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23年,華納終於放棄了《阿基拉》真人電影計劃

來源: 更新:


好萊塢歷史上最著名的“籌拍地獄”案例之一。

6月28日,據《好萊塢記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道,華納兄弟影業已確認放棄《阿基拉》真人電影的改編計劃,正式將版權歸還給原作方講談社——這一改編企劃自2002年啓動以來,歷經23年反覆重啓、更換導演、劇本重寫,耗資數千萬美元,最終正式宣告了失敗。

《阿基拉》原作是大友克洋自1982年起在講談社旗下青年漫畫雜誌《週刊Young Magazine》連載的科幻漫畫,但更爲人熟知的,還是1988年由大友克洋親自執導的同名動畫電影《阿基拉》。

這部電影不僅以“日本動畫成人化的里程碑”著稱,更以極具衝擊力的畫面留下了標誌性的鏡頭——主角金田正太郎騎着紅色摩托車橫滑停車的場景,後來被無數動畫、電影以及遊戲作品致敬和模仿。

當年,《阿基拉》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原本預估爲10億日元,最終實際支出約爲7億日元(按當時匯率約合550萬至560萬美元)。雖然這已是當時日本動畫電影中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但隨着1989年在海外上映後,《阿基拉》取得了超過80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巨大的國際成功,也成爲了西方影視行業決定改編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華納兄弟獲得了《阿基拉》真人電影的改編權(具體交易金額未對外公開),最初計劃由《刀鋒戰士》導演史蒂芬·諾林頓執導。諾林頓還曾在採訪中提到過希望保留原作基調,通過好萊塢製作體系賦予其更宏大的視覺規模,打造成全球院線上映的科幻鉅製。

史蒂芬·諾林頓執導的《刀鋒戰士》,風格上與《阿基拉》有諸多相似之處

但隨着史蒂芬·諾林頓執導的2003年上映的奇幻動作片《天降奇兵》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諾林頓隨之退出了《阿基拉》真人版項目,並從此再未執導過任何電影。《阿基拉》的改編計劃也就此陷入了漫長的翻拍地獄中。

接下來的10多年裏,多位導演都曾先後加入又退出了《阿基拉》真人電影項目,包括《瘋狂的麥克斯》系列導演喬治·米勒、《速度與激情》系列導演林詣彬、《來自地獄》的導演修斯兄弟、《空中營救》的導演佐米·希爾拉。

期間,項目還邀請了多位插畫師和概念藝術家爲不同版本的《阿基拉》真人電影繪製概念圖和分鏡。據《好萊塢記者》報道,截止到2012年華納兄弟關閉溫哥華製片辦公室,宣佈該項目暫停製作重新評估時,預算一度逼近9000萬美元。

在這之後,華納兄弟花了數年時間才重新啓動《阿基拉》真人電影項目。2017年,《雷神3》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加入項目,開始參與編劇併爲指導做計劃。劇組還派了選角代表前往日本挑選演員,目標是打造由全日裔演員主導的電影,並且計劃在2021年上映。

但隨着維迪提在好萊塢愈發炙手可熱,他的工作安排也變得日益繁忙。期間,他要參與《喬喬的異想世界》後期製作、執導《曼達洛人》電視劇第一季、編寫《雷神4》的劇本,還要參與兩部電影的演出,這些工作導致《阿基拉》的排期頻繁變動。

直到2022年,外媒報道稱《雷神4》已正式立項,將繼續由《雷神3》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執導。大家爲錘哥迴歸歡呼的同時,《阿基拉》真人版電影卻也因此再次被無限期推遲。

翻看塔伊加·維迪提的履歷表能看出是十足的工作狂人

如今,華納兄弟終於正式放棄了這部屢屢受挫的真人版《阿基拉》電影計劃,改編權已歸還講談社。二十多年間,這個項目經歷了無數次導演更迭、劇本重寫和預算重組,如今以這樣的結局收場多少令人唏噓。

但作爲賽博朋克題材與日本動畫電影的里程碑,《阿基拉》的全球影響力無可替代,也正是因此,好萊塢改編之路才格外艱難。

另一方面,華納兄弟的失敗並非終點。據《好萊塢記者》報道,目前已有多位製片人和導演在籌備新的企劃,準備向各大影業公司展示自己的提案。目標是促成投資合作,並在此基礎上拿下《阿基拉》的真人版改編權。

鑑於網飛、亞馬遜等流媒體巨頭近年大舉收購動畫IP、投資亞洲內容,並在與日本合作的項目上積累了越來越成熟的經驗,也有許多分析認爲他們可能成爲最有力的競標者。

未來究竟會是另一家好萊塢廠商接受,還是網飛、亞馬遜這樣的流媒體巨頭主導《阿基拉》真人電影的拍攝?或許就像《阿基拉》動畫裏的臺詞所說:

“未來不是一條直線,它充滿了岔路口。”

《阿基拉》的真人版電影,仍在等待一個能走通的岔路口。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