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流產前的5個徵兆,一定要留意,要及時預防處理

來源: 更新:

懷孕本是件讓人滿心期待的事,但有時候身體會發出一些 “警報”,要是沒能及時察覺,可能會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機。所謂流產,簡單說就是肚子裏的寶寶沒能順利長大,在懷孕 28 周前就離開了。事實上,在此之前,身體通常會發出若干信號。只要我們多加留意,便可早察覺、早應對。

這些身體信號,可能是流產的前兆

肚子墜着疼,像來月經又更強烈:懷孕後偶爾有點肚子脹是正常的,但如果突然出現一陣一陣的墜痛,就像來月經時的痛經,甚至越來越厲害,還帶着腰痠,就得趕緊去醫院。這種疼可能是子宮在收縮,要是一直收下去,可能會把裏面的胚胎排出來。

下面出血,不管多少都要警惕:有些準媽媽會發現內褲上有淡淡的粉色或褐色分泌物,以爲是累着了沒當回事。其實哪怕只是一點點血,也可能是個危險信號。剛開始可能只是少量出血,但如果沒及時處理,可能會變成像來月經一樣的流血,這時候就很危險了。

突然感覺 “輕鬆” 了,不是好事:懷孕初期,不少人會因體內激素變化,出現噁心、胸脹等不適現象,這是此階段的常見生理反應。要是有一天,這些感覺突然消失了,甚至覺得肚子也沒那麼脹了,可別以爲是孕期反應過去了。這可能是胚胎停止發育的信號,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

分泌物變多,還帶着異味:懷孕後分泌物增多屬正常現象,但若其突然變得如水狀,或呈黃、綠色,伴有難聞氣味,且還有瘙癢、灼熱感,那就要警惕,很可能是身體遭遇感染了。嚴重的感染會刺激子宮,增加流產的風險,得趕緊去檢查。

頭暈心慌,臉色變得蒼白:如果出血比較多,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的情況,站起來的時候眼前發黑,臉色也變得蒼白。這是貧血或失血過多的表現,說明情況已經比較緊急了,必須馬上到醫院處理,不然會影響準媽媽的健康。

孕期出血了,先別慌,這樣做更穩妥

當發現下面出血時,不少準媽媽瞬間大腦“警報”拉響,第一反應便是“是不是要流產了”,恐懼如潮水般湧來,整個人陷入慌亂,甚至忍不住大哭起來。其實這時候慌亂反而會讓情況更糟,不如先冷靜下來,做好這幾件事。

首先,馬上躺下休息,別再走動了,也不要做彎腰、提重物這些動作,減少對子宮的刺激。可以在屁股下面墊個枕頭,稍微抬高一點,可能會減少出血。

然後,觀察出血的情況。用乾淨的衛生巾,看看出血量是多少,顏色是鮮紅的還是暗紅的,有沒有血塊或像肉一樣的東西排出來。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就醫時告知醫生,這有助於他們更爲迅速地判斷病情。

另外,這時候千萬不要自己喫保胎藥,也不要用洗液清洗下面,這些做法可能會干擾醫生的診斷,甚至加重病情。如果沒有腹痛,出血量也不多,可以先聯繫醫院,問清楚需要帶什麼東西,再慢慢過去。但如果出血很多,還伴有劇烈腹痛,就別猶豫了,趕緊叫救護車,路上儘量躺着別動。

反覆流產後,別隻怪自己,身心都需要呵護

有些準媽媽可能經歷過不止一次流產,每次失去寶寶都像在心上劃一刀。時間久了,可能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甚至不敢再懷孕,這種心理負擔其實比身體的傷害更難恢復。

從身體層面來看,反覆流產對子宮損傷較大,不宜急於再次受孕。一般而言,最佳做法是耐心等待3 - 6個月,給子宮足夠時間進行全面且良好的修復。這期間可以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看看是不是有子宮肌瘤、甲狀腺功能異常這些可能導致流產的問題,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預防。

心理上的恢復同樣重要。別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流產很多時候不是人爲能控制的,可能是胚胎本身有問題,就像大自然的 “優勝劣汰”。可以和家人多溝通,把心裏的害怕和難過說出來,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生聊聊,慢慢走出陰影。

家人的態度亦至關重要。別總說 “別想了”“再試試” 這些話,不如多陪陪她,幫她分擔一些生活上的壓力,讓她知道不管怎樣,你都會支持她。等身心都準備好了,再帶着信心迎接下一個寶寶,成功率反而會更高。

懷孕是一段充滿未知的旅程,身體的每一個信號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記住這些可能出現的徵兆,不是爲了增加焦慮,而是爲了能在關鍵時刻保護好自己和寶寶。就算真的遇到問題,也別太自責,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大多數時候,只要處理得當,還是能順利度過孕期的。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