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山”浪到平安驛

來源: 更新:

“浪山”是青海方言,“浪”可以解釋爲玩,“山”泛指一切可以遊玩野炊的地方。青海人喜歡“浪山”。如今,位於海東市平安區的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以下簡稱“平安驛”)也成爲青海人喜歡的“浪山”目的地之一。7月26日,中國旅遊報社記者跟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採訪活動來到平安驛,只見衆多遊客在品茶乘涼、談天說地。

平安驛是蘭州、海東、西寧三地的重要交通節點,曾爲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周邊交通路網發達,藏、土、漢、回、撒拉等多民族文化在這裏交融。

如今的平安驛距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僅8公里,距西寧市區約40公里。從古時的交通驛站到如今的開放式旅遊景區,平安驛承載起青海門戶集散服務中心和西寧休閒後花園的功能。

平安湖邊的陳家茶樓是平安驛頗受遊客青睞的商鋪。只見湖中碧波盪漾,水鳥嬉戲,湖邊柳樹成蔭,涼風習習。市民遊客圍坐在茶桌前,品茗聊天,怡然自得。

來自西寧的遊客蔡寧寧一家點了幾碗當地特色八寶蓋碗茶,享受着悠閒時光。“這座茶樓環境清幽,戲臺上還有民間藝人表演青海傳統曲藝‘賢孝’,很有韻味。我們能在這裏坐一天。”蔡寧寧說。

不少遊客也會選擇在平安驛街道走一走轉一轉,品嚐風味小喫,購買地方特產。

“平安驛內的餐飲商家很多是明廚亮竈,現做現賣,食客可以看到菜品的製作過程,喫得也更加放心。”平安驛講解員冶倩雯說,各種“前店後廠”經營模式的作坊,也是平安驛的一大亮點。這些作坊可以向遊客展示生產流程,產品不光面向遊客售賣,還爲平安驛內的小喫店供貨。

在建築方面,平安驛以河湟地區各民族傳統建築爲原型,以老材料、老物件爲原料,地方特色鮮明。在美食方面,平安驛通過小喫檔口、精品院落、主題餐廳等形式,集中呈現了青海各民族特色美食。在民俗方面,平安驛的街頭巷尾、臺上臺下、門內門外,到處都有民俗記憶、特色技藝等河湟風情……不少外地遊客將平安驛作爲青海旅遊首站,在此體驗河湟文化、品嚐特色美食、瞭解民俗風情。

“今年上半年,平安驛接待遊客約160萬人次。爲更好滿足遊客需求,平安驛還加速發展過夜經濟,80個民宿牀位已投入運營,希望更多的人來大美青海,到平安驛‘浪山’。”平安驛運營總監馬海明說,“項目自2018年運營以來,成功培育孵化了200多家市場經營主體,解決了本地2000餘人就業,帶動了周邊鄉村旅遊發展。同時,項目還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助力海東市的130餘個村集體增收,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趙騰澤;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