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6橫穿馬路驚呆外媒,三發動機設計顛覆空戰!
一段殲-36低空掠過成都高速公路的視頻,讓全球軍事圈徹底炸鍋。畫面中這架無尾翼戰機展開雙輪起落架,以近乎貼地的姿態“橫穿”路面,科幻造型堪比好萊塢大片。
外媒連呼“瞠目結舌”,美國《戰區》頻道更是連發三篇分析報告,承認中國六代機的技術成熟度遠超預期——這架代號“殲-36”的戰機,竟已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而美國的NGAD項目還躺在PPT裏喫灰。
殲-36的造型堪稱“暴力美學”,它採用全球獨一份的三發動機佈局,兩側配渦扇-15,中間預留變循環發動機位,未來可實現3馬赫超音速巡航。機身取消垂尾、平尾和鴨翼,雷達反射面積僅有殲-20的十分之一。
更絕的是背部鏡面塗層,能像太空鏡一樣散射紅外信號,讓傳統隱身技術直接過時,這種設計看似激進,實則暗合空戰演進邏輯——現代空戰早不是狗鬥時代,超視距打擊纔是王道。
殲-36的體型堪比轟炸機,55噸最大起飛重量讓它能塞進7米長的中央彈艙,輕鬆裝載4枚射程500公里的PL-17超遠程導彈,這意味着它能在關島機場上空劃出3000公里控制圈,敵機剛起飛就會被雷達鎖定。
這架戰機最讓西方破防的是研發速度。從2024年12月地面滑行到2025年密集試飛,殲-36用10個月完成二代原型機迭代,堪比手機系統更新,反觀美國NGAD項目,2019年就宣稱“已試飛”,六年過去連張高清照片都沒有。
美軍上將肯尼斯・威爾斯巴赫不得不承認:“美軍維持數十年的制空權正在消失。” 更諷刺的是,美國YF-23戰鬥機的設計師達羅爾德・卡明斯公開認輸,稱中國在無尾翼飛控、矢量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上已實現斷層領先。而美國F-47戰機因飛控軟件頻出故障,被迫退回傳統尾翼設計,隱身性能直接落後一代。
中美研發模式就像“龜兔賽跑”。中國採用飽和式攻擊策略,成都的殲-36、瀋陽的殲-50加上神祕艦載機型三線並進,220家民企參與零部件研發,成本壓到8000萬美元一架。美國卻深陷官僚主義泥潭:NGAD項目因350億美元天價預算被國會卡脖子,F-35生產線掉鏈子,去年憋出140架還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中國殲-20生產線八天就能下線一架新機。
殲-36帶來的不僅是飛機換代,更是空戰規則重塑。它的並列雙座艙專爲指揮無人機羣設計,後排飛行員操控“忠誠僚機”組成蜂羣戰術,可同時調度數十架隱身無人機突防。美軍印太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哀嘆:“第一島鏈內,中國已能阻止美軍掌握制空權。”甚至傳出美軍計劃後撤至7000公里外的第三島鏈,避免被殲-36的超視距打擊鏈鎖喉。
這場較量早已超出技術層面,成爲體系對決的縮影。當中國工程師在試飛場連夜調參時,美國同行正給議員寫第300版項目可行性報告。若說六代機競賽是場馬拉松,中國正用敏捷開發的節奏狂奔,而美國還在繫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