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一生軌跡,尤其男孩

一個朋友的預產期是今年9月,但考慮到孩子若是9月出生,上學年齡就要推遲一年,於是全家人商量後一致決定:8月底剖腹產提前生娃,讓孩子早一年上學。
有這樣想法的人的確不少,認爲孩子學習要趁早,早一年上學,以後考學就業都有年齡優勢,就是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可真相真是這樣嗎?恰恰相反!

讓孩子早一年上學,其實是把孩子從起跑線往後拉了一公里
之我家孩子是11月份出生,只能晚一年上學,作爲過來人我的感受是:雖然只是一年之差,但感覺晚一年他各方面都「成長」不少,不管是生活、紀律還是學習,各方面都足以應付,但若是早一年的狀態,我還真是不放心。
後來,我發現班裏也有提早一年上學的孩子。聽說有個小男生還是託關係入學,成了班裏最小的孩子,不僅是學習,各方面都很費勁。
可能有家長覺得:就差幾個月沒關係的,但其實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差異越明顯。
如果說「新生兒」間的差異,是按天計算的,那「學齡期孩子」,年齡相差一個季度,在理解、認知和表達等方面都會有明顯差異。
曾有一位資深小學老師告訴我:在班級成績分佈中,成績偏好的一波孩子中年齡偏大的會多一些,而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也有聰明的,但大多會明顯喫力些。

孩子晚一年上學,可能改變一生軌跡
晚一年上學,之所以會有這麼大差異,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
1. 教育中的「馬太效應」
年齡給孩子帶來的發育優勢,一開始只是比其他孩子優秀一點點,但足以讓早幾個月的孩子表現更突出,然後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影響孩子一生。
因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他展現的成績越好越容易被表揚,他就會表現得越優秀,反之,則會表現得越來越差,甚至破罐子破摔。
所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2. 周圍人對孩子的「設定」
有研究表明:在同一個年級的學生中,年齡較大的學生髮揮出的水平,要比年齡較小的學生高出10%。這並不是智力造成的差距。
一個人優秀,除了努力、堅持和天賦,還有很多別忽略的而因素,學習也是如此。
早上學的孩子,相當於是讓孩子一直在於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競爭,帶給孩子的不是動力。
反而是由於認知力、理解力上的差距,以及很難自律,帶給孩子的自信心崩塌、超年齡負荷的壓力。
父母初衷當然是好的,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孩子不是機器,揹負着與年齡不相稱的目標,更可能讓孩子越學越自卑、越消沉。
更可怕的是,當孩子習慣了這種落後的「設定」,影響的可能會是一生。

兒童專家不建議孩子過早入學,尤其是男孩
《養育男孩》的作者,澳大利亞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曾提出:“男孩支配完成精細動作的運動神經和認知技能的發育都遲於女孩,因此讓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學對他們大有裨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也曾建議:男孩更不宜早於6歲入學。
他說男孩的發育往往遲於女孩,有些5歲男孩的語言能力甚至只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
爲人父母的焦慮,很容易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但帶給孩子的,不一定是贏在起跑線,還可能是絆倒在途中。
有些被超前教育的孩子,上三年級後出現成績突然下滑現象的「三年級效應」幾率更大。
這是因爲之前他們依賴提前記住的知識,會覺得學習輕鬆簡單。
但三年級後當學習內容從「死記硬背」轉向了「理解推理」等,這些孩子就明顯跟不上了。
跑得快不如跑得遠,孩子的發展或進步,一定是以他自身的身體成熟爲基礎,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

出生越晚的孩子,父母越需要做好這件事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是9月份後出生,不用擔心,也不必焦慮。
不妨樂觀些,反而是賺到呢~人生很長,不會因爲起步早晚定終身,後面還有無數個發力追趕的可能!
年齡的劣勢並不是絕對,我們不需要孩子在5歲時就擁有6歲的能力。
也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比,他不是輸在智力和能力,只是輸給了出生時間。
所以,對我們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接納和肯定自己的孩子,幫孩子建立起積極的探索欲和自信心,這纔是支撐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關於孩子早一年或晚一年上學,你怎麼看?歡迎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