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千架預言引爆熱議!中國空軍兩條腿走路,六代機已在地平線

來源: 更新:

但近日美國《軍事觀察》卻扔出了一顆不小的“炸彈”——稱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的總產量可能已經突破了1000架,這一數字聽起來更像是一場天方夜譚,但當我們翻開了近年來亞太的軍力佈局圖卻發現了這樣一道驚人的邏輯:日本一口氣將F-35的採購量拉到了147架,韓國的F-35也已一一列裝,美軍在近年來關島和沖繩的隱身戰機的部署密度也都在不斷的加碼,面對一層層的包圍,中國的空軍也只能選擇了最爲簡單的直接的對抗之路:用自己龐大的機羣的規模去對抗美軍的規模,用五代機的“機羣堆”來堆出制空的主動權。

如今,殲-20的產能早已不再被視爲一個祕密的存在,甚至都逐漸成爲了軍方的“敲鑼打鼓”宣傳的“明星”,基於成飛工廠的生產線逐漸開足馬力,最新的衛星影像也給出了這一實力的最直接的體現:車間的四輪大機牀的日夜不停的咔咔作響,曾經的“每月數架”也就隨之變成了“三天一架”的“量產”節奏。

基於2025年長春航展的落幕,近日外媒曝光了該會的部分亮相機型中的一架殲-20,其編隊號爲CB10300,也就意味着該機將會被軍迷們一一解讀爲第10批次的第300架的實機。

但看目前的發展速度,實現到2030年“千架”這一目標也未必遙不可及。 不由得讓人對其所隱匿的進步的深度產生了深深的瞠目結舌的感慨。早期型號依賴俄羅斯AL-31F發動機,如今渦扇-10C已成標配,更先進的渦扇-15完成測試,讓超音速巡航從概念變成日常。

雙座版殲-20S更顛覆空戰模式,它能同時指揮6架隱身無人機蜂羣,演習中創下“擊落17架敵機而自身零損傷”的記錄。這種“空中指揮所”的角色,讓美軍退役飛行員感嘆“絕望感能摧毀任何人的心理防線”。

但千架預言也遭遇冷水,軍事專家金燦榮公開質疑:一架殲-20造價8.5億人民幣,1000架就是8500億,相當於越南全年GDP。

軍費蛋糕還要分給海軍航母、火箭軍導彈,全砸給五代機是否划算?更關鍵的是,六代機已經露出獠牙——成飛殲-36、沈飛殲-50兩款原型機同日試飛,無尾佈局和AI自主空戰系統,分明是瞄準下一代戰場。

中國航空工業的策略其實是“兩頭下注”。殲-20穩住當下,六代機搶佔未來。美國NGAD項目因成本失控暫停,海軍F/A-XX預算遭砍90%,歐洲“暴風”戰機拖到2035年首飛。

而中國用“南六代”“北六代”雙線並進,風洞測試和超音速巡航技術甚至反超美國,沒人懷疑中國造飛機的決心,殲-6當年產量超5000架,如今工業實力翻了幾十倍,渦扇-15發動機年產突破200臺,脈動生產線24小時運轉,千架殲-20的藍圖背後,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工業筋骨。

未來十年,西太平洋的天空將是五代機與六代機的交接舞臺。殲-20用數量填平代差,殲-36用技術重新洗牌。當美媒糾結“中國威脅論”時,成飛和沈飛的工廠流水線,早已寫下答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