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來源: 更新:

先來做個小調研:

你家娃第一天上幼兒園哭沒哭?

到了開學季,第一天入園場景各式各樣:

有的孩子哭天喊地,彷彿與家長是生離死別」;

也有的孩子開開心心跟着老師進去,空留家長在原地,傷感抹眼淚;

還有的孩子,不哭鬧也不顯開心,坐在座位上一句話都不說……

其實,孩子第一次入園,哭不哭,真能看出一點家庭的影子」來。

之前孩子上幼兒園時,一位資深老師曾跟我說過: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以下3種家庭。

第一種家庭:大人情緒穩定,說話溫和

家長的「穩」,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前幾天還和一個朋友聊到原生家庭的話題,我倆都覺得:家長情緒穩定,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也很強。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時,經常因爲一點小事情,緒波動大,說話語速快、語氣重。

“你這樣怎麼去幼兒園呀?”

“別磨嘰了,再不快點就遲到了!”

“別哭了,你看誰像你一樣哭唧唧的,丟不丟人!”

這樣送孩子上幼兒園,還沒到幼兒園,他就心先慌了。

也有些家長,看似「情緒控制的很好」,會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的焦慮,結果一眼被孩子看穿。

那麼,情緒穩定的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會怎麼做呢?

不催、不吼,給孩子時間慢慢適應;

知道孩子會哭,允許並接受,但不慌,抱着孩子,等他哭夠了,拉着孩子的手送進教室。

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最初都是「從父母身上借來的」

這樣做的家長,會給孩子一種「我沒事,你也不會有事」的底氣。

家長氣場穩定,孩子自然就不會那麼害怕。

而老師也最喜歡這種孩子:

哭,不會哭鬧太久;

不哭,也能看出孩子有情緒,而孩子自己知道怎麼處理。

第二種家庭:從小有過「分離練習」

有的孩子,從小就經歷過「分離練習」,比如:

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從小跟着老人過,不一定每天粘着媽媽;

上幼兒園前,提前上了親子園、早教班或半托班,對集體環境不是第一次見。

有過這樣經歷的孩子,都「分離」這事兒,就不那麼恐懼。

老師說過:有的孩子雖然第一天來會有點緊張,但他能「懂爸爸媽媽不是不要他了」,而是「來上學,放學就回去」,這點很關鍵。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依戀關係」,是說孩子跟主要照顧者(一般是媽媽),之間的那種安全感連接

·和媽媽沒經歷過短暫分離的孩子,會覺得離開媽媽天都要塌了,必然會大哭大鬧,說什麼都不要和媽媽分開。

·而經歷過和媽媽短暫離開的孩子,知道這只是短暫的分開,過會兒就能見到媽媽了,就能建立起信任感:媽媽會回來。

這時候,孩子可能心裏也有點擔憂和害怕,但他能挺住,不容易崩。

另外,心裏安全感足的孩子,可能剛入園也會因爲不適應哭幾天,但他自己能很快調整,哭一會兒就不哭了,很快融入集體中。

第三種家庭:迴避型家庭

還有種孩子,上幼兒園從沒哭過,這種情況要警惕——迴避型家庭。

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缺乏回應,甚至下意識的忽略或否定。

·孩子想讓家長抱,家長可能說:“都這麼大了,抱什麼抱!”

·孩子哭,家長說:“別哭了,就上個幼兒園有什麼好哭的?”

·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難過時,家長輕描淡寫的回應:“不就點小事嘛,堅強點。”

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好像比其他孩子要乖,不哭不鬧,也不撒嬌,而且還很懂事很有禮貌。

但其實,是「疏遠」,跟誰都不熱情,跟誰都很難親近。

這種家庭的孩子,對感情,本身就偏冷漠。

他們不會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因爲他們知道,非但得不到父母的回應,還可能惹他們生氣。

時間長了,孩子會選擇壓抑感受+迴避依賴,用表面表現出來的「看起來懂事」保護自己。

這樣的孩子,第一次入園,會看起來像個小大人一樣成熟,平靜的跟着老師走進教室。

甚至還被老師誇:“這孩子真獨立!”

但其實,孩子並不是「相信父母會回來」,而是「我習慣了你不回應我」。

孩子表面平靜,內心卻孤獨!有時老師都難以接近。

他們不會主動表達需求,或是尋找安慰,哪怕自己不開心了,也是一副沒事兒的樣子。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提前做好「分離準備」?

在孩子入園前,暑假期間,家長就不妨先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這幾個準備:

① 提前做「入園預演」

比如定好幼兒園後,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周圍轉轉看看,讓孩子提前認識和感受幼兒園。

看到幼兒園裏面小朋友玩,可以跟孩子說:“幼兒園像遊樂場一樣好玩。”

看到幼兒園放學,可以和孩子說:“哥哥姐姐們放學了,媽媽來接他們了。你上這個幼兒園,媽媽也會每天來接你~”

孩子對這個地方沒那麼陌生了,等真正入園那天,也就沒那麼慌了。

② 分開時別拖拉

很多時候,反而是家長離不開孩子。

經常從網上看到新聞或視頻,第一天送孩子入園,孩子表現得很好,家長卻哭的稀里嘩啦。

若是被孩子看到家長哭,會讓孩子緊張害怕,甚至以爲“爸爸媽媽不會來接我了。”

被這麼一帶,孩子也哭鬧,甚至哭鬧的更厲害。

我們要做的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分別時,開心一點、堅定一點,告訴孩子:“媽媽下午就來你接,到時候就見面了”。

而且說完就走,別表現出不捨、不堅定,以免加重孩子的焦慮。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③ 允許孩子有情緒

剛開始入園,孩子哭很正常。

可以和孩子說:“我們知道你不想上幼兒園,但我們相信你可以做到。” 然後報報孩子,然後交給老師,堅定的離開。

寫在最後: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的和媽媽分離。

上幼兒園,是分離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最焦慮不安時,用行動告訴他:“孩子,勇敢的往前走吧!害怕也沒關係,我就在你身後,永遠在這裏!”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