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躺着刷手機,會得血栓?答案來了→
一直躺着玩手機
真的會導致血栓
血栓的發病羣體以老年人爲主,但由於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年輕人也逐漸成爲發病人羣。專家介紹,年輕人長時間臥牀不活動,一直玩手機、看手機,這種情況血液迴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
專家建議,臥牀一小時或半小時,就應該起來走動、踢腿,活動一下。如果迫不得已長時間臥牀,可以在牀上進行肌泵運動,比如把腿繃緊勾腳,通過肌泵運動促進血液迴流,也對預防血栓有很大幫助。
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原因,包括血管壁的損傷、血液瘀滯造成的迴流緩慢以及血液高凝狀態。多因素綜合起來才形成了靜脈血栓。
久坐、久臥、不活動都是靜脈血栓形成的誘因,常發生在下肢的靜脈血管,患處可能出現腫脹、疼痛、沉重、靜脈曲張,甚至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除了長時間躺着玩手機以外,長途乘車、長途飛行等都可能造成下肢靜脈血栓。
身體發出危險信號
可能是血栓“堵路”
靜脈血栓栓塞症,已成爲緊隨心肌梗死和腦卒中之後的第三大心血管常見疾病,嚴重性不容忽視。專家提醒,一些靜脈血栓的發病症狀比較隱匿,可能並不明顯,但還是“有跡可循”的:
▪ 最常見的情況是伴有肢體的腫、脹、疼痛。當明顯感覺兩條腿粗細不一樣時,發生靜脈血栓的概率就比較大。
▪ 當人體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會因供血不足而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腿疼、有壓迫感或下肢麻木,一定要警惕。
▪ 少數人會伴有胸痛、咳血、胸悶等情況。
專家建議及時就診,越早發現血栓並給予抗凝治療,血栓早期溶解或者完全溶解的概率就越大。檢查方式有兩種:
▪ 抽血。查血裏有化驗指標D二聚體,只要有新發的靜脈血栓,90%以上人羣都會有明顯升高的表現。
▪ 血管超聲。80%以上的人做血管超聲就可以發現靜脈血栓,這部分人給予抗凝治療後,血栓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人體血液中有凝血和抗凝兩套系統,二者在正常情況下可保持動態平衡,確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通,一般情況下不會形成血栓。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等,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纔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體處於“高凝狀態”。
以下幾類“易栓體質”人羣尤其要注意:
▪ 確診冠心病、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的患者;
▪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患者;
▪ 老年人、孕產婦、肥胖人羣;
▪ 長期吸菸者;
▪ 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鍛鍊或常出差需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者;
▪ 特定家族病史人羣(如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 外傷、手術後臥牀,使用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人羣(如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如何預防被“栓”住?
要想保護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可從以下幾點着手:
定期活動
建議每坐一小時,起身活動5至10分鐘,如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走動。
踝泵運動
一種簡單有效的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方法。平躺在牀上或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放鬆,然後緩緩將腳尖向上勾起,使小腿肌肉緊張,保持幾秒鐘後,再慢慢放下腳尖,讓小腿肌肉放鬆。
深呼吸與咳嗽
深呼吸可擴大胸腔容積,增強胸腔負壓,有利於血液迴流心臟;輕輕咳嗽幾下,也能對胸腔和腹腔施加壓力,促進血液流動。
均衡飲食
多喫富含纖維素的蔬果和粗糧,減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攝入,有助於控制血脂水平,保護血管健康。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