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情,普通家庭最大的陷阱:老人沒義務幫忙帶娃
導語
關於帶孩子,婆婆跟媳婦的看法總是大相徑庭,老人覺得沒有義務帶娃。媳婦卻覺得孩子跟老公姓,是老公家的血脈,就應該由婆婆來帶。
婆媳關係難以協調,很多時候都是因爲帶孩子引發的矛盾,我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情,普通家庭最大的認知陷阱,就是老人沒義務幫忙帶娃。

一.婆婆說沒義務帶孩子,媳婦必須給我養老
閨蜜小桃最近跟婆婆大吵了一架,她跟老公剛結婚的時候,婆婆總是催生,還信誓旦旦地跟她保證,孩子生下來我會帶。
然而,等到她生下了孩子之後,月子裏婆婆倒是過來照顧她了,但是做事很馬虎,月子餐做得十分清淡,導致她奶水不足。
婆婆對孩子的照顧也很敷衍,孩子哭鬧了,她睡得香甜,閨蜜只好忍着疼痛起來哄娃。
好不容易等她坐完月子,想要好好調理身體,回去上班的時候,婆婆卻撂挑子不幹了,不是整天鬧着腰痠背疼,就是念叨沒人給公公煮飯。
哪怕兒媳跟婆婆保證,只是白天需要照顧孩子,晚上回來他們要自己帶,也阻攔不了婆婆要回老家的決心。
“我把兒子養大了,也照顧你坐月子了,我老家還有事情要做,可不想一輩子就拴在這了。”
閨蜜生氣了,忍不住懟她,“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也是你的孫子,你不帶孫子,老了我也不養你!”
婆婆卻毫不留情地懟回去,“誰生的孩子誰帶!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娃,但是你必須給我養老!”
閨蜜聽了更加生氣,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後來婆婆怒氣衝衝地回了老家,閨蜜不得不請保姆來帶娃。
二.普通人最大的認知陷阱:老人沒義務帶孩子
對於很多老人來說,自己爲兒女操勞了半輩子,下半輩子只想爲自己活,過自由自在的日子,確實無可厚非。
尤其是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或者穩定的收入,可以維持自己在晚年時的所有開支,不管老人是跟好友們去各地旅遊,還是在老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悠然自在,都在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父母沒有社保,基本靠種地微薄的收入來過日子。
有兒子的家庭,甚至要掏空6個錢袋,才能湊夠錢買一套房子,即使不買婚房,僅是租房,彩禮,車子,婚宴酒席也是一筆大開支。
如果沒有老人幫襯,自己也沒有能力請保姆,夫妻倆至少有一個人,需要辭職帶娃3年,兩個娃就是6年。
如果年輕夫妻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更別提有錢贍養和照料老人了,一個人掙錢,光是養家餬口都難以爲繼。
有些人覺得老人完全沒義務給年輕人帶孩子,晚年就應該自己瀟灑,卻不知道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老人不帶娃,確實最大的認知陷阱。
越是普通家庭,全家人就更應該團結,全家的勁往一處使,只有老人管孩子,年輕人才能心無旁騖地出去掙錢。
鄰居鄭媽當初鬧着不肯給媳婦帶娃,反而帶着丈夫遊山玩水,等到積蓄花光了,身體病痛不斷的時候,纔想起來要兒子養老。
然而,媳婦當全職媽媽多年,兒子這裏面掙的錢還不夠花,哪裏有能力管得了她?
住院時,兒子回來看過她一次,一臉慚愧地放下來了一千塊,他就急匆匆地趕回去上班了。媳婦更是對婆婆絲毫不關心,甚至跟老公直言,“你要孝順我不攔着,但是你的孝心不要外包給我,娃大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可不要被拖累了!”
婆婆看着別人母慈子孝,腸子都悔青了,爲了晚年自由,自己沒有帶過孫女一天,現在孫女跟她不親近,兒子和媳婦都埋怨她,自己裏外不是人了,更別提享受天倫之樂了。

三.老人該不該帶孩子?
關於誰帶孩子,婆媳總有不同的意見,有些老人認爲,這不是我的義務,但是有些媳婦覺得孩子姓氏既然記在老公名下,就必須婆婆來帶!否則不給你養老!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對於孩子有養育的義務,老人確實沒有帶孩子的義務,所以老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也沒有辦法強求老人必須帶娃。
然而,拋開義務不談,人世間最重要的是情分。
我看過身邊過的比較好的家庭,很多都是有婆婆或者親媽來幫忙帶孩子,小兩口只管安心掙錢就可以,一個家庭裏面,每個人各司其職,可以讓家庭的利益最大化。
年輕人升職加薪,家庭收入大幅度提升,經濟條件好,老人跟着住也享福,萬一老人生病了,也能得到比較好的照料。

相反,人心不齊,各顧各的家庭,老人想方設法跟兒女要錢,卻拒絕帶娃,兒女們經濟拮据,一家人感情淡薄,老人也老無所依,真是悲慘!
即使老人不需要子女的錢,自己種地掙的錢也很有限,根本無法覆蓋生活和看病的費用,一旦老人失去勞動能力,貧困交加的兒女又有什麼能力來照顧老人?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只有兒女有出息,經濟條件允許,才能更好地照顧老人。
因此,如果老人和兒女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老人有精力幫忙帶娃,還不如全家齊心協力,把日子過好。
一家人不要過分計較得失,老人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對於媳婦有幫扶之恩,哪怕沒有血緣關係,媳婦在老人晚年時,也會伸以援手,讓老人安享晚年,一家人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