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成主力軍!導遊考試熱度不減
2025年全國導遊資格考試即將啓動,從各地報考數據來看,考生年輕化趨勢明顯,00後成爲導遊資格考試的主力軍。年輕力量的加入會給導遊職業帶來哪些變化?如何發揮好這些新生力量的作用?中國旅遊報社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00後踊躍報考
“今年,廣西導遊資格考試考生年輕化趨勢更加顯著,00後考生佔比47.25%,90後與00後考生總數較2023年和2024年有明顯上升趨勢。”廣西旅遊協會導遊分會副會長黃志康介紹,“00後考生的快速增長,意味着學生羣體成爲報考主力,反映出年輕一代對文旅行業的興趣日益增強。”
來自湖南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據瞭解,2025年湖南省導遊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約1.3萬人,其中長沙地區有5800人。“長沙的00後考生佔比在過去幾年持續攀升,今年達到70%左右。”長沙市導遊協會會長、國家金牌導遊黃武介紹,“考生中,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年輕人數量增多。”
在湖北,00後成爲考生主力。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5年間,00後報考人數持續領先,佔比從45.03%上升至接近50%。“湖北導遊資格考試迎來以00後爲代表的‘青春浪潮’。未來,如何進一步優化培訓體系、提升職業吸引力,將是推動導遊隊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今年各地考生還呈現出高素質、多語種的特點。例如,福建考生總數與小語種報考人數均實現增長。全省考生達6823人,同比增長1.5%;外語類考生826人,同比增長55.6%。其中,俄語、葡萄牙語、泰語、印尼語爲新增報考語種。報考羣體以在校學生爲主,跨行業考生和外語類考生同步增長。在湖北,外語類考生人數逐年攀升,今年外語類考生佔比達12.59%,反映出國際化旅遊服務需求增長與考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雙重趨勢。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市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陝西考區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00後成爲絕對主力,增長主要源於在校學生和應屆畢業生。從報考結構來看,考生來源更加多元,跨行業及外語類考生數量顯著增加;考生整體學歷水平持續提升,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進一步提高,專科學歷比例有所下降。
考生年輕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業者表示,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得許多年輕人將獲得導遊資格證視爲拓展職業空間的重要途徑。正如黃武所言:“很多年輕朋友願意多考一個證件,做一些職業上的備選或者提升。”同時,旅遊業轉型升級也爲年輕人創造了新機遇。文旅融合、智慧旅遊等新業態的興起,催生了多樣化的就業機會。
“導遊資格證被很多年輕人視爲進入文旅行業重要的通行證。考取導遊資格證可以拓展求職空間,爲未來從事研學旅遊、自由執業導遊、跨境旅遊服務等做準備。”黃志康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研學旅遊的快速發展成爲推動年輕人報考導遊的重要力量。此外,靈活就業、興趣變現等新型職業觀念的普及,也讓更多年輕人將導遊工作視爲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市場管理處處長林宇分析,福建導遊資格考試報考火爆,一方面緣於近兩年國內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另一方面,入境和出境遊迅速發展,讓外語導遊需求激增。
期待“邊玩邊成長”
不少業者觀察到,年輕導遊不僅改變了傳統服務模式,還拓展了行業邊界,爲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在職業方向上,年輕導遊的選擇呈現多元化、專業化特徵。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協會導遊分會副祕書長曹震梳理了幾個明顯的趨勢:“一是文化深度遊與文博方向,聚焦故宮博物院等文博場館,深耕歷史文化講解,承接高端文化團和研學旅遊團;二是高端定製與小衆體驗,爲家庭、企業客戶設計專屬行程,對接戶外徒步、生態探索等特色項目;三是新媒體與網紅導遊賽道,通過景點直播、景點種草成爲文旅達人,打造個人IP;四是研學旅遊方向,結合教育理念設計研學課程,成爲親子游、學生團的核心服務者。此外,入境遊導遊也因契合年輕人的語言優勢和興趣偏好,成爲熱門選擇。”
陝西省旅遊協會副會長兼導遊分會會長李剛告訴記者,年輕人正推動導遊服務向個性化、深度化轉型。他們多會選擇研學導師、定製遊司導、文博講解員、小語種出境導遊等細分賽道,精準契合文旅融合發展趨勢。
長沙的情況也是這樣,黃武說:“年輕人考取導遊資格證之後,帶研學旅遊團、家庭小包團的比較多。年輕人蔘與設計並承擔了大部分長沙的文旅新媒體宣傳和小衆化旅遊路線開發工作。”
黃志康認爲,年輕人的加入加快了導遊從講解員向複合型文旅服務者轉型的速度。“年輕導遊普遍具備更強的跨領域學習能力,能夠融合教育、科技、藝術等元素,豐富導覽內容,滿足個性化、深度化的旅遊需求。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導遊職業內涵,也爲行業發展開闢了新空間。”
“年輕導遊還推動服務從標準化向個性化轉型。他們更懂年輕遊客,可以幫助年輕客羣設計小衆打卡線路、對接有特色的民俗活動,讓旅遊服務更具溫度和獨特性。”曹震說。
年輕導遊的加入正在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他們最顯著的優勢是嫺熟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曹震介紹,“年輕人熟練運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工具,帶團時能夠實時分享行程,既提升了遊客體驗,又擴大了景區影響力。這種數字化思維不僅體現在服務過程中,還延伸到旅遊產品的推廣和營銷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導遊對職業發展有着更多期待。“他們不再將導遊資格證視爲單純的‘就業憑證’,而是把其視爲探索世界的鑰匙,追求‘邊玩邊成長’的生活方式。同時,他們也期待獲得清晰的職業上升通道、體面的薪酬回報和足夠的職業尊重,這種職業觀念的轉變正在推動行業生態的優化。”有業者總結,“隨着Z世代成爲消費與就業雙主線的參與者,其價值觀將持續重塑行業生態,助力導遊職業走上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新導遊留住不易
儘管報考熱情高漲,但年輕導遊入行後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快速成長,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課題。
收入不穩定是年輕導遊面臨的首要難題。曹震告訴記者,多數新人無底薪,收入依賴團費提成。受淡旺季影響,從業初期接單量少、收入微薄。這種收入結構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意願。
專業能力不足是另一個突出問題。黃武說:“由於知識儲備不足,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年輕導遊導服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他們深耕行業的決心。”
康輝旅遊集團(青島)有限公司高級導遊段巖說:“從業初期,年輕導遊會在職業成長路徑、職業認同感等方面遇到問題。一名成熟的導遊通常需要3至5年的培養期,但目前行業缺乏系統性的‘傳幫帶’體系和清晰的職業晉升通道,年輕導遊往往會感到迷茫。”
留住這些年輕導遊,需要從多個層面發力。曹震建議,從保障、培養、賦能3個維度構建支持體系:首先要完善薪酬與保障體系,明確導服費標準,杜絕低價團擠壓導遊收入空間;其次要搭建分層培養體系,開展“文化素養+實操技能”雙軌培訓;最後要強化職業賦能與認同,爲年輕人提供發展空間。
廣州市導遊協會祕書長沈莉莉建議,從3個方面培養年輕導遊:一方面,旅遊協會可以承辦新考證導遊上崗前培訓,幫助他們瞭解帶團流程;另一方面,根據導遊級別,有針對性地組織不同級別的導遊培訓。同時,開展星級導遊評定,爲星級導遊建立個人信用評價檔案,推薦更多優秀導遊與文博場館、旅行社和景區等開展合作。
青島旅遊集團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於暘建議,留住年輕導遊,需要爲他們提供支持:首先,健全保障體制,推行“基本工資+服務費”模式,穩定導遊收入。其次,拓寬路徑,開闢縱向晉升與橫向轉型的多元通道,並提供技能培訓。最後,樹立行業標杆,完善服務評價體系,推動年輕導遊自我提升。
黃志康建議,建立導師幫扶體系,推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完善薪酬與保險保障,搭建數字化接單平臺,優化派團公平性。“同時,鼓勵創新服務模式,爲年輕導遊提供IP孵化、內容創作支持,增強職業吸引力與歸屬感。”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爲留住新生力量,一些地方已經展開了有益探索。
林宇告訴記者,福建省將持續發力導遊隊伍建設,構建全省外語導遊人才共享庫,覆蓋英語、日語、韓語等語種,完善執業資質、擅長領域、信用記錄等核心信息,實現“一地入庫、全省共享”。同時,以線上線下聯動培訓爲抓手,聚焦導遊業務提升、素養錘鍊、服務優化,着力培育高素質導遊人才。
今年,長沙市導遊協會繼續推進新導遊幫扶“後浪計劃”系列培訓,開展“留個位置給新導遊”活動,得到了年輕導遊的一致好評。這種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緩解了新人入行壓力。
隨着各項措施的完善,這批充滿活力的年輕導遊必將成爲推動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在重塑導遊的職業形象,更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正如業內專家所言,留住這些青春力量,就是留住行業的未來。(採訪組成員:張宇 高慧 李金枝 任麗 丁婕 陳熠瑤 肖相波;執筆:張宇;編輯: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