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父母在暑假一定不能禁止娃玩手機?一篇文章說透,值得借鑑
“想要害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最近有個熱搜,引起了家長的關注。
尖子生小凱,高一假期就像被手機勾了魂,死纏爛打非要一部。父母架不住他軟磨硬泡,高二一開學還是鬆了手。
剛如願拿到手機的小凱,當時拍着胸脯打包票,說絕對以學習爲重,玩手機絕不會沉迷,甚至還寫下保證書,字裏行間全是“懂事”。
可手機這東西,哪是一張保證書能困住的?

起初他還裝裝樣子,沒過多久就徹底繳械,總是刷視頻、打遊戲,指尖在屏幕上翻飛的時間越來越長,成績單上的數字卻一路跌跌撞撞,潰不成軍。
高考成績一出來,物理類575分,離父母心心念唸的985大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父母氣炸了,直接換了門鎖,把這個“曾經寄予厚望”又“親手搞砸一切”的兒子,硬生生地掃地出門了。
被扔在門外的小凱,悔得腸子都青了。
但他還嘴硬,埋怨父母太封建,非逼他擠上985的獨木橋。
他哭喪着臉說想復讀,哪怕上個普通本科,選個好專業也行。
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當場戳穿他:“讀書時你守過一天本分嗎?早自習躲在廁所混時間,晚自習想溜就溜,規矩在你眼裏就是廢紙!”

在家人看來,這孩子分明是被手機榨乾了心氣,從前的好成績全成了泡影,如今落得這般田地。
既是手機的禍,更是他自己自作孽,分明有能力卻懶得使勁學習,光玩手機了。
網友說,這事果然是應了那句話:想要害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暑假是孩子玩手機的高峯期
生活裏,像小凱一樣的孩子可不少,他只是衆多沉迷手機的孩子之一。
很多小孩子在上學期間,擁有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機後,就不可自拔地沉迷玩遊戲、刷視頻,看直播。
最終,不少孩子中高考失利,人生被改寫。有的孩子僅僅考上了普通大專,畢業後工作難找,人生跌入低谷。
還有的孩子在該上學的年紀裏,出門打工,嚐盡艱辛苦楚,這才後悔自己曾經沉迷手機,耽誤了學業。

可惜,人生沒有後悔的藥,更不可能時間倒流,沒法給孩子們再一次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作爲家長,深知沉迷手機的危害,就該盡父母的全力,去幫助孩子了,拉沉迷玩手機的孩子上岸。
至於如何幫助孩子不沉迷手機呢?
部分家長有些偏激,覺得直接不給孩子買手機,就能徹底從根源解決問題,就是正解。
但實際上,越是這樣做,孩子反而越容易在暑假,自由時間相對集中時,沾染上玩手機的癮。畢竟,在這段時間裏,老師沒在身邊監管,爸媽又要上班,最自由的就是孩子了。
暑假是孩子玩手機的高峯期,很多孩子沉迷手機的癮,都是在暑假時養成的。
不過,有的家長說了,不給孩子買手機不就得了!
其實,想要避免孩子沉迷手機,一定不能用“釜底抽薪”的策略,暑假禁止孩子玩手機。
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機,暑假就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機
心理學有一種效應叫“禁果效應”,也叫“禁果陷阱”。說的是,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想要得到手。
家長越是禁止孩子玩手機,暑假裏只讓孩子學習,孩子就越會想方設法地找機會偷偷玩。

有的孩子說:“我騙媽媽去同學家寫作業,實際上是去約遊戲了。同學家有三四部智能手機,我隨便玩。”
還有的孩子說:“我之前把爸爸給的午餐錢存起來啦,三個月不喫午飯,買了部二手手機。暑假裏,我關門自己玩,玩得天昏地暗,爸媽都沒發現。”
更有的孩子在學校幫人寫作業,換錢買手機。
孩子們無所不用其極,目的就是接觸到被家長禁止玩的手機,擁有這份簡單的快樂,滿足好奇心。
可見,幫孩子避免手機成癮,從根源切除孩子跟手機的聯繫,不給孩子買手機,這樣的做法其實沒大用。
爸媽們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機,應該做的是用科學的方法,去預防孩子們沉迷玩手機。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手機成癮呢?
第一,咱們家長告知孩子手機成癮的危害
咱們要跟孩子說清楚,沉迷於玩手機,到底對他們大腦發育有多嚴重的傷害。

比如告訴他,玩多了手機,你的的額葉皮層會發育慢,或者發育不好,這樣負責決策和注意力方面的能力就會更弱了;而且沉迷手機,還會導致他們的海馬體萎縮,記憶力一降再降。
另外,高頻的碎片化信息,會使他們的大腦在需要專注的情況下,難以集中注意力。
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耽誤孩子的學業。
但家長要注意,咱們是告知而不是威脅孩子,語氣一定要平和。
而且我們需要提供儘量全面的資料,如果可以給孩子看視頻和科學的數據,那肯定比家長單純說更有信服力,他們也更能聽進去。
第二,如果可以,讓孩子更早擁有一部手機。
可以在孩子上高中之前,讓孩子擁有一部手機。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讀高中的重要階段裏,因爲學習需要,如果突然接觸手機,他們容易陷入玩手機的即時快樂中,無法自控。
而且高中的孩子,可能會通過很多渠道接觸到手機。
與其讓孩子超出家長的監督範圍玩手機,不如讓孩子更早擁有一部手機,讓他們儘早學會合理安排玩手機時間,這樣能避免孩子手機成癮。
第三,設計“多巴胺替代方案”,重塑孩子的大腦
玩手機爲什麼這麼讓人這麼着迷,其實本質就是能輕易得到多巴胺,看幾秒鐘視頻就能得到獎賞,誰能經得住這樣的誘惑呢?
想要不沉迷,家長就得慢慢改變孩子得到獎賞的方式。
比如讓孩子堅持一項運動,打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如果他們能在運動上越來越擅長,得到了長久的獎賞,可能就不會沉迷玩手機那種短平快的“愉悅”了。

除了運動,還可以讓孩子堅持一些需要思考和耐心的愛好,比如下棋、玩樂高、玩魔方等等。
當然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多花點時間陪孩子!
咱們要帶孩子走出去,不管是在陽光下玩耍,還是見見祖國的大好河山,或者逛科技館、博物館,都是非常好的“多巴胺替代方案”。
除了這3個方法,家長自己也要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讀書比較好。

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監督,一起成爲手機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樣才能帶着孩子改變。
總之,避免孩子手機成癮是每個家庭都要注意的問題,在這個暑假裏,爸媽們千萬要做好預防。
互動話題:您家孩子玩手機有癮嗎?每天玩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