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騎遊 大有潛力
穿好裝備,騎上心愛的自行車,暫時從當下繁忙的生活中抽離,與騎友們或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或騎行在鄉村風景中,這是北京市民左先生的愛好。左先生告訴記者,遇到假期他還會參加異地的騎遊團,去看不一樣的風景。記者觀察到,近年來騎遊愛好者越來越多。騎遊市場情況如何,消費者有哪些特點,騎遊中的安全如何保證?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哪些人羣愛騎遊?
“我們發現,在2023年,騎遊需求出現了一輪爆發式的增長。從需求人羣來看,年輕人居多,大多是在35歲以下,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要求的人羣。”北京蜜蜂社文旅俱樂部負責人樑子告訴記者,作爲一家以興趣愛好聚合粉絲的俱樂部,蜜蜂社有不少騎遊類產品。“騎遊愛好者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爲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短途騎遊,一般是在市區內,對參與者要求較低,會騎自行車就行;第二類是周邊騎遊,例如到北京周邊郊區騎遊;第三類是異地騎遊,比如去海南開展環島騎遊。後兩類對參與者要求較高,需要有一定的騎遊經驗。”
“這兩年,騎遊需求出現明顯增長的原因,一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二是對休閒放鬆的需求,而騎遊正好滿足了這兩點。此外,騎遊裝備比較時尚有特點,也是當下年輕人追求個性的一種自我表達。”上海健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吳亮介紹,“從我們的數據來看,騎遊人羣75%是男性,25%是女性。從年齡來看,以中青年爲主,且年輕人佔比越來越大。”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騎遊作爲體育與旅遊融合的產品形態,做旅遊和做體育的企業都在嘗試和介入,但兩者在運營思路上略有不同。“做旅遊的企業做騎遊主要是將騎行當作一個載體去加入更多‘遊’的內容,豐富遊客的體驗。做體育的企業做騎遊,主要是將‘遊’作爲一種配套和增值服務,去增加與粉絲的黏性,促進騎行裝備和服務的二次銷售。”有業者分析。
“從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騎遊在整個自行車騎行鏈條中屬於較爲靠後的一環。最前端的是車輛和裝備的銷售,而騎遊是解決消費者買車之後的需求。怎麼騎,跟誰騎。”上海克勒布百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活動板塊負責人呂崢鑫解釋道,“爲了解決用戶的需求,企業會組建車友羣,並通過提供騎遊產品和服務解決車友需求,增加黏性。”
“我對這個市場的定義是小衆,值得做。”京騎文化聯合創始人竇俊傑認爲,“騎遊是對目的地常規遊覽之外的有效‘補充’。騎遊產品體驗度好,參與感強。通過騎行的方式遊覽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度感受目的地的煙火日常,是一種全新的動態遊覽方式,值得企業去深入挖掘。”
騎遊人羣追求啥?
採訪中,業者表示,無論是體育企業做騎遊還是文旅企業做騎遊,找準遊客需求點,做好體旅融合、交旅融合纔是關鍵。“騎遊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探索的載體。在騎遊產品開發中,我們既要滿足遊客健身的需求,也要滿足遊客休閒社交、看風景的需要。”有業者說。
“嚴格意義來說,騎遊既是文旅產品,也有體育屬性,所以,需要兩者兼顧。在做產品開發時,既要考慮運動量,也要注意騎行的過程不能太枯燥。這種情況下,在什麼位置作停留,如何講解,就顯得非常重要。通常來看,遊客會在15分鐘左右對一個話題產生審美疲勞,那麼我們就需要換場景、換話題。”竇俊傑告訴記者,“以北京爲例,‘老祖宗’留下來的豐富的歷史遺存,讓我們在騎遊線路安排上有充足的選擇空間和餘地。但是,如何選,選在哪,很有講究。”
樑子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騎遊線路選擇上,一定會首選沿途風景較好的線路,並且會安排在適當的節點停留,進行講解或拍照打卡。此外還要滿足遊客社交的需求。”在樑子組織的大部分騎遊活動中,如何滿足社交需求成爲一個關鍵點。“我們會在騎遊線路中加入一些可以社交的點位,比如在城市騎遊線路中加入咖啡店、小餐廳,爲遊客提供社交空間。郊區的騎遊一般會安排住宿和交流活動。”
“我們的產品分爲兩類,一類是純運動提升類的,幫助客人提升騎行技術。另一種就是以騎行的方式去旅遊,就是我們所說的騎遊,滿足遊客的休閒需求。”呂崢鑫告訴記者,“在騎遊產品的開發上,我們會更注重參與者的喜好,打造獨家產品。比如,海南島的環島騎遊,日本的富士山下騎遊等,帶他們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風景,提供獨特的體驗。”
作爲一位經驗豐富的文旅行業從業者,竇俊傑對騎遊產品做了很多探索。“‘騎遊+’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比如騎遊+文化、騎遊+美食、騎遊+團建等,我們曾推出騎遊+脫單主題產品,很受單身遊客的歡迎。”竇俊傑認爲,“圍繞騎遊的形式,可以加入更多靈活的主題,滿足遊客個性化的需求。”
路上安全咋保障?
“接下來的路口可以左轉,如果這個綠燈沒有通過,大家也不用急,我會在路那邊等大家。”“大家請注意不要並排騎行,靠路內側單隊通過。”“請大家戴好頭盔,注意避讓車輛,注意車速。”近日,記者跟隨竇俊傑體驗了北京中軸線騎遊線路,騎行過程中,竇俊傑時不時會通過耳麥進行安全提醒。
“無論何時,安全永遠是業者要放在第一位的。”談到如何保障遊客騎遊過程中的安全時,有業者說,“騎遊線路不同,所面臨的環境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業者會有一套標準的安全流程,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微調,以更加適應所處的環境。”
“首先,所有參加活動的遊客都要購買相應的保險。其次,報名成功後,我們會將遊客拉入微信羣,分享非常詳細的安全注意事項。在活動開始前我們會再次強調安全問題,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行說明。”樑子告訴記者,“除了反覆提醒外,還要有必要的安全裝備,例如頭盔等是必須佩戴的。此外在活動中,我們會根據遊客不同的騎行速度,進行分組,每一組都會配備領隊和收尾的工作人員,來保障遊客的安全。”
“我們一直強調,騎遊是一種休閒旅遊活動,而不是在挑戰人體耐力,所以整個過程中不鼓勵大家競速。”竇俊傑說,“儘管我們的自行車是自帶助力的,但我們對車進行了限速,不讓騎遊者過度疲勞。除此以外,我們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來招募騎遊者,未成年人不能參與騎遊活動。”
“在招募初期,我們會對遊客的騎行技能進行評估,推薦他們參加更適合的騎遊活動。在活動開始後,我們每天會有總結和提醒,總結今天的風險點,提醒遊客第二天的注意事項。對於領隊,我們也有專業要求,比如從事公路車運動10年以上,公路車總從業里程10萬公里以上等,從專業度方面進一步保障參與者的安全。”呂崢鑫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吳亮非常看好騎遊市場的發展。“我國的公路建設位於全球前列,但適合騎遊愛好者的騎行道路還有待豐富。”吳亮說,“比如,很多地方修建了景觀道路,卻忽略了非機動車的出行需求。我們呼籲各地能推出更多適合騎行的、設施完善的風景道,從而進一步推動騎遊市場的發展。”(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張宇;編輯: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