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有4次大腦發育的高峯期,如果都抓住了,娃的智商了不得

來源: 更新:

孩子之間的智力差異,爲什麼如此巨大?

同樣3歲的孩子,有的小嘴吧啦吧啦講故事,有的喊“媽媽”都不利索?

其實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因素,除了先天基因外,後天環境影響更大。

哈佛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4次大腦發育高峯期,抓住其中一次,就能實現“彎道超車”。

孩子四次大腦發育“高峯期”,分別是什麼時候?家長該怎麼做呢?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

1、半歲前的感官構成期

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半歲前的奶娃子,就是“喫了睡,睡了喫”的餵養循環,所以照顧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別餓着、別生病就足夠了。

真實腦發育的節奏是,半歲前的“小懵懂”,大腦神經突觸連接處於“爆發式形成期”,每秒有700-1000個神經突觸連接,抓住這個階段,給孩子大腦輸入東西,打下的認知基礎越牢固。

咱們可以在娃6個月前,利用不同的工具輔助,幫他們做好各通路的感官激活

比如,挑選不同材質的工具,如毛絨的、棉布的、顆粒凸起等撫觸球,來按摩寶貝的小手小腳,激活寶貝的觸覺神經

還可以用黑白條紋卡、彩色幾何圖案卡,來陪寶貝玩視覺追蹤的遊戲。等寶貝大一些,咱們還可以把高對比的圖案給安排上,從小訓練寶貝的觀察力

2、1-3歲的語言黃金期

孩子開口說話到語言組織,通常在1-3歲階段完成,很多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利索,就是錯失了黃金期的加強鍛鍊的結果。

因爲孩子在開口說話之前,大腦有一個重要的建設過程,就好比修房子一樣,需要花時間去搭建堅實的地基,才能建造高樓大廈。

然而,很多家長沒捋清這個底層邏輯,認爲孩子不會說,是因爲年紀小,年齡到了,自然就會說了。

甚至,有的家長直接擺爛,只要娃不吵不鬧,自己就偷着撿個閒,埋頭苦幹刷手機。

殊不知呀,孩子語言表達的差異,跟3歲前詞彙輸入量有很大關係。一旦在這個階段掉隊,對孩子語言表達、理解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當然少了語言的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也可能落後哦。

那咱們這個階段要如何打地基呢?

不可否認的是,語言“地基”的建立,日常詞彙輸入就是磚瓦。

家長可以把孩子當一個聊天搭子,不用較真孩子是否聽得懂,喫喝玩樂等各種生活瑣事,都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跟孩子聊聊。

一如:“今天中午我們喫了西紅柿炒雞蛋。”

“今天出太陽了,寶寶想出去玩嗎?”

一開始,我們或許只能得到咿咿呀呀的回應,但語言輸入不是朝夕之爭,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大工程。

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多聊、多說,讓他們積累素材,才能迎來語言的大爆發期。

3、3-6歲認知躍升期

都說3歲是一道成長的分水嶺,3歲以後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逐漸從具象化過渡到抽象化,他們能理解數字5,可以代表五個蘋果,也可以代表五個玩具。

他們開始明白,+符號的含義,代表增加了、變多了。

他們甚至能捋清“因爲……所以……”的簡單邏輯關係了。

這個階段的幼兒大腦,就好像突然升級系統的電腦一樣,能更流利地處理更復雜的任務了。

咱們在這個階段,可以藉助繪本、遊戲等工具,給孩子搭建一個邏輯的橋樑,幫助孩子的思維發展更上一層樓。

比如,給孩子看看繪本圖片,下雨了小熊沒帶傘,他應該怎麼辦?引導孩子觀察,並且推理幾種結果。

我們也可以把生活變爲大課堂,比如去超市購物,在家先跟孩子一起做購物計劃,問問孩子:出門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媽媽需要購買的醬油等調料,放在什麼區域?

這樣一步步訓練孩子的邏輯推理以及條理性,娃今後想不聰明都難咯。

4、6歲入學前的規則培養期

有家長抱怨孩子上學後坐不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其實你知道嗎?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孩子第一次規則感建立,出現了偏差。

6-7歲,入學前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前額葉”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而這個腦區域是負責判斷、計劃、推理和情緒控制的。

要讓孩子以後懂規則、守秩序,那家長就要給孩子提前樹立規則意識。

家長具體怎麼做呢?

在規矩建立方面,家長別一來就講大道理,而是從生活小事抓起,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規則。

比如,喫飯前要洗手、外出回家要洗手等。

從生活中去建立規則感,並陪着孩子一起遵守。

當然啊,這個階段的孩子呀,小腦瓜子裏好像裝着十萬個爲什麼

就拿洗手這件小事來說吧,有的孩子可能就會提出“爲什麼要洗手”的問題?

家長別認爲孩子頂嘴,就忽略孩子的提問,恰恰相反的是,這是孩子初級邏輯思維的建立

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要耐心且認真地對待,告訴孩子,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細菌,洗手就是消滅細菌的過程。

當然,家長甚至也會遇到超出認知範圍的難題,那就利用網絡資源,和孩子一起去搜索、求證答案,這都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

相比成績好壞,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纔是這個階段該做的事。

時光不可逆,孩子的成長沒有重來的機會。家長科學地引導、用心地陪伴,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養分。

如果這4個階段都抓住了,娃的智商可了不得哦。當然,如果我們已經錯過了其中某一個黃金期,現在開始也不晚!

請記住,父母的包容和引導,就是孩子最好的“腦黃金”。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