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俄羅斯不共戴天的車臣人,怎麼又變成了普京的“小迷弟”?
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初期,或許有且只有來自車臣的武裝力量,能夠配得上“互聯網上普京第一忠臣”這一稱號。
這不僅是因爲這支服務於俄軍的車臣部隊走到哪裏,朋友圈就拍到哪裏,在互聯網上肆意營造一種“車臣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景象,在鏡頭中竭力展示自己永遠值得莫斯科信賴的強大。

(車臣特種部隊)
更關鍵的是,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那顆“溢出屏幕的忠誠之心”。
他多次在社交平臺上表態,不需要普京大帝御駕親征,只需克里姆林宮一聲令下,他就能讓烏克蘭併入俄羅斯版圖,還稱手下部隊就是爲大帝的恩情而生。

(普京與卡德羅夫)
那麼,曾經兩次發起車臣戰爭、與俄羅斯不死不休的車臣人,怎麼就變成了昔日仇人的“小迷弟”呢?車臣人在戰場上又究竟是怎樣一番表現呢?

被打怕了的迷弟
其實車臣人成爲“迷弟”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被普京的雷霆手段打怕了。
要知道,普京之所以在俄羅斯國內享有如此高的聲望,首先就得益於他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的力挽狂瀾之舉。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之前,俄羅斯國內對車臣問題可謂傷透了腦筋,甚至到了談之色變的地步。1994年,車臣首次豎起“反旗”宣佈獨立,俄羅斯見狀,在該年12月出兵干預。

(90年代俄軍)
在這場戰爭中,俄羅斯動員了38000名士兵,其中不乏VDV(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這樣的精銳。
可就是這樣一羣精銳,到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後,卻因指揮混亂、協同失調,被車臣部隊打得節節敗退。
其中,僅俄軍王牌部隊131摩步旅就損失了超過700名軍人,以及上百輛裝甲車輛,以至於“格羅茲尼的鮮血”成了那一代俄羅斯人心中永遠不願提及的傷疤。

(當年的車臣戰爭)
往後兩年,俄羅斯軍隊和車臣武裝屢次在前線拉鋸,雖然也曾成功攻克格羅茲尼,但最後還是被車臣人反擊得手,再次丟失了這座戰略要地。
俄羅斯軍隊的屢戰屢敗,也成了車臣人和俄羅斯人討價還價的底氣,雙方甚至因此簽署了停火協議,車臣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
而獲得事實“獨立”後,車臣的野心並未收斂,反而多次發起武裝摩擦,肆意挑釁莫斯科的底線。
莫斯科考慮到車臣戰爭的失利,多次選擇了忍讓,甚至寧可請求俄羅斯黑手黨的大哥哈桑老爹出面,藉由黑道的力量來調解與車臣的衝突,也不願意再和車臣起任何衝突。

(哈桑老爹)
直到1999年,在車臣野心的推動下,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普京臨危受命,以強硬的姿態接過了指揮權。

俄羅斯這才一改當初的忍讓作風,效仿科索沃戰爭中的美軍打法,派出空軍和陸航對車臣軍隊的據點狂轟濫炸,同時授權情報部門執行任務,在全世界範圍內對逃出俄羅斯境外的車臣恐怖分子頭目展開追殺,僅用了六個月時間就成功收復失地,結束了車臣的割據狀態。
而小迷弟的命運,也因爲這場戰爭,迎來了改變的契機

小迷弟家族的上位
與此同時,普京考慮到車臣地區情況特殊,決定在當地人中選拔和培養一批親俄的地方管理人才,通過他們來實施有效的治理,逐步恢復車臣地區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生活。
此時,原本出身於車臣叛軍、但在戰時選擇投靠俄軍的艾哈邁德·卡德羅夫,成爲了普京重點考慮的人選,他同時也是拉姆贊·卡德羅夫的親生父親。
只不過,小迷弟這位父親似乎有點流年不利,2003年10月剛上任,第二年5月便遭暗殺。

(老卡德羅夫)
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在任期間,小迷弟擔任第一副總理,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父親去世後,小迷弟先是代理總理,隨後在2006年正式當選總理,2007年又獲普京提名並當選總統,當時恰巧就是當選總統的最低年齡要求。
這段時間,他既見證了俄軍六個月平定車臣的雷霆戰力,更親歷了家族與普京的深度綁定:父親被扶上車臣總統之位,自己29歲時因普京特批突破年齡限制當選總統,俄軍還動用各種手段幫他解除車臣殘餘叛軍的威脅,克里姆林宮每年還向車臣撥付超500 億盧布經濟補貼。
在這樣的恩情下,他化身普京迷弟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必然選擇.
畢竟他也知道,若沒有普京的支持,以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總統這個職位的拉仇恨程度,自己隨時都有可能被各種勢力暗殺。

(小卡德羅夫)
互聯網第一忠臣
因此,他上任後,在政治上緊密追隨普京的步伐,動輒以普京的禁衛軍自居,甚至在俄烏戰爭中每日發佈各類視頻,極力渲染自己及車臣對普京的忠誠。
然而,在忠誠之外,談及打仗這一本職工作,車臣部隊的表現似乎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儘管在社交媒體視頻中,車臣人出鏡時總是全副武裝,連面部也被面罩嚴實遮蓋,營造出一種“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螞蟻窩被開水澆灌,蚯蚓被豎直劈開,路過的狗也得挨兩巴掌”的兇狠形象,並且這些狠人還時刻高呼“願爲普京而獻出生命”。
但在實際戰鬥中,車臣部隊的表現卻讓人不禁想要吐槽:“難道他們在戰場上就只記得給狗來上兩巴掌了嗎?”

就比如,哈爾科夫潰敗期間,由於與友軍溝通不暢,車臣部隊損失慘重,氣得小迷弟公開辱罵俄軍主將。
2024年8月烏克蘭突襲庫爾斯克前,上一次被俄軍拖累的車臣,這一次卻主動坑起了隊友。烏軍進攻時,車臣“阿赫馬特”特種部隊未戰先撤,導致俄軍部隊傷亡慘重。
還有一次,車臣部隊因過度專注於網絡直播,信號位置被烏軍定位,烏軍化身金主“刷了火箭”,導致數十名士兵在定點打擊中喪生。

事實上,比起打仗這件事來說,拍短視頻或許纔是小迷弟最關注的工作。
他帶到軍中的拍攝團隊,從士兵訓練、裝備展示到戰場“擺拍”,全方位記錄車臣部隊的“英勇”瞬間,甚至製作了“澤連斯基投降微vlog”等娛樂化內容,以及時不時給普京高唱讚歌。
有數據顯示,車臣部隊發佈的視頻數量是實戰行動的三倍,士兵在戰壕中拍變裝秀、用濾鏡展示軍裝的畫面早已成爲車臣部隊標誌性場景,這也難怪他和他的部隊得了一個“戰場第一網紅”,以及“互聯網上普京第一忠臣”的稱號,網友們用這種方式調侃他只在網上貢獻忠誠,戰場上卻鮮有亮眼表現的實際情況。

不過,考慮到卡德羅夫家族在車臣的拉仇恨指數,或許這樣的“重網輕戰”也算是情有可原。畢竟他也需要保持舊部的完整程度去應對車臣內部的複雜局勢,保證自己家族的安全。
只不過就算是這樣,也真的不用在拍那麼多歌頌大帝恩情的迷弟視頻了吧。

(小卡德羅夫和家人)
參考資料:
1、新華網《用衆進止:淝水之戰與第二次車臣戰爭》
2、澎湃新聞《聽普京講話“淚流滿面”的高加索強人:曾在戰爭中失去420位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