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家旅遊局官員:泰中旅遊正迎來“更懂彼此”新階段
近期,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泰中建交50年以來泰國國王首次訪華。此訪在泰中外交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同時表明泰中之間的關係紐帶不斷增強。
在此重要時刻,泰國國家旅遊局東亞司司長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也來到中國。她此行的主要任務是帶領來自泰國醫療與康養領域的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醫療旅遊展,並進一步加強泰中在健康、康養及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對於擁有華裔背景的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來說,此行更像是回家了。她在接受中國旅遊報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民間交流的熱度與深度不斷提升,泰中旅遊正迎來“更懂彼此”的新階段。
宋干節花車巡遊 瀋海濱 攝
以“安心標識”回應遊客關切
“爲了慶祝今年泰中建交50週年,我們提前準備了兩年,包括推出免籤政策,以及赴泰旅遊‘五大必體驗’等。”在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看來,安全一直是中國遊客的首要考慮因素。
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開門見山——泰方深知過去兩年一些新聞對中國遊客赴泰信心的影響。“爲此,泰國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從前端認證、事中響應到後端打擊,系統性重塑旅遊安全保障體系。”
近期,泰國國家旅遊局啓動了“泰國安心遊”認證。該認證涵蓋住宿、餐飲、景點、購物中心等中國遊客常至場所,企業需通過基礎設施安全、金融交易保障、多語種服務、應急能力及交通便利性四大維度的嚴格評估。評估通過後方可獲得認證標識,這是遊客選擇服務的可靠參考。
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認爲,這種標準化的認證是逐步重建中國遊客信心的重要方式。
在突發狀況應對方面,泰方建立了全天候響應機制。泰國旅遊警察署專門開發了支持包括中文在內的多語言服務APP,提供24小時在線安全服務。同時,泰國國家旅遊局設有遊客熱線“1672”,針對旅途中的消費糾紛,泰方還設有消費者投訴中心。
“安全不是一句話,而是長期行動。我們希望讓中國遊客看到泰國在持續努力,也希望他們願意再來。”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說。
從看景到“療愈”的需求變化
從今年1月1日至11月16日的數據看,已有394.62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赴泰旅遊,約佔所有外國遊客的14%。相較於數量,更值得關注的是需求的變化。
“以往常見的大團隊正在縮小,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行客人和定製團。”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觀察到,中國遊客越來越重視體驗質量、更願意停下來感受當地文化,也更希望通過旅行爲自己“充電”。
這種需求變化推動泰國國家旅遊局調整宣傳策略——將重點從“推介景點”轉向“強調理念”。其中最核心的變化,是提出了“療愈是新奢華”的旅遊理念。
“奢華不只是昂貴物品的代名詞,而是能讓人心情放鬆、和自己相處的方式。”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解釋,泰國希望成爲中國遊客的“心靈驛站”,包括康養、節慶、美食、文化體驗甚至購物,只要能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都是療愈。
“我們希望中國遊客在泰國的旅行中,獲得有意義的連接——與環境、與文化、與自己。”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說。
泰國遊客對中國興趣濃厚
泰中旅遊的熱度並不是單向流動的,雙方免籤政策的實施也極大地激發了泰國遊客赴華旅遊的熱情,真正實現了雙向奔赴。
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表示,免籤政策的落地,讓很多泰國遊客有了到中國看看的衝動。泰國遊客對中國的濃厚興趣,主要源於社交媒體上博主們發佈的美景、美食視頻,他們不僅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還對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要去看看。
目前,泰國遊客主要前往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旅遊,對中國其他城市也有非常高的期待。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告訴記者,中國的服務、風光、便利性、安全性是吸引泰國遊客的幾個方面。此外,中國北方的冰雪項目對來自熱帶的泰國遊客有“致命吸引力” 。她笑稱:“不管多冷他們都會去,因爲泰國沒有雪,而中國的冰雪世界對他們來說神奇又浪漫。”
“中國對於景區進行等級評定管理的方式則是一些泰國旅遊從業者非常想了解和學習的。總之,現在泰國民衆來中國的理由越來越多。”在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看來,泰中雙方只有通過不斷交流,文化理解纔會更深入,兩國關係才能走得更近。
泰中旅遊合作將步入成熟期
談及未來,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認爲,2026年將是泰中旅遊合作的“結構化成熟期”,表現在需求更穩、產品更細、合作更深3個方面。
一是遊客結構將更加均衡。未來泰國遊客赴華數量將繼續增長,兩國之間將形成更穩定的雙向流動。這是健康的市場結構,也更符合長期發展。
二是產品體系將從單點體驗轉向多層級供給。泰國將繼續面向自由行客羣、深度體驗客羣等推出不同的營銷策略,讓更多細分人羣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泰國國家旅遊局在中國的5個辦事處也將保持與中國業者的密切合作,從促銷活動到激勵措施,爲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三是合作將走向更深入的文化層面。“理解比宣傳更重要。”她說,在中國媒體的幫助下,相信更多人願意重新認識泰國;而泰國民衆也通過社交媒體和實際體驗不斷了解中國。“這種互相理解,會讓市場更加穩定,也讓雙方的旅行變得更有意義。”
“希望未來泰中游客的往來更加頻繁,彼此都能在對方國家獲得安全、愉快、值得回憶的旅行體驗。”採訪最後,詩莉吉阿儂·黛拉達納松頗用中文說了句她常掛在嘴邊的話:“中泰一家親。”(作者:中國旅遊報首席記者 王瑋;編輯: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