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國產遊戲之光,已經“惡墮”成博彩遊戲公司了

來源: 更新:


投幣贏人生。


“我在找一款主角是黃飛鴻的遊戲,小時候在街機廳玩過,裏面花木蘭能用胸部放導彈……”

互聯網上從來不乏尋找童年記憶的身影,前段時間,我也又在網上看到了尋找這款“黃飛鴻遊戲”的玩家。這看似離譜的描述,其實出自一款真實存在的格鬥遊戲:《星宿會戰》,製作這款遊戲的開發商是位於中國臺灣的IGS,全稱“鈊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而且真有導彈


IGS這個名字或許已經被人所遺忘,但它製作的遊戲無疑是是國內80後和90後玩家的集體記憶——《西遊釋厄傳》《三國戰紀》《形意拳》……這些作品,在當年佔據了國內街機廳的半壁江山。

所以,前段時間《IGS經典街機遊戲合集》宣佈登陸Steam時,引起了很多老玩家的注意。

相關討論在網上挺熱鬧的,但翻一翻IGS的資料,卻會發現一個意外的事實:他們的官網已經很多年沒更新過了,FaceBook等社交賬號也壓根兒沒宣傳這事,所有消息都來自韓國發行商H2 Interactive。

這事兒其實不是很重要。最近幾年,不少90年代的廠商都在打包出售自己手裏的經典遊戲,或授權給他人運營。這種情況下,雖然IP還活着,公司可能已經名存實亡了。

最近還有日本公司在雅虎拍賣過往作品版權


不過,IGS的情況截然相反。這家成立於1989年的遊戲公司,非但沒有隨着時代洪流沒落或消失,如今反而活得風生水起。

據其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前三個月營業收入淨額超過50億新臺幣(約合12億人民幣),毛利率更是高達97.68%。如果拿大家熟悉的內地遊戲公司舉例,其營收能力大約和完美世界相當,更別提利潤率了。無論《IGS經典街機遊戲合集》銷量多寡,都不過是餐桌上的兩粒花生米。

那麼這家如今幾乎在玩家視野中銷聲匿跡的老廠商,如今又是靠什麼活着、甚至賺得盆滿鉢滿呢?

答案是:博彩。

1


要聊IGS,它所締造的“國產街機遊戲黃金時代”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90年代,彼時格鬥遊戲熱潮在全球爆發,來自日本的機臺壟斷了各個街機廳,留給其他遊戲的生存空間微乎其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IGS誕生了,並製作了大量中文遊戲,玩家在街機廳聽到熟悉的中文配音,看到原汁原味的中文字幕,這種體驗本身就是一種震撼。

最有代表性的“擦邊”麻將遊戲《龍虎榜》,成績斐然


而有了成功作品輸血之後,IGS在1997年給街機市場帶來一顆重磅炸彈——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街機基板Poly Game Master(簡稱 PGM)。

有了PGM的支撐,IGS很快帶來兩個現象級作品IP——《西遊釋厄傳》和《三國戰紀》。這兩款遊戲,對中國玩家來說再熟悉不過,無需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遊戲早期便推出了多語言版本,從這些舉措也不難看出,IGS當時的目標不止於華語市場,而是瞄準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中國音數協遊戲博物館收藏的《三國戰紀》PGM基板


事實也的確如此,兩款遊戲憑藉流暢的操作手感和紮實的內容,一度成爲遠播東亞和東南亞的街機廳長青爆款,至今仍被視爲華語街機遊戲黃金時代的代表符號。

而後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進入21世紀後,曾經煙霧繚繞的街機廳開始退潮。面對潮水般的行業變遷,IGS並非沒有行動。

比如2001年,IGS便推出了PC麻將遊戲《明星三缺一》。2003年,IGS又將目光投向了網遊市場,推出了自研MMO遊戲《封神Online》。

《明星三缺一》邀請了吳宗憲、吳孟達等明星配音,一度是臺灣最火爆的麻將遊戲


遺憾的是,這些作品的長期市場表現始終不盡人意。IGS 董事長李柯柱曾樂觀預測,《封神Online》將帶來超過1億臺幣的營收,然而事實是,2003年IGS的PC遊戲總營收只有3000 萬臺幣,還不到衰退中的街機業務的零頭。

同一時期,IGS還陸續涉足過頁遊、IP授權、海外代理發行等多個方向。但離開街機這片熟悉的“綠洲”之後,IGS像是被時代洪流推着前進的人,方向模糊,腳步踉蹌,哪裏有水源就奔向哪裏,卻始終沒能找到新的落腳點。

倒是同一時期,中國臺灣和廣東沿海地區的街機廳流行起了一種“捕魚遊戲”——玩家操控一門炮臺,向屏幕中穿梭的魚羣發射子彈,命中後有幾率捕獲目標並獲得金幣——玩過《捕魚達人》的玩家,應該對這類遊戲不陌生。

而在當年的地下街機廳裏,玩家捕獲目標後獲得的金幣,往往能在屏幕外兌換成貨真價實的現金。

換句話說,這類機器其實是披着遊戲外衣的賭博機器。在“戒賭吧”之類的地方,至今還能見到不少親歷者的帖子,有人原本只是想碰碰運氣,結果越賭越大,輸了幾十上百萬,最終傾家蕩產。

早年也有不少利用干擾器篡改機臺,被依法判刑的例子,相當混沌。

2


總之,隨着傳統街機遊戲退潮,捕魚遊戲以幾乎零門檻的操作方式和極度刺激多巴胺的玩法吸引了大量玩家(或者該說是賭徒)的目光。

在這樣的行業風向下,IGS在2005年前後推出了捕魚機專用I/O基板,並帶來了自己的捕魚遊戲《海王》。

之所以說是“2005年前後”,是因爲捕魚遊戲遊走在灰色地帶,往往只能在地下街機廳中偷偷運營,發展脈絡難以追溯。

但可以確定的是,IGS開發的《海王》系列,是業內首次實現最多8人同屏操作的商業化捕魚機,極大程度上提升了玩家的競技感和互動性。

共有8個炮臺


此外,它還是第一次將Boss登場、全屏爆炸、Boss被捕後與玩家“拉鋸”的動畫等一系演出引進遊戲的作品。

這是什麼意思呢?以下邊的GIF爲例,Boss雖然被鐵鏈束縛住了,但當前階段,玩家並不知道自己最終能否成功捕獲Boss,不過Boss每次掙扎震屏,都可以看作是給出了一次“小保底”。

如果說捕獲成功後還有一段特別演出,是不是其實還挺想看的


除此之外,遊戲內還有很多能夠像這樣調動玩家情緒的設計,如果用現代二遊抽卡的設計思路來看,你會發現IGS這套產品邏輯頗有其先進之處。

而這些設計,很快成爲了後續產品競相模仿的範式。廣東大量中小街機制造廠商以《海王》爲藍本,推出了數百款換皮遊戲,這些產品迅速在大陸東南部沿海和東南亞等地區的娛樂場所風靡。

2014年廣州GIT“神州遊樂展”


2013年前後,有人捕捉到商機,開始向美國和歐洲等地區出口捕魚機,這類遊戲也開始在美國流行起來。據說購買一臺機器的資金回本週期極短,平均只需3到7天就能收回全部成本,堪比“印鈔機”。(這一說法來自走私商,不排除誇大其詞的成分,請勿在看過本文後萌生一些“賺大錢”的念頭。)

而這些遠播海外的捕魚遊戲,就像撒向全球的漁網,將會在日後幫IGS撈起來了一網網真金白銀。

3


2010年前後,IGS徹底迎來了傳統遊戲業務的口碑崩盤。

先是IGS代理的《蒼天Online》和《成吉思汗Online》在臺灣市場失利,合約期滿後黯然下架,被質疑是故意借低成本遊戲炒短線、賺快錢;緊接着,自研的《西遊釋厄傳Online》和《藍星戰記Online》相繼折戟。

至此,IGS對網遊產品把控力不足、開發實力薄弱的問題徹底暴露無遺。

而這個時候,來自街機時代的家底,已經實打實地喫完了。2013年後,手遊成爲席捲遊戲行業的新風口,IGS眼見形勢愈發嚴峻,決定破釜沉舟,重組部門,集中資源全面轉向手遊市場。

但,聰明的IGS爲了避免重蹈網遊時代的覆轍,這次選擇了最具回報保障的賽道——博彩遊戲。

對於IGS來說,這個決定談不上劍走偏鋒。畢竟從早期的街機麻將,到後來的《明星三缺一》,再到捕魚機,公司最賺錢的產品一直都是博彩性質濃郁的遊戲。

2015年,IGS和全球最大老虎機制造商Aristocrat Leisure合作,開發了手遊《發發發老虎機》。正如其名,這是一個線上老虎機遊戲。

2017年合作結束後,IGS收回《發發發老虎機》,將其改名爲《金猴爺》,開始自主運營,同時將自家的《海王》系列移植其中,又往裏面塞了一堆撲克遊戲。

如今,《金猴爺》已經成爲了一個集捕魚、老虎機、棋牌於一體的綜合型娛樂平臺,常年穩居各華語地區iOS免費榜前列,展現出了極其穩定的市場表現。

在這之後,IGS又陸續推出了《海王寶藏》《捕魚大玩咖》等多款博彩遊戲,向美國、東南亞等地區推廣,表現都相當亮眼。

《海王寶藏》的廣告頁面


不過,IGS從未在公開場合詳細宣傳甚至提及這些產品,相關信息大多散見於行業側資料;在大陸,這些遊戲也分別由不同的運營商代理發行,名稱並不統一,這使得它們在市場上的存在感相對分散,外界也更加難以瞭解IGS的現狀。

2019年,簡中互聯網曾一度流傳IGS已經倒閉的傳聞。但實際上,此時IGS的營收正在坐火箭攀升,2020年,年度營業額已經突破84億臺幣,其中超過七成都來自上面幾款博彩遊戲和它們的授權費用。

到了最近幾年,IGS已經不再滿足於在臺灣或東南亞市場的小打小鬧,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龐大的全球博彩產業。

2023年,IGS相繼取得了馬耳他和希臘博彩監管機構的許可,在馬耳他搭建了全球博彩遊戲供應平臺TaDa Gaming,只向當地運營商提供內容授權、技術接入服務,不參與實際運營。

靠着這套“甩手掌櫃”的打法,IGS去年全年營收已經來到了185億臺幣,毛利率高達97%,幾乎是躺着把錢數到手軟。

在剛剛過去的5月,IGS又取得了英國線上博彩執照。有分析預測,這將進一步推動IGS全年授權業務實現三成增長,也就是說今年總營收規模將達到 250億臺幣(約合60億人民幣)。

而這,顯然還不是IGS的終點——要知道,英國博彩法規一向以門檻高、監管嚴格著稱,執照也被公認爲全球最難獲取的許可之一。取得了英國執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IGS的成熟度,已經足以打開加拿大、澳洲等其他英語國家市場的大門。

隨着IGS的授權體系逐步鋪開,我們或許有一天會看到,那些以前只在地下街機廳出現的捕魚遊戲,佔領全球玩家的手機,製造出源源不斷的利潤。

只是,那個曾代表華語街機遊戲黃金時代的Logo“IGS”,再也不會在屏幕中亮起了。

結語


那麼IGS的轉型,究竟算不算一種遺憾呢?

從玩家的角度看,看到自己熟悉的廠商變成現在的樣子,終究還是會有些“惋惜”乃至看人“惡墮”的情緒。

但從商業角度看,它無疑是成功的。在這個光是“活着”就令許多老牌廠商夢寐以求的時代,IGS放下萎縮的街機市場,果斷押注博彩遊戲和出海授權,僅靠少數幾款遊戲就撬動了上百億的營收,這是許多同行可望不可及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地區(至少中國大陸),這些正規渠道發行的捕魚遊戲已經完全剝離了賭博機制,變得合法合規——玩家可以向遊戲中充值,但遊戲內的金幣無法兌現。但我們仍能看到許多玩家樂此不疲地沉迷其中。

幾年前,我曾加入過一個捕魚遊戲玩家羣,和外界印象不同的是,成員大多是二十到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聊今天池子裏又出了哪個Boss,曬爆金幣的截圖,爲虛擬的“贏錢”快感買單。

我有時候覺得他們,和二十年前站在街機前,希望用一枚硬幣贏下同伴的尊重與喝彩,贏下熱血通關的玩家,其實並無任何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IGS早就洞悉了“投幣贏人生”的真正本質。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