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塊抽一張“通緝犯”證件照?日本扭蛋怎麼越來越抽象了

小熊貓丨文
“Gasha”,轉動手柄的那刻機器發出一聲脆響。緊接着,“Pon”的一聲,一顆狀似膠囊的塑料小球順着軌道落入收集盤中——“Gashapon”,這就是日本扭蛋一詞的來源。

食物扭蛋
扭蛋在日本幾乎隨處可見。超市、便利店、車站甚至是機場,你都能看到一排排機器擺放齊整,有可愛的小食玩、小動物;各個IP的聯動小垃圾;可以互動的微縮小傢俱……

最近很火的Fender吉他扭蛋
可以說,這些層出不窮並且創意十足的扭蛋,就是日本街頭娛樂的一張名片。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扭蛋朝着“抽象”的進化方向一路狂奔。比如,最近推出的「通緝犯照片」扭蛋。

扭出來的東西,就是上面隨機一款通緝犯的照片貼紙。這設計,可以說是爲那些有選擇困難症的賞金獵人們量身定製的了,扭到誰就去收誰。

至於普通人嘛,也可以貼在自己身上,變成移動通緝榜,加大犯人們落網的可能性。但保不齊會像網友想象的那樣,遇到突發情況……

不過大家放心好了,其實這只是個概念而已!在扭蛋機上,出品方特地標註了扭蛋的內容物,「和實際存在的人物與事件基本上沒有關係」,簡而言之,這照片是合成的。
與這款扭蛋類似的,還有另一款名爲「陌生人證件照」的扭蛋。

跟通緝犯款不同,這款可一個個都是真實存在的人。也就是說,你可能還會真在大街上碰到本人。

除了他人之外,其實還有它貓,它狗的證件照,看上去可愛不少
但是,到底什麼人才會花300日元扭個完全不認識的人的證件照,然後拿出來貼啊?感覺也太微妙了點……
更神奇的是,這款扭蛋銷量似乎還不錯,一度成爲日本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還登上了東京放送電臺的晨間情報節目“THE TIME”。

爲此,節目組還特地採訪了這款扭蛋機的發明者寺井廣樹。
他認爲,自從疫情之後,戴口罩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看到路人長相的機會大大減少。當人們看着這些證件照,通過它們可以激發想象力,想象一下這個人的生平,從事什麼工作,過着怎樣的生活等等。

“由於證件照最接近人們素顏時的樣子,於是產生製作證件照扭蛋的想法。”
雖然我不是很理解,但尊重個人想法。怎麼說,這也是日本奇葩扭蛋的一角縮影。除了證件照之外,還有一系列更抽象的小垃圾,被藏進了這些塑料膠囊裏面。
比如,空氣……製作方把鎌倉各個地方的空氣放在了扭蛋機裏。

你說這是智商稅?不不不,雖然它不是密封的,但卻明碼標價只要5塊,且明確告訴顧客這是空氣,怎麼說都比大部分概念股要划算了。

當然,你也可以把扭蛋機當做微縮便利店。在這裏,你能扭到化妝品。只不過是模型。

也可以扭到內褲。只不過是零錢包大小的。

甚至能扭到R18用品。只不過是迷你的。

看了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扭蛋,估計也會有朋友和我一樣好奇,真的會有人去扭這些看上去就是義烏小商品質量的東西嗎?
有的,兄弟,有的。你估計想不到,這些單價最多20塊的塑料球,在2023年扭動了640億之多的市場規模。而每個月,幾乎都有300多件扭蛋產品上新。
並且,大多數扭蛋的質量並不像刻板印象裏那麼差。

它們很多都做的非常精巧,像上面這款來自TOYS SPIRITS的扭蛋磁帶,可以進行錄音並且播放。
而在一本研究扭蛋經濟學的書——《ガチャガチャの経済學》中,作者將扭蛋因具有讓成年人滿意的高品質這一要素,列入扭蛋市場迅速擴張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扭蛋雖然與盲盒具有相似屬性,但更加實惠的價格和更加豐富的品類,也輕鬆地俘獲了一衆有收集癖的客人。
當然,更多人玩扭蛋,則像國內熱衷隨手來張刮刮樂玩玩的年輕人一樣,花小錢享受多重快樂。
靠扭一顆扭蛋帶來一天的滿足感與幸福感,何樂而不爲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