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患病女兒打三份工,她的小攤上仍然寫着:困難者免費

身後空無一人,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
——第11131個天天正能量獲獎故事
導航軟件總會在重慶的路上失靈,目的地藏在高低起伏的坡坎後,如果不小心走錯路口,就會面臨外賣單超時的風險。
2024年11月,30歲的劉英開始在重慶送外賣,時間從晚上8點多到凌晨3點。最開始路不熟,導航不會看,送一單也會超時。
8個月後,劉英已經可以揹着3歲的女兒球球穿梭在山城的大街小巷,球球依偎在她的背上,頭仰得高高的,目之所至,是忙碌的媽媽來不及欣賞的風景。
一年多前,球球確診腺苷酸環化酶基因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沒有特效藥,如果不做康復訓練,除了一輩子無法站立外,還有肌肉硬化、器官衰竭的風險。劉英下定決心一定要治,哪怕每個月要支付一筆昂貴的費用。
陪女兒康復訓練、送外賣、賣氣球、賣涼麪……佔據了她的全部生活,不是超人的劉英,爲女兒變成了萬能。
“球球還這麼小,世界上這麼多漂亮的風景都沒欣賞到,我不能讓她沒有了這個希望。”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媽媽有,孩子的一點痛苦,在她身上會放大很多倍,劉英不肯放棄,因爲她想未來女兒能親自去萬里山河,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
揣着這個希望,劉英成了黑夜裏一抹疾馳的彩色。

凌晨1點,雨,下大了。
山城7月的雨來得又急又猛,閃電劃過,會把黑夜變爲片刻的白晝。這種時候,劉英會把球球放在家中,自己通過手機藍牙連接的監控隨時查看女兒情況。
又是一道驚雷,劉英急忙掏出手機,看看依然熟睡的球球,鬆了口氣,退出監控頁面,趕緊多接了幾單。暴雨夜送單有額外補貼,多一點錢,女兒這個月的康復費就早一點有着落。
風聲和雨聲環繞在劉英的耳邊,卻讓她感受到了難得的放鬆,這一刻,只用送外賣,不用擔心女兒的未來和即將繳納的培訓費用,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劉英的情緒有了出口,她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深夜劉英開始送外賣。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到家已是凌晨3點多,劉英算了算,這天外賣送了8個小時,有幾單超時的顧客也沒計較,比平時多賺了100多元。劉英很滿足,親了親女兒很快陷入了熟睡。
早上7點多,劉英起牀給球球做早飯,球球喫飯慢,一頓飯喂下來要一個小時。喫完後就要趕緊抱着球球到家附近的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中午是做午飯和賣氣球的時間,下午的時間,一半拿來繼續陪球球訓練,一半拿來製作涼麪。
傍晚6點,劉英用紅布揹帶將球球緊緊綁在背上,隨後抱起一個巨大的紙箱,裏面裝滿了一會要賣的涼麪的調料和食材,怕球球太熱,劉英還買了一個電風扇放在裏面。
近40℃的高溫下,她向下邁着樓梯,健步如飛,臉被熱得通紅,眼裏卻盛滿了笑意。“一會讓你們也嚐嚐我的手藝,大家都說好喫。”
騎着紅色的三輪車,涼麪的香氣停留在大禮堂軌道站附近,劉英開始了熱情的叫賣。她盤算着時間,涼麪賣得差不多了,就急匆匆收拾好,回家放了涼麪,拿上頭盔,準備送外賣。

劉英騎着三輪車前往擺攤地點賣涼麪。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一天下來,劉英的休息時間不足5個小時。
被忙碌塞滿的生活背後,是一張殘酷的賬單。每個月球球的康復訓練費用爲1.1萬元,房租固定支出爲1300元,再加上水電氣和生活固定支出,劉英每個月需要賺到1.3萬元。
一年前和球球爸爸分開後,她獨自擔起撫養照顧球球的責任,日復一日地奔忙所換來的細碎收入,是球球康復的全部希望。

擺攤間隙劉英爲女兒球球餵奶。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偶有間隙,劉英會將日常記錄生活的素材剪輯成短視頻傳到平臺上,在那裏,她叫“球球媽媽”,有16.4萬粉絲,主頁介紹裏是劉英近兩年的真實寫照——“身後空無一人,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
“其實評論裏有時候會有人說我拿女兒賣慘,但我不在乎,因爲我知道,這是我24小時照顧的寶貝,我問心無愧。”
評論之外,也有身邊人勸劉英放棄,說她現在的付出是竹籃打水,但這些都沒動搖劉英爲女兒堅持的心,“我能感受到球球的進步,我這麼努力,就是不想放棄,所以哪怕大家都不理解,我也要逆流而上。”

劉英的決心還表現在客廳的照片牆上。
白色的牆壁上貼滿了劉英和球球的照片,照片最上方,貼着8個大字,“球球變好十年計劃”。
今年,是球球康復的第三年。第十年,希望球球變成什麼樣呢?
劉英的眼裏瞬間點亮了光。
“我希望她能站起來,自己喫飯了,如果能喊我一聲媽媽的話,那我肯定馬上就淚流滿面了。”聽球球叫一聲媽媽,是劉英最大的心願和執念。爲此,她能傾盡所有。
劉英幼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成年後便獨自到廣東打拼,她靠做服裝模特站穩了腳跟,養活自己。在劉英的成長軌跡裏,母親給予的愛並不多,她習慣了自己去解決一切,樂觀面對生活。
後來球球出生,劉英希望自己能把幼時缺失的母愛都給予自己的女兒,她會把和球球每個寶貴的瞬間都拍攝記錄下來,放在短視頻裏,她說等球球能看懂時,就會知道身後永遠有媽媽支持她,是她的底氣。
“球球當時剛出生,眼神很靈動,我當時覺得她一定能考上清華。後來球球生病了,我又堅信她一定能好。球球一笑,我就覺得她什麼樣子都很好。”
劉英喜歡打扮球球,球球的衣櫃裏擺着幾條漂亮的公主裙,不管再忙,劉英也會給球球扎個漂亮的小辮子。“過幾天我把我當模特時的照片也洗出來貼在牆上,我要和球球一起漂亮。”
馮軍紅是劉英這一路的見證者之一。她是球球的康復訓練老師之一,在她的印象裏,像劉英這種不放棄,全程陪伴,有耐心,又堅強,一直保持樂觀的媽媽很少。在劉英的堅持下,球球會抬頭了、手也能慢慢靠近嘴巴、感冒發燒都少了……

媽媽劉英送女兒球球到康復訓練室。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康復中心裏,球球穿着紫色的蕾絲公主裙,配着白色針織長襪,乖乖躺在毯子上配合老師進行康復訓練。劉英在旁邊隨時關注着,突然球球笑了,她就跟着笑了,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了幾張,“我們球球好漂亮呀,媽媽好愛你。”
劉英不敢暢想太遙遠的未來,但她希望在球球十歲的時候,母女倆能出去旅遊,穿着漂亮衣服,在球球變好十年計劃下,貼上一張印滿笑容的紀念。

媽媽劉英帶着女兒沿街賣氣球。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在球球生病前,劉英從沒想過自己身體能爆發這麼大的能量。
會在大街上拿着氣球對每一個陌生人吆喝;對着視頻一遍遍調整涼麪調料的比例,爭取做得更好喫;明明怕黑,卻敢拿着外賣穿過一天天漆黑的小巷。
“其實現在還是會怕黑,但是球球就靠在我的背上,我就突然膽子大了,有球球在,我什麼也不怕。”劉英說,現在自己學會了做好喫的涼麪,遇事更冷靜,膽子更大了,這些,都是球球給她帶來的改變。

沒訂單的時候劉英會抱着女兒逗她笑一笑。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劉英說自己沒想到會收到這麼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有人專程來買碗涼麪支持球球,也有人在大夏天送上兩瓶冰水讓她解解渴,還有人給予了經濟上的幫助,更多的,是每天不斷的支持與鼓勵。
有時候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劉英會開直播和大家聊兩句,心裏便會舒服很多,這是她除了下雨天的釋放外,爲數不多的情緒出口。
只要有機會,劉英也會回饋社會給予她的善意。貴州榕江洪水,她從緊巴巴的生活費里扣出了500元捐贈災區;賣涼麪的紅色三輪上,招牌下方寫着“歡迎有困難或經濟困難者,可免費提供涼麪、飲水。”

劉英的涼麪攤。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劉英願意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拉一把,“我的力量有限,一碗免費涼麪可能改變不了什麼,但能解決他當下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生活總是伴隨着無數的考驗,但因此受傷的人們也總被聚集的善意安慰。
劉英很久沒給自己放過假了,採訪窺見的片段只是她近兩年日夜中的普通一天。星星懸掛,劉英乘着月色奔馳在外賣的路上,穿過夜路,顧客拿到外賣,開心地說了聲感謝,看着劉英背上熟睡的球球,又不自覺放低了聲音,讓她路上小心。
這種小小的溫暖,讓劉英的腳步都輕盈了許多,她覺得生活會越來越好,總有一天,球球能恢復健康,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和她一起奔跑在陽光下。
劉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

不管每天有多忙多累,面對生活劉英總是笑臉相迎。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
不是超人,卻在黑夜中疾馳如風,沒有翅膀,卻爲女兒撐起一片天空……她是一個母親,也是千萬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縮影。
這份樸素、堅定、永恆的母愛,照亮了山城的夜,也感動了無數人的心。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華龍網用一份正能量特別獎爲劉英致敬、助力,也把敬意獻給所有在困境中依然選擇堅強的母親。

願球球早日站起來,和媽媽一起去看萬里山河;願每個逆流而上的身影,都能抵達春暖花開的彼岸。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文
劉潤、張彬焱、受訪者/圖、視頻
首席記者 林楠/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