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影之城|專訪《捕光之家》導演周洪波:生活的豐富性高於我對生活的想象

來源: 更新:

2025年6月14日,紀錄電影《捕光之家》在第 27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作爲本屆上影節“SIFF紀錄”國際展映單元唯一一部國產紀錄片,該片由周洪波執導,以姚啓鳳(片中“姚姚”)的真實經歷爲基礎,講述她從路燈下的草根舞者到國際舞臺的一段旅程,同時呈現父親病重時一家三口的情感交織,記錄下這個普通家庭從追逐舞臺高光到捕捉生命微光的心路歷程。

“生活的豐富性可能高於我對生活的想象。”導演周洪波接受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部經歷漫長歲月、傾注無數心血的影片,揭示的主題正是鋪在豐富影像底下的愛的光芒——“一家人互相緊緊地抓住對方,能夠在這個世界裏生存下去,給予彼此最深情的愛。”

2010 年,一張名爲《路燈下的芭蕾》的新聞照片引發全國關注,照片中姚姚一家成爲“逆境追夢”的象徵。自那時起,紀錄片《捕光之家》開始了長達15年的創作,攝製組期間輾轉成都、武漢、上海、布里斯班多地,鏡頭中的全國熱點慢慢歸於平靜但豐富的日常,使該片在時間和空間的大範圍跨度上形成了厚重敘事。

在影片中,姚姚自幼在父親的“功夫式訓練”下習舞——父親將中國功夫融入芭蕾基訓,用撿來的毯子鋪地、以護欄爲把杆輔助,要求女兒在路燈下練功。一次偶然,路過的新聞攝影師拍攝到她在昏黃光暈中練舞的瞬間,照片在互聯網上引發關注,讓她收到澳大利亞一個芭蕾舞團的演出邀約。十年後,姚姚的父親病危,他打電話給導演,希望紀錄他們一家人緊緊依偎的最後時刻。

“當她父親在病牀前告訴我要怎麼拍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構思好了這一切。”周洪波說,“他讓我的攝像機在完成他的一個遺願,也完成了對女兒的最後一次託舉,讓觀衆再次看到女兒是多麼美好,這當中正是非常偉大的父愛。”

影片中的主人公姚啓鳳和母親也來到了展映現場,觀影后母女倆感動不已。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的啓鳳如今已是一名研究生,她說:“很多經歷過的事情,會推動你慢慢地走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上。”她告訴記者,如今她正在潛心研究武術和舞蹈融合創新之路。而看到過往生活的點點滴滴,啓鳳母親也十分感慨,她感謝導演記錄下了這段人生路,她說:“人生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是一定要走下去。”

在周洪波看來,紀錄片的本質就是記錄真實的生活。他說:“小姑娘在路燈下跳芭蕾舞這件事,當時在各大媒體和互聯網上非常轟動。當媒體包裝的光環慢慢褪去之後,一家人重新去生活的這段時間,能夠記錄下來,這就是我們紀錄片的本質。”

他表示,《捕光之家》被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選中,感到非常榮幸。他說:“上海有最好的電影觀衆,他們願意去感受、認識來自於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的故事。我默默地在一個剪輯室裏面工作了一年,來回地剪輯,還有很多瑣碎的工作……有一天當電影曝光之後,讓觀衆們得到心靈上的一種觸動的時候,你覺得你是對這個社會有價值的。”

周洪波導演拍攝過幾十部紀錄片,走過各種國際影展,近期持續攜《小園林》《一和多》《空白祭》《四季咖啡館》等紀錄電影和跨類型電影亮相,成爲上海紀錄片創作領域的高產代表之一。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