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利劍出鞘!中國核潛艇配巨浪-3威懾大洋,從追趕到超越
如一隻黑色的鋼鐵巨鯨般的戰艦靜臥在南海的碧波之下,其艇身上那幾顆紅的五星的標誌,在暗流的掩映下便若隱若現。這裏是太平洋最深處的戰略堡壘,一艘094型核潛艇正以無聲巡航守護着國家的安全。艇內導彈艙中,墨綠色的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已進入待發射狀態——它的射程突破8000公里,從中國近海就能覆蓋世界主要戰略目標。
回望中國核潛艇的成長之路,每一步都寫滿了艱辛。上世紀50年代,面對赤裸裸的核訛詐,毛澤東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1970年12月,中國首艘核潛艇下水,這羣被稱作“36棵青松”的先鋒官兵,靠着辣椒生薑提神,夜以繼日攻克30多門學科。
1988年那次極限深潛試驗至今讓人心驚——當潛艇接近極限深度,艇體嘎嘎作響,支撐角鋼彎曲,官兵們卻在生死抉擇中繼續下潛,最終創下中國核潛艇深潛紀錄。
潛射導彈技術是核威懾的終極考驗。2019年國慶閱兵中,巨浪-2首次公開亮相;而到了2025年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更先進的巨浪-3震撼登場。
這種跨越意義非凡:巨浪-3採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配備多枚分導核彈頭,打擊精度大幅提升,軍事專家張軍社點出關鍵:“射程達到8000公里以上,意味着我們的核潛艇不需要前出到第二島鏈,在近海就能實施核反擊。”
南海成爲這道水下核盾牌的最佳部署地。這片海域平均鹽度和溫度較高,影響聲波傳播,加重反潛探測難度。
094型核潛艇憑藉巨浪-3的超遠射程,完全可以依託南海“戰略堡壘區”執行戰備值班,一位退役艇長形容:“就像把保險櫃藏在迷宮最深處,敵人想找都找不到。”
但大洋下的博弈從未停止。外軍反潛機像獵犬般搜尋蛛絲馬跡,某次“水下先鋒艇”遠航時,遭遇外軍艦機連續跟蹤。聲吶操縱長段正辰回憶:“對方主動聲吶持續搜索,想逼我們上浮。”全艇官兵冷靜應對,一連串蛙跳、懸停、變深動作後,成功擺脫跟蹤。這種貼近實戰的對抗,早已是官兵們的家常便飯。
面對中國水下核力量的成長,美國《大衆機械》曾斷言中國核潛艇噪音大、“成活靶子”。但現實是,太平洋下的貓鼠遊戲正在改寫規則。美軍專家提出兩道防線設想:第一道靠宙斯盾艦攔截,第二道靠本土反導系統。不過這種自信遭到質疑,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指出,中國核潛艇的“遠海行動自由”正在提升戰略威懾效應。
今天的核潛艇部隊早已告別“用辣椒提神”的草創期。模擬訓練中心裏,官兵們在3D虛擬海戰場中駕馭“數字巨鯨”,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深海對抗在熒屏上上演。新一代艇員全是院校畢業生,甚至還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支撐技術創新。
當巨浪-3導彈從南海深處沖天而起,火箭尾焰在夜空劃出耀眼軌跡,這道水下核盾牌已然成爲維護和平的終極保障。正如核潛艇官兵們常說的那句話:“我們潛伏得越深,祖國睡得越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