外不僅粉碎了他參軍的夢想,更讓他陷入人生的至暗時刻。但這個倔強的英國少年並沒有向挫折低頭,而是選擇了反抗命運。
“在那些早期的日子裏,我經歷了一些黑暗時光,主要是因爲沮喪,因爲我需要一些東西來滿足我對挑戰和成就的渴望。對我來說,最自然的選擇就是運動。”麥克福爾回憶說。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他不僅學會用假肢走路,還主動挑戰了跑步。起初只是娛樂性的跑步訓練,卻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競技精神。“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麥克福爾表示,“假肢的膝蓋和腳主要是爲步行設計的,靠它們跑步需要你全力以赴。”
通過不懈努力,2005年,他成功成爲職業殘疾人田徑運動員,並代表英國出征北京2008年殘奧會,在男子100米T42級決賽中以13.08秒的成績奪得銅牌。
在追求運動事業的同時,麥克福爾從未放棄學業。車禍第二年,他開始攻讀英國斯旺西大學的運動科學學位,後又在威爾士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這爲他後來的醫學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2016年,他成爲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作爲一名外傷與骨科醫師在英格蘭南部工作。
“從失去雙腿到在北京參賽,我花了八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更好地懂得了自己——也許最重要的是,只要我付出努力,我就能實現任何目標。”麥克福爾說。
麥克福爾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給那些面臨生活改變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我想對那些有過任何形式創傷或人生重大變故的人說,無論是什麼,找到你熱愛的事物,因爲那纔是給你帶來回報的東西,也是幫助你重新建立自我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