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開,中國舞臺薪火相傳



這是屬於中國戲劇的一晚,這是屬於上海舞臺藝術的一晚。2月27日晚,“最是春好處·花開白玉蘭”第3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留下動人的一幕幕:83歲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精神矍鑠地領取“特殊貢獻獎”獎盃;三位青年演員代表500歲的婺劇三次走上領獎臺;獲得主角獎的荷蘭籍音樂劇演員瑪雅·哈克福特欣喜地說:“上海的觀衆總是這樣熱情!”
“玉蘭花開,讓薪火相傳,延綿古今……”在《白玉蘭之歌》的旋律中,獲獎演員們手握獎盃,與身着戲服的表演嘉賓們同臺留影,這正是中國戲劇百花園生機勃勃的生動寫照。上海作爲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始終立足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家名劇集聚上海,各展風采,豐富了人民羣衆的精神生活,也推動了上海文藝事業再攀新高峯。36年來,白玉蘭戲劇獎這朵盛開於海納百川之城的藝術之花,已經成爲這座城市的響亮文化名片之一。
代代相傳,戲劇藝術迸發旺盛生命力
京劇的踩蹺、川劇的託舉、秦腔的水袖、河北梆子的大靠……全國各劇種非遺傳承人帶來的武戲表演爲晚會精彩開場。隨後,各獎項依次頒出:劉京、關美利、瑪雅·哈克福特、李烜宇、張琳、鄭嵐、侯宇、袁媛、靳東、潘前衛獲主角獎,於震、田玉麗、劉福明、趙悅、趙章偉、賀坪、曹衛宇、盛舒揚獲配角獎;許靖昆、阮登越、周亦敏、徐夢雪、樓依婷獲新人主角獎,葉媛媛、馮軍、陳津偉獲新人配角獎。

“戲劇藝術更像是生命。大幕拉開,將再無回頭。”獲得主角獎的靳東這樣表達他對戲劇的敬畏。話劇《溫暖的味道》讓靳東闊別十餘年後再次站上舞臺,“所以當我每次站在臺口的時候,我總是想,我不能離開舞臺。我一直是在用我所學的戲劇,在不同的藝術式裏去表達。”對上海,靳東有着深厚的情結:“我60%的影視劇都是在上海拍攝的,包括《我的前半生》《僞裝者》,如今我能上臺摘得白玉蘭,特別有意義。”

擇一事,終一生,以匠心,守初心。當李炳淑登臺領獎,全場以熱烈的掌聲向她致敬。1959年,18歲的李炳淑隻身來到上海。在上海,她得到多位前輩大師的悉心教誨。李炳淑特別感謝恩師,“那時我只是稚嫩的小苗苗,是老師們的教導讓我有了日後的成績,他們的一招一式我都銘記在心。”
戲劇藝術的旺盛生命力,正在這代代相傳中迸發。今晚,包括陳少雲、梁谷音、史濟華在內的多位表演藝術家擔任頒獎嘉賓,在每一個四手緊握的時刻,都是老藝術家對年輕人無聲卻熱烈的期望。
面向未來的“白玉蘭”,讓好演員被看見
“能夠在上海這個戲曲大碼頭獲得‘白玉蘭’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浙江婺劇的認可。”獲頒新人主角獎後,婺劇樓依婷激動地說。今晚,她與李烜宇、劉福明三位青年演員代表500年曆史的婺劇三次捧起獎盃,他們的表演獲得專家和觀衆的一致好評。在白玉蘭,不論劇種大小,不論演員年齡,評委們恪守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讓好演員被看見,推動戲曲人才的梯隊建設。

“我們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最終得出了這份獲獎名單。獲獎演員們是其所在藝術領域裏的佼佼者。”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會副主任谷好好對記者表示。“白玉蘭聖潔高雅,是演員心中的光芒。”青春撲面、活力湧動,是她對本屆白玉蘭最直接的觀感。“此次參評與獲獎演員呈年輕化,彰顯了這個時代給予戲劇演員更多、更好的平臺與機會。”她表示,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表現成熟妥帖,展現絕技卻不炫技,以表達角色情感以及性格爲重,前途可期。“一年一度的白玉蘭受到全國戲劇界的矚目,參評劇種豐富、劇目和演員數量屢創歷史新高,競爭愈發激烈,上海戲劇源頭與碼頭的效應日益凸顯。”

四季飄香,近悅遠來。“白玉蘭”的舞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吸引了全國以及海外的名家、名劇積極參評,爲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促進國內外戲劇界的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外交流,跨界聯動,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晚會上,瑪雅·哈克福特與音樂劇演員胡超政,帶來歌曲《梁祝》化蝶。“中國向我敞開懷抱,在這個美麗的舞臺,我希望我做到了最好。”憑藉中國原創音樂劇《麥克白夫人》,瑪雅收穫了她的“白玉蘭”。就在這週末,她即將在文化廣場爲上海觀衆帶來個人音樂會,“上海的音樂劇市場廣闊,充滿魔力,觀衆給我的掌聲是對我最大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