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孩子不同睡姿,暗示性格特點,媽媽看懂了學會引導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孩子的睡姿不僅跟健康有關,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狀態。
孩子的睡姿主要是有4種
第1種:仰臥睡姿
這種睡姿是比較常見的,這樣的孩子睡覺的時候仰臥睡在牀上,手腳都是開得大大的,就像一個攤開的大字一樣。
這樣的孩子其實性格是比較自信的,活潑的,對於外界適應力也比較強,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比如說這樣的孩子他不會認牀鋪,到外婆家也好,到爺爺家也好,他很快就能入睡,他撫養起來也會比較容易一些。
但這樣的孩子在教育起來我們也要注意,因爲孩子就是比較活潑比較跳脫,所以他可能會缺乏專注力。
還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這樣的孩子碰到困難的時候,他乾脆就不幹了,我在堆積木堆到一半我不會堆了,那我就不堆了,也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選擇放棄,而且放棄得非常容易。
父母在教育這樣的孩子時,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給他貼貼紙畫,給他拼圖,給他用樂高,並且培養孩子一項興趣愛好,比如說寫字畫畫這些需要耐心的事,就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經常給孩子讀一些繪本或者是講故事,要創造孩子學會遇到困難想辦法去調整策略,失敗了我們要想着怎麼樣去成功,比如說愛迪生他在做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最終才成功。

第2種:俯臥位睡姿
也就是孩子喜歡趴着,孩子在小的時候趴不太好,但是慢慢的到了孩子三四歲,有些孩子確實就比較喜歡趴着睡覺,這樣的孩子是比較倔強的,而且情緒容易爆發。
在養育這些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更加的耐心,儘量避免用命令性的語言養育這樣的孩子,比如說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剛好碰到喫飯時間了,媽媽叫他喫飯,這時候千萬不要說:不要玩了,趕緊過來喫飯。而是給予孩子選擇:你是先喫飯再玩玩具還是玩10分鐘玩具,然後喫飯呢?這樣就讓孩子有選擇性。
在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允許孩子哭鬧,允許孩子發泄,等孩子哭完之後再跟孩子慢慢的講道理。

第3種:側臥睡姿
你發現你的孩子平時睡覺的時候特別喜歡側臥的話,可能這樣的孩子是屬於比較善於觀察別人的情緒的,這種孩子是善解人意型的孩子,但是往往因爲同理心很強,反而會壓抑自己的需求。
作爲家長怎麼教育這類孩子呢?比如說要主動去詢問孩子?你今天想喫什麼呀?媽媽去買,同時一定要強化孩子,你的想法很重要,要詢問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小朋友搶他的玩具的時候,你讓他可以大聲說:這是我的,我不想分享。
平時讓孩子自己獨立決策,穿什麼衣服?週末去哪裏玩都可以讓孩子去做主。

第4種:蜷縮睡姿
也就是孩子睡覺的時候蜷成一團,抱着自己的手腳,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屬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想象力很豐富,對情感是比較敏感的,由於過於敏感,別人一點點的批評,他都會覺得自我否定,容易討好別人。
父母怎麼教育這類孩子呢?千萬不要去否定孩子,多去正向引導,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看孩子的缺點。

比如說今天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自己背好書包了,就可以表揚一下,自己穿好鞋子了也可以表揚,從小事開始表揚,慢慢的孩子會越來越有信心。
父母要知道,家庭氛圍是性格的土壤,父母要以身作則,性格沒有好壞,不要給孩子貼性格的標籤,而且孩子的性格會隨着成長變化。教育的目的不是改變性格,而是讓孩子在舒適的狀態成爲更好的自己。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