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橋”能有多好玩?一起瞧瞧橋→

來源: 更新:

前不久,歷時3年多建設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大橋以全長2890米、主跨徑1420米、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的雄姿,成爲世界山區峽谷第一大跨度鋼桁梁懸索橋,將貴州“橋樑博物館”推向新高度,成爲貴州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重要名片,也是近年來貴州開展橋旅融合的生動實踐。

一座融合橋

在貴州,“橋”從來都不只是“路的延伸”。

近年來,貴州以橋旅融合爲抓手,加快推動旅遊業發展。貴州錨定“貴州西南部第一旅遊門戶、全國橋旅融合新典範、世界峽谷極限運動勝地”目標,把花江峽谷大橋及周邊50餘平方公里打造爲旅遊景區。

2023年5月,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麟察看花江峽谷大橋建設進展時提出,“要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橋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橋打造成世界級旅遊標識,爲貴州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撐。”

2025年1月,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在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景區,推動文旅、農旅、體旅、橋旅等融合發展。”

如何推動貴州橋旅融合進一步發展?貴州謀劃在先,穩步推進,通過一系列科學前瞻且富有創意的頂層設計,推動“超級工程”與“旅遊體驗”相得益彰。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印發《貴州省橋旅融合項目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試行)》,建立橋旅融合項目設計原則和建設標準,引導橋旅融合新興業態健康發展。貴州編制的《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旅遊區總體規劃》明確,將周邊50餘平方公里納入旅遊區總體規劃,提出“橋上做吸引力,橋下做生產力”的佈局。

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四大頂層方案——《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中心景區經營規劃》《花江峽谷大橋酷玩空中公園策劃方案》《招商引資項目資產包策劃》及《橋旅融合項目品牌戰略》在大橋開工之初便已同步編制,確保定位精準與業態合理。

如果說壩陵河大橋通過橋體內觀光、開通滑翔蹦極等項目,開啓了“橋樑+旅遊”的1.0時代;平塘特大橋憑藉“天空之橋”服務區與“中國天眼”聯動,創造了天文科普與觀光體驗深度融合的2.0時代;那麼,花江峽谷大橋則以其無與倫比的峽谷景觀與更具前瞻性的整體規劃,標誌着橋旅融合3.0時代的到來。

一座標杆橋

大橋連接地理空間,也鏈接各類資源。

如今,在花江峽谷大橋,遊客可在雲中挑戰1411米的極限跑道,乘電梯60秒衝頂207米高的橋塔。坐在橋塔頂端、距離江面800米的雲上咖啡館裏,360度全景式俯瞰連綿峯林、高峽流水,漫步玻璃觀景廳,俯瞰峽谷之美,還可以在大橋周邊踏尋茶馬古道的歷史印記……

“站在625米高的橋上,我理解了什麼是‘中國高度’,這太了不起了!”前來參觀的俄羅斯留學生安德烈日前接受採訪時十分驚歎。浙江遊客周先生也驚訝地說:“前幾天剛通車,沒想到國慶中秋假期這麼熱鬧!”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陽向東介紹,花江峽谷大橋串聯起黃果樹瀑布、關嶺化石羣、安龍招堤、萬峯林、馬嶺河峽谷等景區,這條被激活的“黃金旅遊走廊”將極大提升遊客的體驗,悄然改寫貴州西部地區的旅遊發展格局。

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尹恆斌表示,作爲超級旅遊IP,大橋將成爲貴州又一個世界級旅遊資源和名片,特別是大橋與黃果樹瀑布羣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可以爲安順建設一流旅遊城市、助力全省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提供堅實支撐。

黔西南州副州長代樂認爲,大橋將創造出更多文旅新玩法,除了低空飛越、高橋徒步等新業態外,還能將周邊景區串珠成鏈,形成貴州西線黃金旅遊帶。遊客在這裏可以體驗世界級山地旅遊資源。

“我們將推動與大橋兩端及周邊景區合作,設計推出‘一路向黔:跨世界第一高橋·觀亞洲第一大瀑布’等主題自駕遊線路。同時,設計經大橋上川渝、下兩廣的自駕線路,深化‘橋景聯動’的深度遊模式。”萬峯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龍飛難掩興奮。

一座富民橋

大橋連接兩岸,也鏈接未來。

花江峽谷大橋的通車,將兩岸通行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2分鐘,極大改善了區域交通條件,也爲大橋兩岸旅遊業注入了新活力。大橋預計年接待遊客超百萬人次,帶動沿線農產品銷售、民宿餐飲、文創產品等產業發展,“通一座橋、興一片業、富一方百姓”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爲現實。

當前,大橋兩岸的山村裏,經營農家樂、升級小喫攤、開辦精品民宿……一場由“橋”引發的創業熱潮與鄉村蛻變,正在峽谷深處上演。

橋下的平街鄉花江村是布依族村寨,102戶布依族村民世代居住於此。站在村裏,一抬頭便能看見這座世界級大橋。大橋所帶來的旅遊發展機遇,讓花江村村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花江村布依橋緣居民宿裏,林國權深有感觸,大橋通車前,他就把荒廢的老屋院落改造成了擁有26間客房的民宿,經常一房難求。林國權說:“依託橋的流量,我要把民宿做得越來越好。”

“來家裏坐坐,一起喫飯。”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花江村“小花江農家樂”內,年近七旬的店主樑紹清笑着說:“等下還有兩桌客人要來喫飯,實在忙不開,最近天天都有好幾桌,從早忙到晚。”

位於大橋另一端的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花江鎮同樣熱潮湧動。

新開張的餐館門外,“開業8折”“進店送配菜”等橫幅在霓虹燈的映照下格外醒目。現年50歲的仇興琴在新開的牛肉火鍋店中忙碌地爲食客端送湯鍋。國慶中秋假期,餐館日均接待20餘桌客人,營業額超2000元。

花江鎮黨委副書記徐代惠介紹,近3個月鎮上新增餐館25家,民宿半年內從18家增至24家,不少在外開館子、做藥材生意的村民紛紛返鄉創業。花江鎮正依託區位優勢,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鄉鎮。

……

從“交通樞紐”到“世界橋旅目的地”,花江峽谷大橋是貴州橋旅融合發展思路的一次深化——它證明,重大交通工程不僅能“打通脈絡”,更能“激活資源”;不僅能帶動經濟,更能連接民心。

回望,這橋是刻在羣山之間的奮進故事;遠眺,這橋是通向廣闊世界的嶄新起點。(作者:曾廣超 王硯;編輯:徐欣馨)

原題:《“超級工程”與“旅遊體驗”相得益彰 花江峽谷大橋:貴州橋旅融合3.0》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