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他文武雙全,兩千匹馬助曹操成就霸業,一支筆開創楷書先河

來源: 更新:
文 | 有書劉美哲 · 主播 | 阿成


若說起三國曆史中曹操的謀士都有誰,人們大概率會率先想到郭嘉、程昱、賈詡,以及荀彧、荀攸叔侄倆;


若說起歷史上的書法名家都有誰,大家脫口而出的往往是蔡邕、顏真卿、柳公權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


這些名載史冊的大謀士和書法家們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建樹頗豐。


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他同時橫跨謀士和書法這兩大領域,而且在兩個領域都出類拔萃。


在政治舞臺上,他是文官裏的最強武將,曾用兩千匹馬助曹操成就霸業;


在藝術方面,他是武將裏的最強文官,用一支筆開創了楷書先河。


這位“多邊形戰士”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鍾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潁川名士的斜槓人生。



出身世家,癡迷書法


公元151年,鍾繇出生於潁川郡長社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長葛市。


鍾家原本是潁川望族,但是,早在鍾繇祖父的時候,家道就日漸衰落。


到了鍾繇父親這一輩,鍾繇父親因爲不滿宦官把持朝政,就辭官不仕,鍾家的影響力更是大不如前。


不幸的是,父親又亡故得早,鍾繇從小便跟隨叔父鍾瑜生活。


鍾繇小時候就聰慧過人,相貌不凡。


有一次,鍾瑜帶他去洛陽,路上遇到一位算命先生。


這位先生看到鍾繇年紀雖小卻氣度不凡,就對鍾瑜說:

“這個孩子有大富大貴之相,但是,眼前有一個被水淹的厄運,行路時要多加小心啊。”


鍾瑜聽到後只是笑了笑,並沒有把算命先生的話當回事,繼續往前趕路。


走了大概十多里,路過一座橋的時候,鍾繇騎的那匹馬突然受到驚嚇,一下子把鍾繇掀翻落到水裏,差點被淹死。


鍾瑜一看,算命先生預言鍾繇落水居然應驗了。


那麼,他預言鍾繇將來大富大貴必然也是八九不離十。


於是,鍾瑜更加用心培養侄子鍾繇。


鍾繇先是拜劉勝爲師,學習了三年書法,又先後轉拜大書法家曹喜和行書鼻祖劉德升,繼續深入學習書法。


鍾繇非常勤奮刻苦,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爲當地有名的大才子。


潁川太守陰修非常賞識鍾繇,推舉他爲孝廉,鍾繇由此正式踏入仕途。


此後,鍾繇步步高昇,很快就做到了廷尉正和黃門侍郎。


在京城做官的這一時期,是鍾繇一生中少有的悠閒時光,他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深入研習書法。


當時,洛陽的太學門外立有一塊《熹平石經》,上面是蔡邕等人用隸書字體撰寫的儒家經典。


鍾繇一有空閒時間,就來到石碑前駐足觀摹。


只要體會到一點蔡邕的書法技巧,他就動手練習。


白天和別人聊天時,他拿樹枝在周圍的空地上練習;


晚上休息時,他用手指在被子上練習。


時間久了,被子都被他劃破了。


蔡邕的隸書讓鍾繇如醉如癡,他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只要有空就寫、就練。


蔡邕筆法中的每一道橫豎和每一畫的力度,都深深刻在他的腦子裏。


鍾繇一生中有三十多年的時間都在集中精力研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中學習了諸多寫字要領。


因此,唐代的書法論著《法書要錄》將鍾繇評爲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


除了刻苦研習前輩的書法,鍾繇還注意向同時代的人學習,他經常和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等人討論書法技巧。


然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先是董卓帶領西涼軍進京,掌握朝中大權。


然後,呂布被王允、孫瑞、楊瓚等人策反,當街誅殺董卓。


之後,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又殺了王允,趕走呂布,劫持了漢獻帝。


被亂世裹挾,鍾繇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研習書法,讓世道重回清明纔是一個正統士大夫應該做的要緊事。


此後的三十多年裏,鍾繇的身影不是穿梭於戰場間,就是活躍於朝堂上。




慧眼識人,建功立業


天下大亂,羣雄並起。


長安有李傕、郭汜,冀州有袁紹,壽州有袁術,幽州有公孫瓚,荊州有劉表,這些人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大軍閥。


但是,鍾繇卻偏偏看中了實力弱小的兗州牧曹操。


公元195年,曹操派人上疏,向漢獻帝表忠心。


但是,李傕、郭汜二人害怕曹操也來長安分一杯羹,便把曹操的奏疏扣下不報。


鍾繇知道後,極力勸說李、郭二人,他說,如今的局勢,人人都想割據一方,願意忠心於朝廷的只有曹操。


而朝廷現在你們手中,忠於朝廷就是忠於你們啊。


通過鍾繇的從中斡旋,曹操和漢獻帝有了聯繫。


後來李傕、郭汜反目,混戰於長安城。


在尚書郎韓斌的謀劃下,鍾繇等人與漢獻帝逃出長安,被曹操迎到新都許昌。


由於在“奉迎天子”一事中,鍾繇的頂力相助,再加上荀彧也多次稱讚鍾繇,曹操對鍾繇十分欣賞。


剛剛加入曹操陣營,鍾繇就被封爲東武亭侯。


公元199年,曹操長期在關東東征西討,無暇顧及關中的馬騰、韓遂等人,而這羣人又蠢蠢欲動,對曹操構成極大的威脅。


曹操便讓鍾繇以侍中之職領司隸校尉,還授予他持節督軍的權力,去鎮守關中。


曹操對於兵權的掌控極爲謹慎,只有他的同族親信曹氏和夏侯氏纔有單獨領兵的機會,他肯把一部分兵權分給異姓將領,足見其對鍾繇的信任和看重。


而由此,鍾繇在曹操陣營裏的地位也扶搖直上。


鍾繇來到長安,分別寫信給馬騰、韓遂等人,對他們曉以利害。


他在信中說:

“如果你們此時想入主中原,那麼,你們將成爲天下諸侯的衆矢之的;


如果你們沒有這樣的想法,那就趕快撤兵,老老實實回去鎮守你們的涼州,朝廷定不會虧待你們。”


鍾繇此舉,不僅讓馬騰、韓遂等人歸順了朝廷,還獲得了他們贈送的兩千匹戰馬。


當時,曹操在官渡和袁紹對峙,正處於下風,鍾繇當即派人把兩千匹戰馬送到曹操軍中,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


之後,鍾繇又利用馬騰、韓遂的大軍,去平定匈奴,剿滅叛軍。


鍾繇不僅沒費一兵一卒就幫曹操解決了關中危機,而且還在關鍵時刻送來戰馬救急。


這讓曹操對鍾繇大爲讚賞,他說,鍾繇的豐功偉績絕不遜於高祖時的蕭何。


隨後,曹操任命鍾繇爲廷尉,後來又將他升爲相國。


鍾繇不止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去世後,曹丕、曹叡仍然重用鍾繇。


鍾繇在曹魏陣營裏平步青雲,最後官拜太尉、太傅,位列三公。


鍾繇獨具慧眼,在衆多諸侯中扶持勢力較弱的曹操,成就了曹魏的霸業,也成就了鍾繇自己的功名。




精進字體,創立楷書


雖然長期忙於軍事和朝政,不過鍾繇並沒有荒廢了他的書法。


結束了關中的軍旅生涯,回到新都許昌後,鍾繇逐漸有了閒暇時光,可以繼續研習書法。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小故事,說鍾繇和曹操、韋誕討論書法,談到蔡邕時,鍾繇滔滔不絕,大談其心得。


韋誕卻很不屑地說:

“你體會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蔡伯喈的書法精髓都在這本書裏呢。”


說着,韋誕從袖口裏掏出《蔡伯喈筆法》一書,在鍾繇眼前晃了一晃,又迅速收回袖口裏。


鍾繇一下子被迷住了,他提出要借這本書,但韋誕拒絕了。


鍾繇又提出花重金來買,韋誕還是拒絕。


鍾繇氣得當場吐血,昏死過去,曹操趕忙命人拿來兩粒靈藥,才救活了鍾繇。


但是,鍾繇對韋誕手裏的書念念不忘。


直到韋誕去世,他冒着殺頭的風險,命人盜了韋誕的墓,纔拿到那本書。


這則小故事,讓鍾繇揹負了兩千多年“盜墓賊”的罵名,但它並不是歷史事實。


根據史料記載,鍾繇卒於公元230年,韋誕卒於公元252年。


韋誕去世時,鍾繇已經去世30多年了,他怎麼可能去盜韋誕的墓呢。


不過,這個故事雖是後人杜撰的,但恐怕不是空穴來風,鍾繇身上肯定發生過類似的癡迷書法的趣事。


在蔡邕隸書精髓的基礎之上,鍾繇進行了非常大膽、徹底的革新,尤其是橫、撇和豎鉤的書寫方法,更加簡潔、利落,這便是楷書的雛形。


鍾繇爲後世奠定了楷書基礎,是當之無愧的楷書鼻祖。


也正因如此,鍾繇和書聖王羲之、小聖王獻之、草聖張芝,被後人並稱爲“書中四賢”。


鍾繇在曹魏歷史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


他做官,能做到位及人臣,幫曹操奠定曹魏江山;


他學書法,能學到獨步古今,創立流傳千古的楷書。


八十年的風雨人生裏,鍾繇始終充分彰顯了他智慧與才華的光芒,不愧爲“一時之俊偉”。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