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頂美國兩艘:076四川艦電磁彈射首測成功,臺海局勢要逆轉!

來源: 更新:

上海滬東船廠一角,電磁彈射軌道指向江面,這艘四萬噸鉅艦完成的測試震撼了國際軍事界。

就在最近,上海黃浦江附近的滬東中華船廠成爲全球軍事觀察家關注的焦點。一艘被稱爲“無人機航母”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完成了關鍵的電磁彈射小車測試,從下水到核心系統測試僅用十個月,創下世界紀錄。

其超乎西方的軍事專家所能想象的驚人的進度,已使這艘鉅艦的形象,無不在外界的輿論中,都籠罩着一片神祕的色彩。

伴隨去年12月的下水、今年的8月完成了舾裝9月的安裝了電磁彈射器等一系列的關鍵的試驗工作,如今這艘大型的戰艦也已正式進入了其最關鍵的測試階段,預計2027年將正式服役,但其背後更深的卻是中國在電磁彈射技術的長期、深厚的積累和厚積的經驗之所得。

其作爲076型兩棲攻擊艦的首艦,不僅以滿載的4萬多噸的巨型的排水量更是將各類艦船的先進的動力和推進系統都整合到了自己的身上,將常規的動力與全電的推進相得益彰,高大上的1.5萬多平方米的寬敞的甲板也將爲其帶來無限的戰略戰術的殺傷力。其最大的亮點就體現在搭載的電磁彈射系統上,即將全球兩棲攻擊艦中所首次地應用到這款新艦上。

而以電磁彈射器取代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則可將其所帶來的巨大的優勢體現了出來,如可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的彈射效率提高了2-3倍、起飛速度快2-3倍、可大大降低了維護的難度等。

藉助這套系統,不僅可對四川艦的直升機的高效的運作就更具備了極大的可能,更可將固定翼的無人機乃至有人駕駛的殲-35戰機等都從艦體的彈射臺上彈射起飛,進一步增強了艦的戰力和可用性。

其雙艦島的設計也可謂是四川艦的另一大亮點,據不少軍事專家分析,其雙艦島的設計將爲艦上指揮員的作戰指揮帶來更大的便利性和更大的戰略戰術的先機。同時也爲艦上指揮員的作戰指揮帶來更大的便利性和更大的戰略戰術的先機。同時將爲艦上的指揮員的作戰指揮帶來更大的便利性和更大的戰略戰術的先機。基於前艦島的精準的航行指揮與後艦島對航空的全方位的管制的協同作用,明顯的提高了艦載機的起降效率。

相較於美國的“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其075型的電磁彈射技術就使得艦載機的出動率大大得到了提高,預計單小時可達160架次,遠超同類的艦艇。

通過將電磁彈射系統的先進理念與兩棲攻擊艦的平臺優勢巧妙地結合起來,四川艦最具革命性的突破就躍然於表面,初步地爲我們開闢了一種全新的戰場戰術的模式。其可同時搭載50餘架各型飛機,且無人機的載機量就可能佔總的載機量的70%以上。

這種“無人機母艦”概念代表了未來海上作戰的發展方向。攻擊-11隱身無人機、翼龍系列無人機等先進無人平臺都可以從四川艦上彈射起飛,執行偵察、打擊等多種任務。

相較於傳統的兩棲攻擊艦主要靠直升機的“一架一架”打擊的模式,076型卻能將戰機組織成“一羣羣”“蜂羣”般的混合戰役模式:先由無人機的先行偵察的壓制,再由有人駕駛的戰機進行精確的打擊,然後登陸部隊的後續又能由另一羣羣的戰機的全方位的火力跟進等等。其在特定的海域內對快速的反應和權益的維護均有着獨特的優勢和作用。

五角大樓在其最新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也多次提到076型兩棲攻擊艦,認爲該艦很可能採用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並配備電磁彈射器,用於彈射大型無人機執行攻擊和偵察任務。

四川艦的出現,其戰略意義在於爲應對臺海局勢提供了更靈活、更具性價比的選項。分析預計076型將建造3至5艘,3艘即可組成一個打擊羣。

通過對可能的臺海衝突的場景的深入的思考,我們就能明瞭四川艦的這一系列裝備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其所能對臺灣東部或南部的海域實施無人機的持續的監視和打擊的任務,從而對陸基的航空兵的壓力造成了相當的減輕。而其具有的兩棲登陸的能力,也將爲我們在臺灣的東岸的垂直登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打開了多方向的進攻的通道。

臺灣當局一直依賴美國提供的軍事裝備,但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此前就已明確表示,這些美製武器在實戰中只是 “活靶子” ,並不能真正改變臺海的軍事平衡。

美國海軍對此高度關注。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2025年的報告中專門分析了076型可能帶來的影響,認爲它模糊了兩棲艦和航母之間的界限,可能迫使美國重新評估其兩棲作戰力量的部署。

可謂川艦的建造速度之快,實屬匪夷所思.。經過兩年的緊張的研製,2023年初就開始了實物的建造,至2025年10月又先後完成了電磁彈射的小車的測試等一系列的關鍵的試驗工作。儘管中國的造船業都已經相對高效的推進了,但其實現這一目標的速度也堪稱匆匆。

這種高速建造得益於中國已建立的模塊化建造體系。滬東中華船廠在建造075型兩棲攻擊艦時,已經積累了成熟的大型艦艇建造流程。儘管076型技術更爲複雜,但船體結構與075型相似,許多子系統可以並行生產。

電磁彈射器等關鍵設備在艦體建造之前就已完成陸上測試和預組裝,避免了邊建造邊調試的風險。福建號航母的電磁彈射測試經驗也爲四川艦的快速推進奠定了基礎。

與美國福特號航母電磁彈射器至今仍在改進可靠性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電磁彈射技術通過福建艦的測試積累了豐富經驗,實現了後來者居上。

福建號航母的經驗積累,模塊化建造體系成熟,讓四川艦的建造速度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三艘076型組成的打擊羣就能在臺海形成不對稱優勢,它們將是未來海上力量的關鍵支柱。

但隨着一系列的新型作戰平臺的出現,傳統的防禦體系又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有效的對抗這些高超的作戰手段,如何從根本上扭轉以往的被動防禦局面等一系列的頑固的困擾了長期的國防戰略的思考者們的深深的疑問都躍然在眼前。

而四川艦的意義則不僅僅體現在其單一的武器裝備的突破上,它更代表了海軍的作戰理念的根本性的一次轉變——從傳統的有人平臺的單一的指揮、控制、作戰的模式向有人平臺與無人平臺的有機的結合,向分佈式的作戰的概念的實現等等。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