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退步現象正在蔓延,別不重視!一招激發自驅力,讓娃愛上學習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曾做過一項跟蹤調查,結果讓無數家長倒吸涼氣:暑假結束後,25%的孩子會遺忘大半學期的知識,而且年級越高,可能忘得越多。
我們鄰居家的娃就是如此,他讀五年級,去年暑假瘋玩兩個月,開學後“一問三不知”,各科老師都說他表現不佳,成績更是一降再降。

班主任找家長談話時說:“優等生利用暑假爬坡,中等生卻在滑坡,一個假期就能拉開半學期的差距。”
更扎心的是牛津大學的研究:被遺忘的知識需要6周才能補回來。
這意味着什麼?別人開學已經在學新知識,你家孩子還在啃暑假丟下的“冷飯”,一來二去,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暑期退步”現象,並非個例。
AI時代,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驅力
粉絲們經常跟我抱怨:
“孩子一放假就躺平,刷手機、不寫作業、不學習,作業通常要拖到最後才狂補!”
“給孩子報了暑假補習班,但學習效率似乎比平時低許多,孩子開學後的成績仍不理想”!
一般的孩子放暑假只想着玩,不想學習,也不想寫作業。
我女兒悅悅讀一年級時,暑假也很“放縱”。
她剛開始暑假計劃做得好好的:20天寫完作業,剩下的時間要用來閱讀書籍。
但熱情不過兩三天,之後她每天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總想玩手機、看電視、玩玩具。

我們帶她出去玩可以,但讓她在家裏寫作業、學習就是不行,一提到“該寫作業”了,她就生氣。
等到暑假沒剩幾天的時候,作業還沒寫完,她就開始哭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最後安慰之下,她才急匆匆地補完了作業,開學的狀態也不是很好。
當時我的挫敗感很強,一個育兒博主,居然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
其實仔細思考之下,我發現“暑假懶惰和拖延”這事兒,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因爲人的大腦天生就是“趨易避難”。
“玩”簡單,而“學習”卻相對難一些。
《戰國策》裏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但很多家長沒明白:“計深遠”不是逼孩子刷題,而是幫他們裝上主動學習的“發動機”。
尤其在AI能寫作文、能解數學題的今天,未來社會最稀缺的不是知識儲備,而是孩子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現實是,太多孩子被“填鴨式教育”磨沒了興趣!
許多孩子一放假就要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每天就像陀螺一樣趕場,學習似乎是爲了父母,孩子自然越學越牴觸啦。

想要孩子肯學習、學習效率高,還得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自驅力。
如何做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暑假總是執行不了學習計劃的原因,然後再針對性解決!
孩子暑假不喜歡學習的3個真相
1. 學習計劃太多,孩子被“大目標”嚇退了
一到放暑假,家長就會幫孩子做學習計劃表,比如“每天背30個單詞、做2套卷子、讀1小時名著……”
計劃是很完美,但執行卻總是差點意思,是不是?
這並非孩子不願意學習,而是學習目標太大,容易把孩子嚇退。
所以孩子乾脆不行動,反而做一些不怎麼需要大腦思考的事,比如刷視頻。
比如一天讓孩子看1小時書籍,目標就很難,有的孩子根本不愛看書,更是一分鐘都看不下去。

我女兒悅悅剛開始也不愛看書,後來我給她用了“叫叫閱讀”,按照小步子原理,孩子每天花15分鐘閱讀就可以了,反而堅持了下來。
叫叫閱讀把15分鐘的學習,拆成了“5分鐘動畫引入+ 8分鐘互動閱讀+2分鐘思考測評”,短時又高效,我女兒沉浸在故事和互動中,慢慢地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

每天一到時間,她就會充滿期待地打開叫叫閱讀,讀國內外名著、童話故事、名人傳記、人文地理、歷史故事,簡單又有趣,樂在其中。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我女兒寫作文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會用“好詞好句”,作文的結構也是非常完整的,一個學期下來,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把目標簡化,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複利下來,孩子的學習成果就會成倍增長。
2. 學習像“悶頭走路”,沒有即時反饋就沒勁
想想我們大人玩手機,爲什麼會上癮?因爲短視頻秒秒給刺激,遊戲通關後立刻有獎勵。
可傳統學習呢?背完單詞要等到考試才知道有沒有用,寫篇作文一週後才能拿到分數。
孩子的大腦天生追求“即時滿足”,沒反饋自然就沒動力。
我們想要孩子“主動學”,就得讓學習變得像遊戲一樣好玩,時不時給點刺激和獎勵,讓孩子有成就感。
比如閱讀就是如此,如果光讓孩子讀一本書,她可能會覺得無聊,自然沒法愛上閱讀。
但叫叫閱讀不一樣,它有即時反饋!

孩子每完成閱讀、測試題目,都會聽到“你好棒”的誇獎,而每讀完一個章節,就會跳出“星星”獎勵和成長豆獎勵;等攢夠一定成長豆,還能兌換實體繪本和玩具,這設置很好,能激發孩子主動去閱讀,完全不用家長催促。

叫叫閱讀還把知識點變成互動闖關,讓孩子根本停不下來。
而且最近出了新功能,孩子連續學習還能解鎖“小馬寶莉”的角色裝扮,這對當代數字原住民小朋友來說,很有吸引力。

與其逼孩子閱讀,不如用好工具,讓孩子在愉悅中學習。
3. 被補習班塞滿的暑假,反而讓學習效率減半
如果讓我們假期加班,相信我們也沒有工作動力吧,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
當學習變成“被迫營業”,孩子的大腦會開啓“防禦模式”,知識根本學不進去。
之前我也踩過這個坑,後來給女兒果斷停掉了補習班,換成叫叫英語+叫叫思維,節省了補課費,還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果。
最重要的是她現在對英語和數學是真心熱愛,興趣很足。
叫叫英語是把單詞變成了“動畫情景劇”,比如學“動物”主題時,屏幕上會跳出會說話的長頸鹿,用英語問悅悅:“Can you find the elephant?”

孩子只要點擊屏幕上的大象,就能觸發一段趣味對話。
最絕的是“實景配音”功能,悅悅對着麥克風給動畫角色配音,系統會實時打分,還會用星星獎勵她的發音準確度。

現在她走在路上看到紅綠燈,會突然冒出:“Red light, stop! Green light, go!”
而且在內容的專業性上,叫叫英語採用全球領先的國際專業標準,如引入培生GSE全球英語能力測試標準,全年4次深度專業評測,科學測評孩子聽、說、讀、寫各方面英文能力,讓成長進步看得見,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去針對薄弱環節提升。
而叫叫思維,更是讓我看到了“玩出邏輯”的可能。

原本擔心悅悅的數學思維跟不上,結果她在叫叫裏玩“圖形密室逃脫”玩到上癮:通過觀察積木的排列規律,拖動方塊破解機關;用“數字天平”遊戲,理解等式平衡,甚至她還自己發明了“給小熊分糖果”的應用題考我。
上週數學老師特意找我:“悅悅最近做題的思路特別清晰,是不是學了什麼好方法?”
我這才發現,叫叫思維裏的“邏輯闖關”模塊,早就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了看得見、摸得着的遊戲場景,孩子玩得過癮,知識也就悄悄紮根了。
不用補課,孩子在家裏每天花上15分鐘,就能提高孩子對語、數、英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也很科學,“叫叫”真是妥妥的父母好幫手。
“叫叫”值得家長擁有
作爲中國少兒數字閱讀第一品牌,深耕兒童內容18年,叫叫始終圍繞“孩子更愛學”這一點,堅持輸出有趣有效的數字內容,收穫了數千萬家庭的認可。

叫叫堅信:未來拼的不是知識量,而是“學習力”。
讀故事時彈出“預測劇情”題,鍛鍊邏輯推理;讀完讓孩子複述故事,提升語言組織力。
這些互動設計藏着巧思,在AI能解題的時代,教會孩子獨立思考纔是真正的“人類超能力”。
像我之前就多次推薦“叫叫閱讀”,許多粉絲朋友們讓孩子在暑假使用了“叫叫閱讀”,孩子在玩中學,養成持續的學習習慣,豐富了暑期生活,還收穫了許多知識,真是一舉多得呀。

暑假,與其盯着孩子寫作業、吼着催他們看書,不如試試用興趣點燃他們的自驅力,可以嘗試下載叫叫的系列產品。
當別的孩子還在爲開學焦慮時,你的孩子已經悄悄裝上了“主動學習的引擎”了。
畢竟,能讓孩子從“要我學”變成 “我要學”,纔是給他們未來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