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嬰兒見到某些人會突然大哭?媽媽別迷信,這些科學原因要知曉

來源: 更新:

有時候小寶寶被家人抱着正開心呢,突然見到某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寶寶會突然大哭起來,怎麼哄都哄不好

爲啥寶寶會這樣呢?老一輩的人可能會有迷信的說法,但媽媽們千萬不要信!

前幾天傍晚的時候,張奶奶抱着6個月大的孫子在小區裏玩,小寶寶被奶奶逗得嘎嘎笑呢,周圍的人都誇這娃很可愛、性格陽光呢。

但這時李爺爺下樓了,湊近也逗了逗小寶寶,沒想到這小傢伙卻突然大哭起來。

張奶奶立刻皺着眉說:“老李,你離我家孫子遠一點!瞧你一身老氣,嚇着他了!”

旁人的阿姨也跟着附和:“說不定老李身上帶了啥不乾淨的東西,寶寶看見了才哭呢!”

還有說得更過分的,一個矮個子阿姨小聲地說:“老李不會快要死了吧?”

我在旁邊聽着,只能無奈地搖搖頭。

嬰兒見某些人突然大哭,總有人往“靈異”“八字不合”上扯,更有家長信以爲真,要麼讓老人燒香“去晦氣”,要麼乾脆隔絕老人與孩子。

這樣的做法,都是大錯特錯!

孩子看到的東西跟大人不一樣

孩子確實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但絕不是“髒東西”

4個月前的寶寶,視網膜的視錐細胞還沒長全,世界在他們眼裏像開了復古膠片濾鏡高對比、低解析度

一張佈滿皺紋、鬍子拉碴、戴老花鏡、穿深色衣服的老人的臉,落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張被AI扭曲過的、邊緣銳化到恐怖的臉很嚇人的

這是孩子視覺發育階段的正常現象,而非“陰陽眼”,隨着孩子慢慢長大,視力發育好了,畫面就沒有恐怖濾鏡了,孩子自然就不會害怕地哭了。

嬰兒哭是在保護自己

嬰兒不會說話,又不能行動自如,腦袋更是不能如大人一般思考,遇到不舒服的時候,只能通過哭來表達。

他們如果看到某些人長得有點“嚇人”“陌生”,或者聽到一些異常可怕的聲音,都會感到不安全,只能用哭來提醒父母帶自己遠離“危險”,這是一種保護機制

比如對於小寶寶來說,3個月後,他們慢慢能記住媽媽、爸爸、經常照顧者的氣味、樣貌、聲音,而陌生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和滄桑的聲音,或者身上的藥味),會讓孩子感到不適,只能大哭。

這不是寶寶“見髒東西”,而是本能反應,畢竟人面對危險和可怕事物,會本能地想要逃走嘛。

當然也不是小寶寶天生討厭老年人,而是他們的感知跟大人不一樣,我們得想辦法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才能解決問題。

咱們父母作爲新時代的人,遇到寶寶見到某些人哭,千萬別信是“犯衝”“看見髒東西”之類的話,要跟老人解釋孩子只是認生了,或者視力發育還沒完全導致的,不能讓老人成爲“被嫌棄”的罪人

如果是“某些人”是鄰居、朋友,或者陌生人,咱們就讓小寶寶先少跟他們接觸,等寶寶長大點再說。

如果“某些人”是家裏的奶奶、姥姥,未來需要照顧寶寶的,那麼就需要“脫敏”了,讓寶寶覺得老人是安全可靠纔行。

比如,每次見面前,讓寶寶先熟悉老人的照片、聲音,或者提醒老人穿淺色的衣服,這樣能減少哭鬧的幾率。

如果寶寶一見面還是特別抗拒,就讓老人離遠一點,給寶寶遞玩具、微笑揮手,給孩子適應的時間,慢慢地寶寶會接受老人的。

嬰兒的世界其實很簡單:熟悉即安全,舒服即喜歡

我們要在寶寶在安全的氛圍下,慢慢地接受家裏老人、陌生人,這樣的節奏就很好,相信寶寶總有適應的一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