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噸美豆背後的中美貿易暗戰,特朗普關稅堡壘現裂痕!
近日中國企業便在10月29日的短短一天之內就將18萬噸的美國新季大豆一口氣給買了下來。
但這一小批的進口量,卻如一顆劃破了貿易戰硝煙的信號彈,凸顯了目前我國進口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剛巧這一天,特朗普在“空軍一號”的飛行途中就鬆了口子,甚至還暗示了將對中國的20%的“芬太尼”關稅都砍掉一半的可能。
大豆一直是中美貿易的晴雨表,這批由中糧集團採購的大豆,計劃在12月到明年1月間裝船,打破了中國從5月起對美豆“零採購”的僵局。表面看是商業行爲,背後卻是兩國博弈的精密計算。
美國豆農這半年可不好過,大豆價格跌到15年最低點,每英畝虧損超過100美元,中西部糧倉堆到開裂,農機都被拉去拍賣,農業州本是特朗普的票倉,豆農們的怨氣直接轉化成白宮的政治壓力。
特朗普的讓步背後藏着兩張牌。
一是芬太尼危機壓得他喘不過氣,美國每年因過量服藥死亡人數飆升,而關鍵化學品主要從中國進口。
二是科技巨頭也在施壓,英偉達CEO黃仁勳公開警告“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更嚴重地傷害美國”,畢竟高端芯片賣不出去,英偉達在華市場份額直接從95%跌到零。
中方這18萬噸訂單下得巧妙,量不大,僅佔中國年進口量的千分之二,但時機精準踩在APEC領導人會談前24小時。
中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依賴美國大豆的買家,現在巴西供應占中國進口量的77%,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擴到1.57億畝,還能用菜籽粕替代豆粕餵豬養雞,這時候採購美豆,更像是“低價抄底”——巴西大豆到岸價每噸比美豆貴了約200元,且11月到次年1月正值南美供應空窗期。
隨着全球大豆的不斷去中美化,全球大豆的貿易版圖也悄然地經歷了重大的歷史性轉折.。隨着中國的轉向美豆,巴西的農民也開始了對其價格的“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大豆將再次暴跌。
而此時的阿根廷則趁機“開了一槍”將出口的關稅一一取消,將自己的大豆也擠進了供應的名單中,通過對美國的“關稅圍堵”一一一的多元化的供應鏈的精準的破解,最終使中國的外貿得以順利的通過。
至此雙方對彼此的底牌都已大白,貿易戰的走向也逐漸明瞭起來。而特朗普則以“送你農產品的選票換取你的鈔票”,“送你芯片的選票也換取你的鈔票”的嘴臉,來對中國的高科技的解禁與發展的空間說三道四!
但就目前的表態看,美方似乎只是將18萬噸的大豆“試探性地”“送上門”了,至於接下來的“是否真敢拆掉關稅的那一塊壁壘”還需拭目以待。畢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價格已經應聲上漲,美國豆農的糧倉還等着清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