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單變祝福”折射城市治理溫度

來源: 更新:

近日,多位網友發帖稱,五一假期,他們開車到陝西榆林旅遊,車輛在市區違停,交警只貼罰單提醒不處罰,還送上節日祝福。

節假日期間,大量外地遊客湧入榆林,老城區道路狹窄、車流密集,難免會出現交通違章的情況。當地沒有簡單地採取“一刀切”嚴罰政策,而是以勸導爲主、處罰爲輔,在維護秩序與體現溫情之間找到了精妙的平衡點。

這種“教育先行”的執法方式,既守護了交通安全底線,又讓遊客感受到城市的善意。這張“罰單變祝福”的小小紙條,恰如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代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轉變,展現了城市以開放包容姿態優化營商環境的戰略眼光。

這種轉變不是個例,而是當下我國城市治理轉型的縮影——江蘇東海開放政府食堂、甘肅敦煌推出機關食堂遊客餐、重慶榮昌實行遊客停車免費等舉措,都體現着同樣的治理邏輯。

值得深思的是,這些舉措之所以引發廣泛共鳴,恰恰反映了當代旅遊經濟的本質轉變。遊客需要的不是鏡頭前的那些“花式整活”,而是便民舉措得到落實帶來的安心和便利。比起建造華而不實的景觀,政府推出便民舉措更得人心。

一個旅遊熱門地區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得益於聞名遐邇的景點,更在於其優質的便民服務。一個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奇山異水,更在於能否讓遊客免除“停車難”“喫飯貴”“如廁急”等後顧之憂。

當然,柔性執法與惠民政策要想行穩致遠,還需要制度創新的保駕護航。政府部門在推行這些舉措時,應構建完整的服務閉環:開放機關食堂需要配套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推出免費停車要統籌考慮機關運轉效率,開展柔性執法則要建立科學的監督機制。唯有將臨時舉措轉化爲長效機制,才能真正實現治理效能的持續提升。

站在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歷史節點回望,我們會發現:城市的魅力正在被重新定義。當政府機關敞開大門迎接遊客,當執法文書化作節日祝福,這些細微之處的改變,正在書寫着城市治理的新範式。

未來的城市競爭,必將是公共服務水平的全方位比拼——因爲最動人的城市形象,永遠是市民與遊客臉上自然流露的笑容。

這或許正是榆林這張“祝福罰單”帶來的深刻啓示。(作者:周榮光;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