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考生的導遊夢

來源: 更新:

今年,Z世代考生更多了。對於11月22日開啓的筆試,考生們正在做最後的衝刺。而這背後是他們對導遊職業的期待。關於優秀導遊要具備哪些特質,也成爲這羣人更爲關心的話題。

“這一個月,我已進入爭分奪秒的狀態了。”在接受中國旅遊報社記者採訪時,95後北京考生劉潤培說,對於這場考試,她絲毫不敢鬆懈。自從報考了2025年全國導遊資格考試,她就進入了緊張的備考狀態。

“距離筆試只有不到一週的時間,有些內容我要再記牢些……”11月16日,利用短暫的午餐時間,劉潤培和記者聊的第一個話題便是她爲何想成爲導遊。

“一年半以前,我在金融行業工作,薪資水平比較高。但是,壓力太大了,所以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出去旅遊,好好放鬆一下。”旅途中,好幾位導遊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着他們旅遊,我很開心,他們讓我感到溫暖,他們是有溫度、有熱情、有內涵的好導遊。”

一年後,當劉潤培有了轉型的念頭,腦海中首先閃過的就是這幾位導遊的形象。能不能轉行做導遊?她進行過自我剖析:“我的優勢是喜歡和人打交道,比較細心,充滿激情。劣勢是對旅遊行業瞭解不夠,尤其是導遊職業。但是,我真的很喜歡旅遊,也很期待能夠和遊客一起走遍山川湖海,把藏在風景裏的故事慢慢講給他們聽。我才28歲,現在轉型還來得及。”

得知導遊資格考試開始報名的消息後,劉潤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成爲衆多跨界考生中的一員。

從一名遊客到努力成爲一名導遊,記者從劉潤培身上看到了“好幾位導遊”的力量。對於另一位考生、山東旅遊職業學院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專業大二學生樊若曦來說,優秀導遊的引領作用同樣顯著。

“爲什麼參加今年的導遊資格考試?”回答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時,樊若曦說:“我想成爲韓兆君(特級導遊)老師、張曉國(高級導遊)老師那樣的導遊。”她回憶道:“有一次上韓老師的課,他給我們示範導遊講解,明明是一樣的導遊詞,但是韓老師的講述很有意思,引人入勝,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還有一次,韓老師給我們介紹‘三孔’導遊詞。山東人怎麼可能不知道‘三孔’呢,我本來沒什麼興趣。但是韓老師就有這樣的魅力,幾句話就把同學們都吸引了,當時我就想,我也要成爲這樣充滿魅力的發光體。”

20歲的樊若曦,正在爲成爲一名優秀導遊而努力。“我知道成爲一名優秀導遊有多難,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要有爲遊客服務的意識,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有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我想從基層做起,成爲一名導遊助理,經過兩三年的磨鍊後獨立帶團。而最難的是要不斷總結,形成自己的帶團風格。我有信心戰勝這些困難。”

“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底氣。”樊若曦頗有信心地說,“我覺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情緒的能力還是挺強的。‘抗壓,靈活,抗委屈’,我都沒問題。”

幾天前的一次偶遇,讓她特別有成就感。“那天,我們到明水古城玩,遇到了一個旅遊團。當時我在幫朋友拍照,順便和團裏的爺爺奶奶聊了幾句。他們問我:‘這是什麼泉,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當時特別慶幸自己是學旅遊的,就給他們講了起來。後來,這個團的導遊回來了。他朝我豎起了大拇指,那時我可開心了。”

樊若曦的同學徐子涵也報了今年的導遊考試。

說起理想中的導遊,徐子涵侃侃而談,“就是‘專業、貼心的同行者’。專業方面,能把景點文化講得生動而不枯燥,讓遊客真正讀懂景點。貼心方面,能照顧到團隊裏不同人的需求,比如給老年遊客多安排一點休息時間,根據大家的節奏靈活調整行程。我會提前做足功課,瞭解團隊每一位遊客。如果團隊裏有學生就推薦平價小喫,有喜歡拍照的就提前踩好出片角度,幫遊客節省時間。我還會避開那些讓遊客反感的點:不催進度、不強迫購物,真有值得買的特產,也會說清到哪裏買更實惠不踩坑。”

平日,徐子涵很注意收集同齡人的旅遊需求,因爲“這些以後工作中能用得到”。“年輕人更想要‘鬆弛感+個性化’的服務——不用趕行程,能夠多點時間拍照、在喜歡的文創小店慢慢逛。遊覽也不侷限於景點,他們更想找家網紅咖啡館或是欣賞一場小衆藝術展,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其實年輕人不怕花錢,就怕被套路、被敷衍。只要導遊講出真東西、服務夠真誠、懂他們,年輕人願意爲這份‘貼心’買單。”

樊若曦說:“全班47名同學,有27人報考了導遊資格考試。在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我看到旁邊不少同學在備考。”

有一天,當這些年輕人舉起導遊旗,此刻的堅持與積累,會化作講解時的從容、服務時的貼心,成爲旅途中最動人的風景。(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趙壘;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