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廠悄悄試水:這個9億MAU的海外平臺,在遊戲公司裏火了
今年的 ChinaJoy,一個明顯的感受是:越來越多國內遊戲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一個海外平臺。

我們注意到,除米哈遊、FunPlus、點點互動等頭部廠商外,越來越多中小遊戲廠商也開始紛紛投入 Snapchat,將其作爲全球推廣的重要陣地。爲什麼這些知名廠商會選擇 Snapchat?

帶着這個疑問,我們去看了它在 ChinaJoy 的展臺,同時對業內使用 Snapchat 做海外推廣的成功案例做了深入研究,想弄清楚——它爲什麼火了?以及它到底爲品牌帶來了什麼價值?

01
Snapchat 上的廣告,
爲什麼跑得起來?
如果翻翻遊戲在 Snapchat 上的廣告素材,你會發現它們的樣子其實頗爲眼熟,有點像我們熟悉的微信小遊戲廣告。 廣告都是全屏展示,有些還帶着互動玩法的 AR 特效甚者 AI 特效,用戶能自己動手參與,甚至順手就能跳轉下載。

以麥吉太文(Magic Tavern)的《Project Makeover》爲例。這款擁有超 1 億用戶和數千萬日活玩家、長期待在蘋果和谷歌商店推薦榜單的遊戲,便在 Snapchat 上做了一波沉浸式廣告。

該遊戲利用 Snapchat 的高級相似受衆定位功能,精準觸達了年輕女性用戶羣體。

投放的效果也很不錯:蘋果的隱私歸因框架 SKAN(用來衡量廣告帶來的安裝和轉化的系統)下,每次購買成本下降了22%,ROAS(廣告支出回報率)提高了 81%,季度新增安裝量達到 4.7 萬次——說明這套廣告生態跑得通。
所以這類廣告爲什麼能跑起來?
一個原因是用戶。
Snapchat 擁有 9 億月活用戶, 4.6 億日活用戶,用戶以年輕人爲主,但年齡段也越來越多元。更關鍵的是,平臺聚集着各類玩家——78% 的用戶是手遊玩家,57% 的用戶是端遊玩家。這羣用戶願意嘗試互動玩法,對廣告內容的接受度也更高,付費能力也很強。

另一個原因是,Snapchat 在北美、歐洲和中東等市場覆蓋率高,能幫廠商觸達到過去比較難接觸到的新增量用戶。
更重要的是,Snapchat 本身的生態。
Snapchat 以即時分享、全屏豎版短視頻和 AR 互動爲核心場景,廣告天然就能融入用戶習慣裏,不容易顯得突兀。結合 Snapchat 的特性,廣告也可以玩出花來,效果也會更加突出。
以 Mico World 爲例,這家公司成立於 2014 年,產品已覆蓋中東、東南亞、北非、拉美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語音聊天、直播互動等多個領域。
旗下 Top Top 內置了數十款經典休閒遊戲,用戶可通過產品內的在線遊戲聊天室,在玩遊戲的同時,可以和隨機匹配的玩家實時進行語音及文字聊天。
2025 年 3 月,TopTop KSA 在沙特市場上線了 Top Jackaroo Championship 賞金賽。不僅結合了 Snapchat 的 AR 濾鏡發起營銷活動,同時聯動本地達人進行推廣。


棋牌遊戲中會有大量的賞金元素掉落,結合真人出鏡,遊戲呈現的畫面視覺衝擊力極強。這種玩法不僅讓用戶自己玩得開心,也帶動了內容傳播,最終實現用戶觸達率提升 55%,自然傳播率提升 240%,分享率翻了一倍。
這些案例說明,無論是從用戶基礎還是平臺生態來看, Snapchat 都爲出海企業提供了能夠讓廣告天然融入用戶行爲的土壤,也讓玩法創新有了落地的空間。而 Snapchat 也正憑藉其獨特優勢,吸引着更多品牌參與其中。
02
巧借力,突破傳統信息流廣告的思路
在 Snapchat 投放
Snapchat 和我們熟悉的常見投放平臺存在差別,要用好這個工具,廠商需要根據 Snapchat 的產品形態,調整投放方式,讓廣告更自然地嵌入用戶的使用場景之中,提升觸達效率。
首先,是構建更多元的觸達場景,儘可能在用戶活躍的環節中出現。
Snapchat 以相機、聊天、故事、地圖和聚光燈短視頻爲核心,形成了覆蓋多個使用場景的廣告體系。廣告形式之間並非割裂,而是可以靈活組合。品牌可以根據自身訴求,設計多樣化的傳播路徑。

這種多點分佈的結構,有助於品牌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引導用戶關注,形成從認知到轉化的完整鏈路。
爲了進一步支持遊戲類應用的推廣,Snapchat 也在不斷擴展廣告產品的可能性。
在今年的 ChinaJoy 期間,平臺展示了幾項新功能,包括已經上線的 Sponsored Snaps 和正在測試的 Playable Ads ,都是爲提升用戶互動和轉化而設計的形式。

Sponsored Snaps 允許廣告主像普通 Snapchat 用戶一樣,將品牌內容以聊天消息的形式發送給用戶。這類信息直接出現在聊天窗口中,更貼近日常使用場景,因此更容易被注意和接受,也更有機會促成持續互動。
Playable Ads(試玩廣告)則讓用戶無需跳轉,就能在 Snapchat 內部體驗迷你版遊戲。這種方式在用戶下載前提供試用機會,有助於提前篩選更有興趣的用戶,從而降低流失率,提升後續的轉化質量。目前該功能仍在測試階段,計劃近期上線。
其次,注重廣告創意的互動優勢。
Snapchat 的廣告天然具備沉浸式體驗,形式多元,全屏展示,還能疊加AR濾鏡玩法。數據顯示,全球每天有超過 3 億用戶在 Snapchat 使用 AR 功能,單日總使用次數高達 60 億次。而在 AI 生成功能推出後,2024年第四季度已有超過 4 億用戶參與了超 40 億次的 AIGC 濾鏡互動。
廠商可以結合這些功能,開發與平臺匹配的創意玩法,增強參與感,同時配合達人營銷機制,進一步擴展廣告內容的自然傳播路徑。在新角色上線、節日節點等重要時間點,這類廣告更容易形成主動傳播和用戶共創。
最近,Snapchat 還上線了由 AI 自動生成的 AR 濾鏡廣告工具。用戶上傳照片後即可生成風格化圖像,邏輯類似於國內流行的妙鴨相機和黏土濾鏡。
相比單純展示型廣告,這類基於用戶互動的廣告方式,更契合 Snapchat 用戶的使用習慣,也有助於提升品牌在平臺上的整體存在感。
除此之外,這款 AI 生成 AR 濾鏡廣告還專門針對應用和遊戲廣告主做了優化,不僅能有效降低每次安裝成本 (CPI),還深度集成 AppsFlyer、SKAN 等效果歸因系統。這樣一來,廣告投放效果就能被清晰量化, 方便廣告主更精準地評估投放表現。

Snapchat 中的 AIGC 濾鏡
今年,傳音旗下的潮流科技品牌 Infinix 在中東市場用 Sponsored AI Lenses,把手機新品 NOTE 50 Pro+ 的液態金屬鏡頭模組做成可玩的 AI 濾鏡,用戶可一鍵生成 24+ 種科幻造型。


用戶在分享自己的 AI 造型的同時,產品的特性也隨之傳播。結果,這款濾鏡吸引了超 5200 萬用戶體驗,分享 43 萬次,最終讓其聲量躍居沙特、伊拉克、約旦三國的智能手機類目 Top 1。
這些案例說明,Snapchat 的生態能夠讓廣告天然融入用戶行爲,也讓玩法創新有了落地的空間。隨着 AR 和 AI 生成技術的普及,這類互動玩法很可能成爲未來品牌觸達用戶的常規動作。
此外,想用好 Snapchat,還需要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是控制成本,還是追求高價值用戶,或者是兼顧規模與收益。
根據不同目標,Snapchat 目前提供了不同的策略,幫助廠商把預算用在合適的人羣上。
對於追求長期付費價值的產品,比如付費率較高的中重度遊戲,可以用 Value Optimization,重點尋找消費能力更強的用戶羣體,提高平均訂單價值和 ROAS,適合以高消費價值用戶爲目標的買量策略。
如果不需要考慮瀏覽歸因,但希望避免預算浪費在興趣不高的用戶身上,可以選擇 7/0 優化窗口,只針對 7 天內點擊過廣告的用戶進行優化,不考慮瀏覽行爲。這樣能更好地找到有轉化意願的用戶,提升整體效率。
比如 4399 在推廣《Legend of Mushroom》時,不僅首次嘗試了 7/0 優化窗口來精準定位目標用戶,還結合 Snap Ads 的全屏創意廣告和真人劇情視頻內容。最終投放效率也顯著提升:預註冊期間 CPA 比其他媒體低 20%,正式推廣階段使用 7/0 優化窗口後,ROI 比傳統的 28/1 優化提升了 110%,iOS 投放的 ROAS 也高出 20%。

最後,針對混合變現類產品,Snapchat 提供了 App Event Optimization。它會圍繞淺層事件(如完成關卡、解鎖成就)進行優化,在成本和收益之間找到折中點,讓廠商既能保證規模,又能保證質量。
03
結語
從這些案例和數據裏可以看到,Snapchat 的價值並不止於「有高質量玩家」,而在於這些用戶喜歡互動、喜歡參與內容。
傳統信息流廣告可能很容易被跳過,但互動廣告能讓他們停下來點一點、玩一玩,甚至轉發給朋友。當一代用戶的廣告消費習慣被重塑,買量邏輯或許也會隨之改變——廣告不再只是告訴用戶「我在這」,而是吸引用戶主動參與其中。
更進一步看,現有的用戶不僅是今天的活躍羣體,他們在未來五到十年也會成爲穩定的消費主力。廠商如果能通過 Snapchat 提前接觸他們,並在互動廣告和品牌體驗中建立關係,就有機會讓這段關係走得更遠,甚至轉化爲未來競爭的優勢。
現在的每一次投放,不只是爲了眼前的 ROI,還關係到品牌未來能不能跟上新一代用戶的溝通節奏與習慣。
在競爭激烈、平臺選擇日益多元的當下,這種提前適配用戶行爲變化的能力,本身就可能成爲下一輪出海競爭的關鍵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