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看到某人就大哭,老人家或許不懂,但三個真相爸媽最好要知道

來源: 更新:

導語


莉莉奶奶總喜歡在喫飯後,帶着孫女去小區樓下溜達,樓下很多人跟她一樣,都是帶娃的老人們,孩子在玩耍,老人們在聊天,其樂融融。


然而,有一天,莉莉奶奶遇到了一個老頭,他正想跟她招呼,但是孫女看到老頭就哇哇大哭,怎麼也不願意靠近他。


原本孫女挺愛笑,也不怎麼怕生人,但是唯獨見到這個老人,卻是很抗拒他的靠近,因此,後面莉莉奶奶外出時都儘量避開他,沒想到這個老頭後來卻住院了,難怪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看到他。


孩子的眼睛很明亮,有些人認爲,能被孩子喜歡的老人,是讓人羨慕的。然而,如果這個人被孩子討厭,那這個人離“倒黴”就不遠了。


莉莉看到小區的老頭就大哭,其實是因爲老人愛抽菸,身上有難聞的味道,讓人很不舒服,跟“倒黴”沒有任何關係,至於老人生病,只不過是湊巧罷了。



寶寶看到某人就大哭,老人家或許不懂,但三個真相爸媽最好要知道


1.某些人的外貌或者行爲嚇到了寶寶


看到可愛的寶寶,相信很多老人都忍不住想過去看一下,但是寶寶對於不同的老人,態度卻截然不同。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長相醜陋,或者表情怪異,脾氣暴躁的老人,容易嚇壞孩子,尤其是對方有一些異常或者比較粗魯的舉動,更容易讓孩子覺得害怕。


除此之外,有些人喜歡穿奇裝異服,黑袍或者衣服上可怕的圖案,不熟悉的氣味,都會讓寶寶覺得不安全。


相反,有些老人長得慈眉目善,或者和藹可親的,寶寶會更喜歡跟老人親近,這一類人也更受寶寶的歡迎。


2. 寶寶到了認生期


對於大部分0-6個月的寶寶而言,並不會太在意照顧自己的是哪個人,因爲看不到的東西,意味着不存在,他也不會認生,他只要有人照顧自己就可以了。


然而,到了寶寶6個月的時候,一切就不同了。


《兒童行爲心理學》提到,6個月的寶寶,進入了認生期。

兒童心理學專家提到,認生是一個標誌,意味着寶寶開始建立與一些具體的人之間的聯繫。


在認生期,寶寶可以通過氣味,長相,聲音分辨出是否是自己熟悉的人。


如果不是父母或者平時照顧自己的人,寶寶會覺得特別恐懼,陌生人的接近,會讓寶寶畏懼對方是否要帶走自己,或者傷害自己。


然而,6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示抗拒。如果寶寶討厭生人,說明寶寶進入了認生期。

3.低月齡寶寶,視力發育還沒有完善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剛出生的寶寶是個大近視,很多東西在寶寶的眼裏,都是模糊不清的。


新生兒的視力範圍只有20-30釐米,除非媽媽把他抱在懷裏餵奶,他能看清媽媽的臉,對於距離比較遠的物體,在他的眼裏,都很模糊。


1-3個月的寶寶,視力可以分別出一定距離內熟悉的人和物體,


對於0-3個月內的寶寶,最熟悉的人,莫過於給他餵奶的媽媽了,可以通過味道來認人,所以如果是味道不一樣的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靠近,寶寶就會比較抗拒了。


寶寶看到“某人”就哭鬧,父母應該怎麼做?


1. 6個月前的寶寶,少接觸生人


6個月前的寶寶,視力發育還不夠完善,特別是母乳的寶寶,對於母親會比較依賴,在這個階段內的寶寶,要儘量少接觸生人。


除了親生父母和平時經常照顧寶寶的人,其他的生人還是讓寶寶避開比較好,尤其是長相或者行爲比較奇怪的人,暫時遠離,以免造成寶寶的不適應。


2. 認生期內,要讓寶寶逐漸適應新的環境


6-12個月,寶寶進入了認生期,在一歲之後,寶寶的認生現象會逐漸結束,但是在6-12個月內,如果寶寶出現認生的現象,父母要重視。


在認生期內的寶寶,對於陌生人會比較牴觸,我們不要強迫寶寶必須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寶出去,讓寶寶適應不同的環境,當同一個人,寶寶經常接觸,就會產生熟悉的感覺,也就不那麼害怕生人了。


即使是性格比較內向的寶寶,但是父母儘量創造機會,帶寶寶出去,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面前,寶寶的認生也會有所好轉。


對於比較敏感的寶寶,即使不在認生期,也比較討厭生人,父母要體諒並且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