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有十種看似異常實則正常的現象,媽媽別大驚小怪
文|菁媽
菁媽有一個朋友是兒科醫生,他就提到有些媽媽焦慮得不行,一點點小事就要衝到醫院,還有一些媽媽卻是心大得不行,孩子已經燒得迷糊了,還不以爲然。
那些焦慮到不行的媽媽,一般是剛剛出生的新生兒的媽媽。他也提到了其實新生兒身上有10種情況,看着好像是生病了,好像是有問題,其實是正常的,媽媽們也不用大驚小怪,也不用着急忙活的帶孩子去醫院。

哪十種情況呢?
第一種:孩子的皮膚變黃
一般孩子順產的話可能就是出生第2第3天回到家裏面,有些媽媽發現在醫院的時候好好的,回到家裏面孩子皮膚就變黃了,這其實是生理性的黃疸。
一般孩子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7~10天會慢慢的消退,只要孩子能喫、能喝、能睡、能玩就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時候多給孩子喝奶,多讓孩子拉尿拉屎,這些黃疸就會慢慢的消退。

第二種:孩子的乳房變大
不僅僅是女孩子,男孩子也有可能會出現,主要是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體內的激素會通過胎盤轉到胎兒身上,在出生之後孩子這些激素突然撤退的話,會刺激乳腺組織,所以就出現了乳房假性腫大的情況。
千萬不要去擠,一般會自己慢慢的好轉,如果去擠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乳腺。
第三種:馬牙
有一些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會在上齶的中線和牙齦的邊緣有一些白色的顆粒,摸起來有點硬硬的,這其實也是正常的,千萬不要用針去挑破它,可能會導致感染。

第四種:假月經
有些女寶寶在出生後7天左右會發現尿不溼裏面有少量的血,很多媽媽還以爲孩子受傷了,其實並不是,也是在媽媽體內的時候胎兒受到媽媽激素的影響,導致出生後這些激素會影響到子宮內膜增生,然後來了一次假月經。
這個血量非常少,大概就是幾滴血,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也會持續1~2天而已,不需要治療,也不需要處理。
第五種:粟粒疹
新生兒的鼻子上會有一些針尖大小的黃白色的丘疹,就像是長痘痘一樣,有一些媽媽就擔心是孩子皮膚有什麼問題,甚至有一些媽媽拿母乳去擦,這些都是錯誤的。
不要去擠它,也不要去擦它,因爲這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跟他的皮脂分泌有關係,一般也是1~2周慢慢的消退,如果說太嚴重的話或者孩子很癢去抓的話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開一點藥。

第六種:孩子突然會跳起來
比如說聽到一點點的聲音,孩子就會全身跳起來,這是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沒有完善,所以就會出現嚇到的時候全身都會動起來,這也是正常的,大概到孩子半歲之後會消失。
第七種:喉喘鳴
也就是孩子在吸氣的時候,喉嚨發出呼嚕的聲音。有一些孩子在出生後1~2個月出現,有些孩子是哭鬧的時候會變得很嚴重,其實是因爲孩子的喉軟骨沒有發育成熟,吸氣的時候氣流衝破塌陷的軟骨導致的。
建議孩子出生後就補維生素AD,這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第八種:孩子出生後體重下降
有些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有7斤,但是過了兩天稱的時候醫生說只有6斤9兩,媽媽就覺得奇怪了,爲什麼孩子出生之後體重反而下降了呢?
因爲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喫的東西比較少,而且他還會排出胎便和尿液,還會流失水分,所以他在出生後3~4天體重要比出生的時候下降5%左右,只要不超過10%都沒有問題,到了7天之後孩子的食量上升了,體重會慢慢的回升。
第九種:孩子蛙腿姿勢
寶寶出生之後,他的腿就像青蛙一樣會蜷縮起來,就是因爲孩子在胎兒期就是這樣的一個姿勢,所以出生之後他仍然用這個姿勢來保持安全感。

第十種:孩子溢奶
其實他剛出生的時候,他胃是水平狀的,再加上胃容量比較小,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緊張,所以喫奶的時候吞入空氣他就容易流一些奶出來,注意喂完奶之後拍嗝就能慢慢的好轉,一般到了孩子6個月左右就能好轉。
所以以上這些新生兒的症狀好像是生病了,其實都是正常的,媽媽不要大驚小怪,也不需要帶孩子去醫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