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身體發出這幾種異味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

來源: 更新:

疾病診斷,“聞”有時也能發現一些線索。身體發出異常氣味,有時確實是某些疾病的“信號”。這些異味往往與代謝異常、感染或器官功能紊亂相關,需要結合具體表現綜合判斷,需提高警惕。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異味與可能的疾病,僅供參考,發現異常請及時醫院就診。


1、口腔異味:不要總是簡單的想當然認爲只是所謂的“上火”


酸臭味/腐敗味:可能是齲齒、牙周炎(細菌分解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或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乃至口腔)。


對應就診科室:口腔科,消化內科


爛蘋果味:需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體內酮體堆積,常見於血糖控制極差的患者,伴隨多飲、多尿、乏力)。


對應就診科室:內分泌代謝科


肝臭味(類似腐敗雞蛋+甜味):可能是嚴重肝病(如肝衰竭),肝臟無法代謝毒素,導致甲基硫醇等物質蓄積。


對應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2、身體(汗液/皮膚)異味:異常濃烈或特殊氣味


刺鼻狐臭味(腋窩爲主):多數是生理性狐臭(大汗腺分泌旺盛,細菌分解產生異味),但如果突然加重或伴隨多汗、心悸,可能與甲狀腺功能亢進(代謝加快)相關。


對應就診科室:狐臭(皮膚科),甲亢(內分泌代謝科)。


魚腥味:可能是“三甲基胺尿症”(一種罕見的代謝病,身體無法代謝三甲胺,汗液、尿液、呼吸均有魚腥味)。


對應就診科室:內分泌代謝科


甜腥味/水果味: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時,汗液中可能含酮體,出現類似氣味,需及時測血糖。


對應就診科室:內分泌代謝科


尿騷味: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患者,體內尿素無法排出,可能通過皮膚排泄,導致汗液有尿味。


對應就診科室:腎內科


3、尿液異味:顏色+氣味異常更需警惕


濃烈氨味:常見於脫水(尿液濃縮),或尿路感染(細菌分解尿素,伴隨尿頻、尿急、尿痛)。


對應就診科室:腎內科、泌尿外科


爛蘋果味:同口腔,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對應就診科室:內分泌代謝科


鼠尿味:兒童尿液有此味,可能是“苯丙酮尿症”(一種氨基酸代謝病,若不及時干預會影響智力,需新生兒篩查)。


對應就診科室:兒科


蒜臭味:可能是有機磷農藥中毒(伴隨頭暈、流涎、肌肉震顫等)。


對應就診科室:急診科,後續視情況轉診其他科室


4、尿液/糞便異味:消化道或泌尿系統問題


糞便腥臭味:腸道感染(如細菌、寄生蟲感染)或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可能伴隨腹瀉、黏液便。


對應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糞便油腥味+漂浮:脂肪瀉,提示胰腺功能不全(如慢性胰腺炎)或吸收不良(如乳糜瀉),脂肪無法正常消化。


對應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尿液“焦糖味”:罕見病“楓糖尿病”(氨基酸代謝異常,多見於新生兒,伴隨餵養困難、嘔吐)。


對應就診科室:兒科,遺傳代謝科


5、女性私處異味:警惕感染或病變


魚腥味:細菌性陰道炎(厭氧菌過度繁殖,白帶多、稀薄)。


腥臭味+黃綠色泡沫狀白帶:滴蟲性陰道炎(性傳播疾病,常伴瘙癢)。


惡臭+膿性分泌物:需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腫瘤組織壞死感染,多伴隨出血)。


對應就診科室:婦科


如何區分“正常”與“異常”?


生理性異味:喫大蒜、洋蔥、蘆筍後短期出現,清潔後消失,無其他不適。


病理性異味:持續存在(數天以上)、氣味異常濃烈,或伴隨其他症狀(如體重驟變、疼痛、排尿/排便異常、分泌物異常等)。


提醒:

若出現異常異味且無法通過清潔改善,或伴隨上述不適,及時就醫檢查(如血糖、尿常規、分泌物檢測、肝腎功能等),早發現早干預。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