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展民族文化魅力 釋放夜間經濟活力——“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多姿多彩

來源: 更新:

10月23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工作推進會議。2025年,雲南省129個(40個省級、89個州市級、縣區級)“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示範點,7月至10月共完成6000餘場演出活動,動員廣場舞輔導老師(志願者)3萬人次,吸引參與羣衆(含遊客)700餘萬人次,不僅全面營造出“主客共享,全民同樂”的良好氛圍,更以活動常態化、高質量、參與度高、民族特色凸顯的鮮明特點深受大衆喜愛,成爲雲南旅遊市場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這一成效的取得,離不開多方面的紮實保障:一是高度重視,16個州(市)文旅局結合實際投入演出活動經費補助,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工作開展;二是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健全工作機制,明確任務分工並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實現“四有”標準——有主辦、承辦、實施部門及具體負責人;三是突出民族特色,在原有“彩雲之南等你來”夜間羣衆文藝演出基礎上升級發展,創作400餘支融合各民族舞蹈動作元素的歌曲與舞蹈,節目形式多樣、特點鮮明、吸引力強;四是初步形成規模,129個縣(市、區)均設有固定活動點,實現標識統一、活動規律、定時定點;五是活動成效明顯,隨着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上升,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當地羣衆與外來遊客的參與人數不斷增加。

會議明確,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動活動升級,使其成爲助力文化強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要通過科學規劃、特色打造、品牌融合與精品宣推,讓活動成爲展現雲南多民族文化魅力、激活夜間經濟動能的閃亮名片。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 供圖

民族歌舞顯特色

在“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演出活動中,注重本地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示出濃郁的地域特色。如紅河州以煙盒舞及彝族舞蹈爲依託,開展當地羣衆表演與外地遊客互動的沉浸式活動;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開展以滇劇、花燈爲主的專題展示;文山州以壯族歌舞爲主要內容;德宏州以景頗族、德昂族歌舞爲主要內容;大理州以白族歌舞爲主;麗江市以納西族歌舞爲主;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告莊西雙景在演出中增加章哈演唱,推動本地民俗文化的宣傳推廣等。

參與主體多元化

在“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中,多元主體參與是一大特色。通過特色文化演出、篝火晚會、節慶狂歡等活動,打造開放式的活動平臺,激發遊客和羣衆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多元活動主體。民族文化工作團、文化館、文化志願團隊、民間組織等都成爲演藝活動的主體力量,廣大市民、遊客也被民族特色鮮明的篝火晚會、打跳活動吸引,積極參與其中。活動開展中,以當地羣衆和遊客爲主體,以文化活動爲載體,凸顯地域文化的地位,弘揚雲南民族特色。用旋律製造共鳴,促進了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將健康積極的文藝活動植入羣衆的日常生活之中;用活動凝聚人氣,八方遊客與市民同場觀看演出,一起體驗當地特色文化項目。此舉爲城市送去了溫暖、爲社會增添了安定,豐富了遊客和羣衆的夜間文化生活,促進了夜間消費。

突出培訓強引領

“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的開展,堅持“培訓先行、骨幹引領”原則,採取了先培訓、後組織的模式。安排文化館專業舞蹈老師,結合地方民族特色,組織文化骨幹、志願者進行專項培訓和指導。各地派出州館指導老師深入縣市區,組織開展州級統一編排的以壯、彝、傣、藏、納西、哈尼、瑤、基諾、布朗、拉祜等各個民族爲重點的民族廣場舞專項教學,確保每次活動都有專業老師領舞指導。積極動員熱愛文藝活動、有文化特長的文化志願者參與到活動中來,協助活動場地管理、秩序維護等,成爲羣衆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通過專業培訓、骨幹示範引導,爲活動的高質量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旅融合促發展

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充分與當地旅遊景點或文旅企業深度融合,促進文旅協調發展。各地將非遺展示、原生態歌舞表演、民族節慶活動、品牌賽事與“遇見雲南”演出活動結合起來,更加豐富了羣衆和遊客的文化體驗,促進了夜間經濟發展,不斷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如普洱市的示範點就設在茶馬古城景區內,以拉祜族、哈尼族歌舞吸引遊客;楚雄州、臨滄市、怒江州、迪慶州、保山市、昭通市同時舉辦非遺展示、民俗小喫展銷等專題活動,促進民俗文化的發展,形成集娛樂、餐飲、民俗文化於一體的公共展示空間,構建網紅打卡點,打造當地文旅品牌。

各地的廣場舞隊積極參加了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雲南移動公司與雲南電視臺共同承辦的雲南省第四屆“安e養老杯”廣場舞大賽,1000支廣場舞隊伍的1.5萬人參加比賽。8月在麗江大研古城舉行的2場決賽的新媒體直播,觀看量達353.4萬次,影響深遠。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 供圖

提高戰略站位 凝聚發展共識

會議提出,“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絕非單一羣衆文體活動,而是站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肩負着多重戰略使命。活動以促進經濟發展爲核心目標,既考驗組織力與創造力,更承擔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各州市需進一步統一思想,將活動策劃與地方發展大局緊密結合,通過生動鮮活的活動形式講好“雲南故事”,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文化活力。

突出民族特色 打造一縣一特色

依託雲南省各州市文旅主管部門挖掘的特色羣衆文化資源,“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已贏得羣衆與遊客的廣泛喜愛。下一步,活動將持續強化“雲南元素+民族特色”雙核心,發揮各級文化館、文藝院團的引領作用,推動形成“一縣一特色、一州一亮點”的夜間文旅發展格局。

同時,將充分調動志願者力量,以高品質活動激發羣衆參與熱情,吸引旅居客人與遊客深度融入,營造主客共享、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活動目標是打造“特色化呈現、多元素聯動、全鏈條服務”的文化旅遊新矩陣,彰顯雲南多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傳遞雲南人民的熱情溫度,構建全國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的新舞臺。此外,將規範使用高質量旅遊發展補助資金,對40個省級示範點開展績效考覈,並動態調整扶持活動點,確保資源高效利用。

打造核心品牌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活動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持續7年的“彩雲之南等你來”夜間羣衆文藝演出活動奠定的堅實基礎。今年起,雲南省將重點打造“‘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品牌,使其成爲“雲南之夜”的核心內容。

省、州、縣三級文化館將把廣場舞培訓列爲重點工作,策劃編導“吸引力強、易於跟跳、氛圍熱烈”的系列民族特色節目,推動其成爲來滇遊客喜愛的休閒項目。活動將以廣場舞爲紐帶,串聯非遺展示、特色小喫街、文化新空間、夜間新商圈等多元業態和場所,通過匯聚人氣帶動周邊餐飲、購物、交通等夜間消費鏈條增長,爲雲南“夜經濟”注入新動能,培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將加強與體育、廣電、電臺等部門合作,動員社會力量舉辦行業廣場舞大賽,打造全民參與、全國叫響的羣衆文化活動新品牌。

聚焦精品宣推 擦亮雲南夜間名片

會議通報了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雲南參賽節目的優異成績,強調精品節目源自日常羣衆文化活動。下一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將深入調研總結,從40個省級示範展示點中遴選出10個進行重點打磨與宣傳推廣,對優秀廣場舞節目進行升級提升,發揮典型引路與示範帶動作用。

在宣傳推廣中,雲南將整合多元渠道,通過報紙、網站、“一部手機遊雲南”“雲南公共文化雲”等官方平臺,以及快手、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開展高水平展演推介與短視頻推送,持續擴大活動社會影響力。《彈起弦子跳腳來》《馬纓花》《西雙版納我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精品廣場舞節目將成爲宣傳重點。同時將搭建便捷查詢平臺,讓海內外遊客“一鍵獲取”每日活動信息,沉浸式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夜間文化生活”。活動將全力助推雲南打造夜間文旅經濟標杆城市,爲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築牢安全防線 保障活動有序開展

會議提出,任何工作都需將安全生產置於首位,羣衆文化活動因具有廣泛性、開放性、分散性等特點,更要強化安全責任意識。組織者需切實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對人民羣衆的人身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重點領域親力親爲,絕不能掉以輕心、聽之任之。

在活動組織中,將嚴格落實“地點相對固定、演出時間規律”的要求,明確選點、培訓、宣傳、安全等各環節的責任人,確保每個流程有人組織、有人負責,全力保障活動規範、安全、有序高質量開展。(作者:宋海燕;編輯:徐欣馨)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