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座歷時8年、耗資300億打造的古城,爲何工作日遊客寥寥?
中國的古城古鎮千千萬,能有魄力一擲300億的,應該只有太原的太原古縣城了。對這裏早有耳聞,歷來關於“假古城”的爭議頗多。爬完太山之後發現離得很近,便順路前往一遊。說實話,這個地方和我預想的不太一樣。
首先,古城雖是免費,但規模十分可觀。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縣城中心相交,東西長約一千一百多米,南北寬約七百米,有院落一百七十三個、店鋪二百五十五家,佔地面積0.81平方千米。在不租電瓶車的情況下,我們逛了一個下午也只逛了一小部分。僅僅是一個晉陽古城博物館就能讓人停留2小時。古城整體和內部大部分小景點都是免費開放的,除了登城牆和進滿江紅影視基地需要門票(門票價格也比較合理),這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其次,以爲這是一個花了大價錢投資的“假古城”,實地參觀一番才知道並不全是。誠然,整個古城仿古建築佔了絕大多數,但依舊留有國保文廟、省保秦家大院等38處歷史文物、歷史民居。這些都是太原古縣城千年歷史底蘊的見證,一同講述着這座古老縣城的曾經。
先說說太原古縣城與現在太原的關係。公元前497年,晉國公卿趙鞅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於汾河西岸建造了固若金湯的晉陽城,地點大概在今天晉源區的古城營村一帶。這座25萬平方米的城池所在,是太原文明的肇始。後來,歷史上有九個朝代(政權)在這裏建立國都或者陪都。“龍城”太原更是一口氣製造了7位帝王,南北朝至唐朝,北齊的高洋與唐高祖李淵都與太原這座城市關係匪淺,晉陽城的版圖也逐漸擴大。
直到宋王朝一把大火燒了晉陽城,千年古城夷爲廢墟後,趙光義又在汾河東岸修建起“太原城”,且城內道路皆爲“丁”字形,不但要“斷太原龍脈”,還要“釘住太原”。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作爲晉王就藩太原後,在宋代太原城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於是有了我們現在說的太原府城。
明洪武八年(1375年),歷史的關鍵節點來了,朱棡命令當時的知縣潘元英在宋太宗焚燬晉陽後留下的廢墟上建起了太原縣城。也就是說明清兩朝,太原府城和太原縣城並存,太原縣城在行政關係上隸屬於太原府城。民國時期,人們習慣稱太原老城區爲太原府城,晉源鎮爲太原縣城。後來太原府被撤銷,產生了太原市這一稱謂,太原縣也改名爲晉源縣(現在叫晉源區)。
此後的明太原縣城,寺廟壇觀鐘鳴鼓響,商號店鋪鱗次櫛比,豪門富戶院落重疊,其繁華壯觀景象一直維持了五六百年之久。現在我們遊覽參觀的太原古縣城,是2013年開始興建的,復建的古城依然沿襲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餘的古老建築格局,猶如一隻頭北尾南的鳳凰,是2500年晉陽古城文脈的延續。
城牆作爲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共計設有城樓4座、角樓4座、望樓36座、魁光樓1座、瞭望樓1座。因後世戰亂等原因,明太原縣城的城垣人爲損毀殆盡,僅存北城門洞及其甕城門洞和甕城東殘垣一段,遺存西城門洞及其南北兩翼一段殘垣,遺留西北隅城牆殘垣和南門洞西側的一截殘垣等。如今城牆按照舊制進行了修繕與重建,重現了太原縣城完整的城防體系。
推薦大家在夕陽西下之時登上城牆步行或騎行繞城一週,俯瞰古城內街巷縱橫、樓閣琳琅,遠處山脈綿延橫亙,這座歷經滄桑的北國古都依舊帶着時間的溫度。憑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遙想500年前這座古城的黃昏是否也是如此景象。
如果想要了解晉陽城、太原縣城的歷史,可以去古城牆東北方向的大夏門,那裏是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的所在地。這個新建的博物館有着很不錯的參觀體驗,各個展廳的形式設計和燈光設計極具範圍感。
內容設計上,沿着展線如同時光漫步。以時間爲序,設置“肇建晉陽”、“名都幷州”、“霸府別都”、“盛唐北都”、“錦繡太原”五個單元,將這片土地幾千年來的故事娓娓道來。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將太原目前規模最大的唐代壁畫墓——恆州刺史郭行墓,直接搬到了博物館展廳裏。墓室構造以及壁畫布局一目瞭然,讓觀衆可以欣賞得更加真切。
另外,山西青銅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趙鞅(趙簡子)墓出土的趙卿鳥尊真品也被搬來裏博物館,成了新館的鎮館之寶。其精美程度不亞於省博的晉侯鳥尊。
太原古縣城的衆多國保建築裏,最不容錯過的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源文廟,是明清時期的太原縣文廟。文廟始建於1373年,是由當時的知縣潘原英從平晉縣故城搬遷而來,比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的太原古縣城還要早兩年。明隆慶五年(1571)增建尊經閣,形成五進院落佈局。清代、民國多有修繕,格局相沿。
建國後晉源文廟長期被學校和工廠佔用,原構僅存西馬道門、泮池、大成門(祀殿)和大成殿,上世紀90年代開始騰退修繕。2013年隨着太原古縣城的修復,文廟得到全面重建,恢復明清建築風格,殿內彩塑爲後來新作。園內古柏森森,冬青翠綠,不知聆聽過古往今來多少學子想要金榜題名的祈願。時代在變,但晉源文廟所承載的一代代人的精神追求沒有變。
晉源關帝廟離文廟不遠,爲晉源區區保。關帝廟創建時間現已無法稽考,根據明嘉靖《太原縣誌》中“關王廟,在縣北街西” 的記載,可知該廟起碼是建於明嘉靖年之前。20世紀70年代以後,關帝廟後院二代閣成爲晉源印刷廠的車間,正殿也被拆毀。那時,關帝廟只剩後院三代閣爲民國建築風格和前院照壁、廟門。2013年大修時,重建了山門、戲樓、膳廳、正殿、春秋樓等建築。
其實行走在太原古縣城,無論是古建築、還是仿古建築一律修繕復原得十分地道,這也符合山西在傳統建築營造領域的一貫水準。無論是人文旅行、或是普通的拍照打卡旅行,這裏都可以滿足需求。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經過了電影《滿江紅》拍攝取景帶來的熱度,以及前不久大火的《黑神話悟空》帶來的超前流量,本以爲現在的太原古縣城應該頗有人氣纔對,沒想到從下午到晚上一直是遊客寥寥的冷清狀態。
我思考再三,大致總結了三個原因。一是太原不是山西的熱門旅遊城市,通常是個中轉地,大家停留的時間不久,有限的時間裏遊客們通常會優選晉祠、省博、鐘樓柳巷等必去景點。官方規劃的白天晉祠、天龍山、太原植物園、晚上到太原古縣城遊玩並住宿的一日遊路線,讓很多特種兵並不買賬。
二是因爲對於古城古鎮類景點大家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除非特別有特色,不然縱使免費開放也很難吸引太多的遊客。三是因爲太原古縣城位於郊區,沒有便捷的交通不說,就算從市區打車過去單純也要1小時;因此只有來太原深度旅行,或者不是第一次來太原的遊客纔會選擇。
但是太原古縣城從最初的規劃到後面的修建,其中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今的人氣讓人不免覺得有些可惜。不過這次來山西最大的感受就是——山西已經不是幾年前的山西了,從多年默默無聞到今年突然出圈,讓很多人措不及防。未來的太原古縣城能否破局,也需要時間的沉澱、以及合理有效的規劃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