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運輸機深夜抵達伊朗,S400防空導彈暗中交貨,中東天空將變天

來源: 更新:

深秋的夜晚,一架安-124巨型運輸機悄然降落在德黑蘭梅赫拉巴德機場,艙門打開,伊朗革命衛隊迅速封鎖現場,重型卡車連夜運走那些被嚴密包裹的“神祕貨物”。

這已是一個月內俄羅斯向伊朗發起的第三波密集空運,而衛星影像顯示,這些運輸機均從俄羅斯軍工重鎮起飛,飛行途中全程關閉信號器,航線隱蔽得如同幽靈。

俄羅斯的“空中生命線”爲何此時全開?

答案藏在運輸機的貨艙裏,安-124“魯斯蘭”運輸機最大載重150噸,能塞進拆解的戰鬥機甚至S-400防空系統發射車,這次俄羅斯送去的,正是伊朗夢寐以求的兩大王牌——S-400防空系統和蘇-35戰鬥機。

對伊朗來說,這條“空中生命線”堪比雪中送炭。其空軍主力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製F-14戰機,面對以色列的F-35隱形戰機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而S-400的400公里防空半徑足以覆蓋伊朗核設施等關鍵目標,蘇-35的1600公里作戰半徑更能將以色列全境納入威懾範圍。

普京的戰略算計:用伊朗牽制美國,爲烏克蘭戰場減壓

俄羅斯自己正面臨烏克蘭戰事喫緊,爲何不惜動用頂級戰略資源支援伊朗?背後是一盤“一石二鳥”的大棋,2025年1月,俄伊簽署60億歐元全面戰略協議,伊朗已向俄羅斯提供大量“沙赫德-136”巡飛彈用於烏克蘭戰場。

此時武裝伊朗,既能通過“石油換武器”繞開西方制裁,更能在中東開闢第二戰場——一旦伊朗擁有反制以色列的能力,美國勢必分散精力,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壓力將大幅減輕。這種“圍魏救趙”的策略,直戳美國同時應對兩場危機的軟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安全會議上直言,俄伊合作“直接威脅以色列生存”,甚至威脅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爲報復。

但警告難阻裝備落地。S-400系統搭配伊朗自研的“巴瓦爾-373”,可形成高低空全覆蓋的防空網;蘇-35配備的“雪豹-E”雷達能探測400公里外目標,足以與以色列F-35抗衡。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俄伊早已摸透制裁套路,通過裏海通道、第三方公司中轉等手段規避封鎖。而沙特、阿聯酋等國見狀已加速軍備競賽,中東正滑向新一輪力量重組。

儘管外表的合作 sempre看似牢固,但俄烏的關係卻始終掩藏着深不見底的裂痕,伴隨伊朗對俄方延遲的蘇-30戰機的交付的不滿不斷的升級,兩國在敘利亞問題的利益的衝突也日益明顯起來,基於伊朗的實力相對的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可戰勝”了,俄羅斯此次對伊的“傾囊相助”就更具有可控性了,而伊朗內部親美勢力的存在,也讓合作充滿變數。

在對伊朗的外部壓力日趨加大背景下,兩國都將相互的“利益之橋”作爲目前最爲可靠的“共同的命運之鏈”,各自的“命運之鏈”都將越來越深入地“糾纏”在一起,相互的依存程度也將越來越高。

如今伊朗正處於美以的雙重夾擊之中,若不借助俄方的“盾牌”,恐難以抵禦外來的一切打擊,而俄方也正經歷着中東的“大轉變”,若不借助伊方的“支點”,就難以維持其在中東的相對的影響力。

運輸機的引擎聲漸漸消散,德黑蘭的夜空恢復平靜。但這場無聲的軍火交割,已讓中東棋局悄然傾斜。接下來,就要看以色列的F-35敢不敢闖入S-400的射程,以及美國的制裁大棒能否打斷這條暗流湧動的“空中橋樑”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