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身上這個部位,再香也要管住嘴!尤其這幾類人

來源: 更新:

紅燒肥腸、滷大腸、爆炒肥腸……這些重口味的“硬菜”,讓不少人一邊嫌它味重,一邊又愛得停不下來,飯都能多喫兩碗。

然而,你可知道這難擋的美味背後,隱藏着不小的健康隱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爲什麼這道讓人上癮的肥腸,真不建議你常喫。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肥腸:雖然美味,但營養很一般

肥腸通常是指豬的大腸部位,是豬消化系統的末端。和豬肝、豬心等富含優質蛋白、血紅素鐵、維生素 A 等營養素的內臟相比,豬大腸確實不算營養價值高的一類,甚至可以直白地說,營養不怎麼樣。

1

高脂肪、高膽固醇

如下表所示,豬大腸的脂肪含量高達 18.7 克/100 克,將近 20% 都是脂肪,要不怎麼叫“肥腸”呢?豬大腸這個脂肪含量,在我們常喫的豬內臟裏排名第一。就連大家公認的高脂肪部位如豬腦、豬腎,其脂肪含量也只有豬大腸的 1/2 左右。

數據來源:《中國食物營養成分》(第六版)和參考文獻[1-2]

此外,豬大腸的膽固醇含量也較高。雖比不上膽固醇“王者”豬腦,但 137 毫克/100 克的膽固醇含量也比豬肥肉(109 毫克/100 克)更高。

豬大腸如此高的脂肪含量,且以飽和脂肪爲主,再加上膽固醇含量不低,長期喫又不注意限量的話,將大大增加高血脂、心血管疾病風險。

2

高嘌呤

提起嘌呤,一些高尿酸、痛風的朋友可能已經開始感到疼痛了,而豬內臟就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

豬大腸嘌呤含量爲 296 毫克/100 克,妥妥的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大於 150毫克/100 克爲高嘌呤食物),高於豬肝(275 毫克/100 克)、豬肺(272 毫克/100 克)、豬肚(252 毫克/100 克)、豬腎(239 毫克/100 克)和豬心(170 毫克/100 克),在常見內臟中名列前茅。

很多人覺得海鮮是嘌呤大戶,但豬大腸嘌呤含量比一些海鮮要高得多,如小龍蝦 174 毫克/100 克、鮮對蝦 101.5 毫克/100 克、鱸魚嘌呤含量爲 165 毫克/100 克。

再來和酒精飲料對比下,啤酒嘌呤含量約爲 5~10 毫克/100 克,葡萄酒嘌呤含量約 5 毫克/100 克,白酒才 2 毫克/100 克,連豬大腸嘌呤含量的零頭都不到。並不是提倡大家選擇啤酒海鮮小龍蝦,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那盤被忽略的滷肥腸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搭配啤酒海鮮“效果”可能更快。

3

致病菌、寄生蟲等

豬大腸是盛裝食物殘渣的部位,再加上內部由粘膜、肌層和漿膜三層構成,存在褶皺和網狀脂肪結構,很容易藏匿糞便、污垢、致病菌及寄生蟲卵等。一旦清洗不到位,就有一定風險被感染。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想喫肥腸,怎麼處理最乾淨、放心?

怎麼清洗、加工,才能收穫一段乾淨,喫起來噴香無異味的豬大腸呢?

其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 2019 年發佈的《畜禽屠宰操作規程》(GB/T17236-2019)中對生豬大腸的清洗手法有明文規定,如下圖所示[4]:

這份指導雖屬官方,但不夠詳細,不妨試試下面這個清洗技巧:

第一步,用 30 度左右溫水沖洗,幫助去掉粘液和其他污物殘留。溫度太高可能會使帶有腥臭味的物質滲入到大腸中,增加清洗難度。

第二步,加入一大勺食鹽(也有人用一大把麪粉)和少許白酒(也有人在下一步加入白酒),反覆揉搓。這是爲了用這些顆粒感較強的東西吸附、去掉大腸表面粘液,祛除異味並方便後續清理。依據清洗效果,此過程可能需要反覆進行幾次。

第三步,有人會在這一步用茶水、或咖啡渣來浸泡清洗豬大腸,目的是進一步去除異味。

第四步,借用水流衝力把大腸翻過來,徹底撕掉內層厚厚的白色脂肪。脂肪是很多異味分子的藏身之所,也會讓口感過於肥膩,因此這一步非常重要。

第五步,有人會在去掉脂肪後,再次用麪粉或食鹽來搓洗大腸。若前期處理效果好,這一步可省略。

第六步,起鍋燒水、冷水下鍋焯燙大腸。注意一定要多放蔥姜和料酒,進一步去腥除味。水開後煮 2~3 分鐘左右可以撈出,過程中記得要不斷撇去浮沫。焯燙除了去味,還能降低豬大腸的嘌呤含量。

還要提醒一下:無論是煎炒涮燉哪種做法,一定要將大腸徹底加工做熟。這樣不僅味道更怡人,也能徹底避免被寄生蟲、致病菌感染的風險。

至此,豬大腸的清洗和烹飪前準備工作總算完成了。

有些朋友發現,無論豬大腸洗得多幹淨,總會有股“味兒”,其實這並不是糞便殘留,而是豬身上雄烯酮與糞臭素的氣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豬騷味”[5-6]。這兩種物質對人對豬都無害,但尤其喜歡沉積在脂肪豐富的部位,比如豬大腸。正確、多次清洗可以去除這種味道,但依然較難做到100% 去除。

豬大腸怎麼喫更健康?

1

限量喫、低頻次喫

考慮到豬大腸的脂肪、嘌呤和膽固醇含量都很高,建議大家一定限量喫,並降低頻次。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建議,每月喫 2~3 次內臟比較適宜。對於豬大腸這種高脂肪、低營養內臟,就更應降低頻次,2~3 周喫一次,一次不超過 50 克比較好。

2

喫肥腸時少放油

肥腸脂肪含量高達 18.7 克/100 克,完全可以用它替代一部分烹調油來炒菜。原先要倒 10 克油的菜先倒 5 克油,等肥腸炒出油後放菜,減少脂肪總攝入量。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

搭配蔬菜水果和粗雜糧

並注意進食順序

一餐中先喫新鮮蔬果和粗雜糧不僅能延緩、減少豬大腸中脂肪、膽固醇的吸收速度,還能以大量膳食纖維佔據胃空間,幫我們被動控制豬大腸攝入量。

4

選擇相對油鹽少的做法

豬大腸本就高脂肪,就別再用煎炸燒烤等重油重鹽的方式來做了。清洗處理到位的豬大腸,即使採用清燉、涼拌等做法,也不會有太大異味。如果配上合適的香料、把握好火候,就更容易做出美味、清淡的美食了。

粵式經典做法“白灼豬大腸”,就是將處理好、慢火燉煮 40 分鐘至軟爛的豬大腸蘸着生抽、蒜末、香菜、檸檬汁調成的料汁喫,清爽低鹽。

清燉蘿蔔肥腸,用砂鍋將大腸、薑片、蔥段一起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 30 分鐘,再加入白蘿蔔塊煮熟後簡單調味---蘿蔔吸油解膩,湯頭清甜怡人。

涼拌豬大腸更簡單,只需將處理好的大腸放壓力鍋里加薑片和料酒煮熟切段,再按自己喜好配上黃瓜絲、香菜、蒜末、香醋、生抽等直接拌勻就很美味。

豬大腸的確很香,但營養價值卻很有限。對於本就有高血脂、高尿酸的朋友來說,多喫引起的潛在風險不小。偶爾喫一次、注意清淡烹飪且不過量,解解饞可以,千萬別放開了喫哦。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6版/第二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2]潘洪志. 中國常見食物嘌呤數據庫的建立及膳食因素對血尿酸的影響[C]. 達能營養中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方數據平臺, 2012.

[3]重慶市北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重慶市北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2批次不合格食品覈查處置情況的通告[EB/OL]. (2024-07-15)[2025-07-15].
http://scjgj.cq.gov.cn/zz/bbq/zwgk/fdzdgknr_146781/jdjc_146793/spyp/jcjg/202407/t20240715_13370937.html

[4]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2019). 畜禽屠宰良好操作規範_生豬_GB/T19479-2019.

[5]胡彩虹.公豬肉羶味物質---糞臭素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1999, 09:14-16.

[6]朱鑫,張引航,劉海英.畜禽糞臭素的產生機制及減排措施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學報,2021,03:1240-1248.

策劃製作

作者丨王璐 註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審覈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