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炫24000瓶牛奶才能睡着?“晚安牛奶”爆火背後誰在收割睡眠焦慮


一杯牛奶堪比安眠藥?近期,一些宣稱含有“10倍+原生褪黑素”、γ-氨基丁酸(GABA)等助眠成分的牛奶正攪動着市場。
不少消費者嘗試後,呈現出兩極化反饋。有人盛讚其“立竿見影”,20分鐘酣然入夢;有人直斥其爲“智商稅”,若想靠牛奶中微乎其微的褪黑素助眠,需豪飲萬瓶。
在“劑量謊言”的爭議聲浪下,不可忽視的恰是近半數成年人及蔓延至兒童、青少年的普遍睡眠困境,以及正不斷崛起的睡眠經濟。很多特“困”生,正在爲希望自己能睡個好覺“埋單”。
“晚安牛奶”,真能讓人道“晚安”?
某品牌推出的“晚安牛奶”,核心賣點是“10倍+原生褪黑素”,而提升褪黑素含量的方法,源自其代工廠的專利技術,即通過調整奶牛光照週期和飼料配比來增加牛奶中褪黑素的含量。
據品牌方宣傳,一瓶250毫升的“晚安牛奶”中褪黑素含量可達12500皮克(即0.0000125毫克),約爲同等規格普通牛奶的10倍以上,並號稱這款牛奶適合生活壓力大、睡眠質量差、入睡困難的人飲用。
相關話題衝上熱搜後,有醫生毫不留情地撕下了“晚安牛奶”的面具——褪黑素常用劑量爲每日0.1到0.3毫克,如此計算要喝8000至24000瓶晚安牛奶方可起“晚安”之效。
“正如拋開劑量不能談毒性,拋開劑量也不能談療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瀟穎看來,“晚安牛奶”所含的那點褪黑素根本達不到治療閾值,部分消費者感覺喝“晚安牛奶”後睡眠改善,更多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就好像很多人喜歡睡前喝一杯熱牛奶,認爲牛奶中的色氨酸可以合成有助眠作用的血清素和褪黑素。”朱瀟穎說,實際上,真正起效的未必是特定成分,而是心理作用。
“睡前固定時間喝牛奶這一行爲本身就在暗示大腦啓動睡眠程序,其作用更多是輔助性的。”她同時提到,褪黑素主要適用於調節時差或內源性褪黑素分泌不足的人羣,對壓力等因素導致的失眠作用有限。
雖功效存疑,卻精準擊中了消費痛點?
對於“晚安牛奶”的爆火,也有網友直言不諱,“品牌方沒有自己的牧場和奶源,僅靠貼牌就能把牛奶賣爆,足見其營銷套路之深。”
記者查閱發現,不少奶企均推出過類似助眠產品,如舒睡奶、“每日美夢”益生菌飲品、“晚上好”牛奶等。廠家普遍的做法是,以牛奶爲基底,添加γ-氨基丁酸(GABA)、酪蛋白酶解物、α-乳白蛋白、茶葉茶氨酸等外源性助眠物質。
那麼,爲何這些功效存疑的牛奶能精準擊中消費者痛點?有業內人士指出,掩蓋在“智商稅”“營銷騙局”等質疑聲下的,恰是當下全人羣的睡眠困境。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提到,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羣睡眠困擾率爲48.5%,睡眠困擾包括入睡困難、夜間如廁、夜間易醒、早醒等。
“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身體健康。”在朱瀟穎的專家門診中,近25%患者存在睡眠問題。經過生理習慣與心理狀態調研後,醫生髮現,大部分患者的睡眠問題其實來源於壓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現象已蔓延至兒童、青少年。“這幾年,從門診情況來看,有睡眠困擾的孩子正在增加。”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邱甜告訴記者,2019年醫院開設兒童睡眠障礙門診後,每週三下午的15個號源基本全都掛滿,“到這裏就診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3歲以前和小學三年級後。”結合一些手邊的案例,邱甜解釋說,小學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作業量陡增、學業壓力加大,許多孩子難以適應,情緒問題進而引發失眠問題。
“壓力會讓人的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如果不直面問題,外用藥物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朱瀟穎說。
應對“慢性健康挑戰”,養成好習慣是關鍵
當睡眠困擾已演變爲一種覆蓋全人羣的“慢性健康挑戰”,睡眠經濟也隨之興起。據專業機構統計,我國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間實現了顯著增長,到2030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從“晚安牛奶”,到香薰機、頌鉢音療、褪黑素軟糖……這些琳琅滿目的產品真能換來優質睡眠嗎?多位受訪醫學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柏湧海直言,目前市場上許多標榜助眠功效的產品,其實際效果尚存爭議,營銷概念往往大於實質療效。就個體來說,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更爲關鍵。他建議注重睡眠環境、避免睡前飲食和劇烈運動、學會睡前放鬆,這些纔是真正有助於睡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