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設計師爆料殲-35實現“彈滑兼容”,遼寧艦山東艦戰力飆升!

來源: 更新:

還記得遼寧艦甲板上那架被防雨布包裹的神祕戰機嗎?去年春節,軍迷們從輪廓中嗅出了不尋常——傾斜雙垂尾、摺疊機翼,這根本不是熟悉的殲-15!果然,最新消息證實:殲-35隱身艦載機已成功適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中國兩艘現役航母正式邁入隱身時代。

殲-35總設計師張忠昊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這款戰機具備“可彈可滑”的獨門絕技——既能從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上衝天而起,也能憑藉自身動力在遼寧艦、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一躍升空。這意味着殲-35成爲全球首款兼容彈射與滑躍起飛的隱身艦載機,打破了過去“滑躍航母無法搭載五代機”的斷言。

爲什麼殲-35能征服滑躍甲板?

但其關鍵卻在於同時對動力系統與氣動設計的兩方面都作出新的、根本的突破。其攜帶的渦扇-13E發動機就能單臺的加力推力達8.8噸,兩臺發動機的合力更爲可觀地將17.6噸的強勁的動力帶了上來,甚至其推重比也就遠遠的超過了殲-7的3.3比還要高出1.3的殲-7I的3.6比。

更厲害的是,它從設計之初就專爲艦載而生,氣動佈局優化了起飛昇力,無需像殲-15那樣加裝鴨翼也能短距起飛。官方數據顯示,殲-35在滑躍起飛狀態下仍可攜帶8-9噸燃油和彈藥,作戰半徑保持在1200公里以上,絲毫不影響核心戰力。

隱身機+電子戰+預警機:航母編隊秒變“體系化殺手”

殲-35的加入絕非單打獨鬥。它與殲-15T(多用途彈射型)、殲-15D(電子戰機)組成“鐵三角”:殲-35憑藉隱身性能充當“暗影利刃”,率先撕開敵方防空網;殲-15D隨後實施電子壓制,讓對手雷達癱瘓;殲-15T則掛載重型反艦導彈給予致命一擊。更讓軍迷振奮的是,空警-600艦載預警機也已服役11架,其雷達探測距離超過550公里,能在遠海充當“空中指揮所”。儘管滑躍甲板限制其滿狀態起飛,但專家分析,空警-600最大起飛重量比殲-15輕6噸,完全可以在遼寧艦前部輕載點滿油滑躍升空。

戰力碾壓日本“出雲”級,美軍“閃電航母”優勢不再

殲-35上艦後,遼寧艦和山東艦的艦載機配置從24架殲-15升級爲12架殲-35+12架殲-15T+4架殲-15D的混合編隊,總數增至28架,且質量發生質變。日本曾鼓吹“出雲”級搭載F-35B對殲-15有“代差優勢”,但如今殲-35的隱身性能(雷達反射截面僅0.05平方米)反超F-35C,結合殲-15的載彈量,形成“隱身突防+重錘打擊”的碾壓組合。美軍寄予厚望的“閃電航母”(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在體系完整的中國雙航母面前,已無技術代差可言。

遠海防衛的“墊腳石”:爲核動力航母鋪路

殲-35的彈滑兼容設計背後,是中國海軍“立足現有、迭代升級”的務實戰略。現役滑躍航母戰力的快速提升,不僅爲福建艦的彈射起降積累經驗,更讓中國在覈動力航母服役前,擁有能隨時出動的隱身航母編隊。未來,當福建艦攜帶空警-600和殲-35馳騁遠洋,遼寧艦與山東艦可依託隱身優勢前出關鍵海域,形成高低搭配的“雙拳”態勢。

從甲板上的模糊輪廓到官宣“彈滑兼容”,殲-35的進化見證了中國航母從“近海防禦”到“遠海護衛”的戰略轉身。當隱身戰機劃過滑躍甲板的瞬間,西太平洋的航母競賽已進入新回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