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西門慶,潘金蓮會殺武大郎嗎?潘金蓮曾經的主子說出了答案

來源: 更新:

《水滸傳》的核心看點就在於四個字——快意恩仇。

書中無論是百姓之間,還是綠林好漢之間遵循的都是這四個字,但凡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往往都是該怎樣就怎樣,也正因爲如此,難免有人詬病《水滸傳》的劇情過於粗暴了。

但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絕不僅僅只是表面呈現的那般,書中的很多故事都值得展開細說,就好比潘金蓮毒害武大郎,繼而被武松殺死的這段劇情,就值得反覆玩味。

(武大郎、潘金蓮劇照)

潘金蓮是毒婦,她確實該死,但那武大郎,當真只是個受害者嗎?或許他的悲劇都是咎由自取。

一、毒婦殺夫

有人說武大郎是典型的好丈夫,畢竟他勤儉持家,爲了掙錢終日在外奔波,還在縣城裏住着兩層樓的房子,這種好丈夫,是打着燈籠都難找。

反觀潘金蓮,她則有些不知廉恥,當武松回鄉之後,她一見武松這小叔子生得高大英俊,與那武大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便對武松動了情,繼而對武松做出撩撥之舉。

好在武松是個規矩人,他如何會做出對不起哥哥的事,他只怒斥了潘金蓮一番,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誰能想到,武松的斥責沒有讓潘金蓮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是變本加厲,她在王婆的唆使下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二人甚至有了“做長夫妻”的想法。

(潘金蓮下毒劇照)

接着武大郎先是被西門慶一腳踢得臥牀不起,又被潘金蓮餵了毒藥,最終活活捂死,當真是慘。

順着原著劇情讀下來,整個事件基本不存在反轉的空間,這就是個典型的“毒婦殺夫”案件,潘金蓮沒什麼值得洗白的地方。

因此武松將潘金蓮挖心割首的時候,哪怕他這手段略顯殘忍,筆者也不禁拍手稱快,她就該落得如此下場。

但武大郎真的無辜嗎?

看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第一個男人的那些勾當,你就知道這傢伙的死,完全的咎由自取。

二、潘金蓮的第一個男人

潘金蓮的第一個男人是誰?

她嫁給武大郎之前,可不曾嫁給其他男子,但書中明確提到過,她曾是另一個男人的人。

是的,她是一戶大戶人家中的婢女。

(武松、潘金蓮劇照)

書中是這麼寫的:“那清河縣裏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爲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原來曾經有過一個大戶十分喜歡潘金蓮,並且有心將潘金蓮霸佔,結果卻因潘金蓮不從而心存怨氣,那大戶一怒之下就將潘金蓮白送給了武大郎。

說是白送還不夠準確,事實上那應該算是倒貼,因爲武大郎不僅一分彩禮沒給,還拿了那大戶白白搭上的嫁妝。

其實明眼人都應該看出來了,這事兒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

照理說,那大戶把潘金蓮白送給武大郎,對於武大郎這醜漢來說,就已經算是撿了大便宜了,他何須再貼上嫁妝?

難不成這天上掉餡餅的事還不足以讓武大郎心動?餡餅不夠,還得掉個滿漢全席才能說服武大郎娶了潘金蓮?

顯然不可能,就算是那大戶讓武大郎搭上一些彩禮,武大郎也一定會接受這份“交易”,而那大戶之所以寧願喫虧,也要白搭一分嫁妝,其意圖就很明顯了。

說白了,他要的就是武大郎將這女子“鎖死”,與其說那是“嫁妝”,倒不如說是他給武大郎的“酬勞”,在他看來,潘金蓮就是他的“囚犯”,而武大郎就是他的“獄卒”一般。

所以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後,就從當初那個寧死不從大戶的烈女搖身一變成了風流情婦的濫情女子。

(大戶劇照)

說是:“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裏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裏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爲頭的愛偷漢子。有詩爲證: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閒雲雨便偷期。卻說那潘金蓮過門之後,武大是個懦弱依本分的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裏。’”

她這麼做,倒有幾分故意讓武大郎難堪的意思,畢竟世間又有幾個大男人能接受旁人對自己的婚姻指指點點。

從那一刻起,武大郎之死,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甚至武大郎這個人,本身就沒有大部分人印象中的那麼好。

三、早有伏筆的悲劇

你說他在縣城裏有兩層的房子,試問那房子是他的嗎?

書中可是寫得很清楚:“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

這房子是他租的,所以“有財力”這前提壓根就不存在。

至於“老實本分”,更是談不上,正如前文說的,那大戶倒貼嫁妝的行爲,武大郎如何能不理解?

等於他是接受了這個“任務”。

後來潘金蓮誣告武松對自己圖謀不軌時,也哭着求武大郎休妻,他是怎麼做的?

書中只道:“那婦人道:‘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倒不喫別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話,我卻做不的這樣人。你還了我一紙休書來,你自留他便是了。’武大那裏敢再開口。

他的沉默就是壓垮潘金蓮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你換個角度來看,潘金蓮之所以屢屢作死,都有幾分是故意激武大郎休妻,還她自由身的意思。

武大郎卻始終不放手,爲何?拿了大戶的銀兩,不能不辦事啊。

(武松殺嫂劇照)

而武松呢?他被潘金蓮撩撥之後,也早該看清了嫂嫂的爲人,爲何不像石秀那樣勸兄弟休妻?還不是因爲武大郎不是楊雄,人家楊雄至少是個英雄漢,再娶也不難,武大郎若休了潘金蓮,又上哪再找一個媳婦去?

因此武松也選擇隱忍,只是搬離武大郎家。

所以這悲劇是誰造成的?無論是武大郎、潘金蓮,還是武松,都難辭其咎,而武大郎落得如此下場,還是因爲自己的貪心吶。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