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生產線全開!F-35日產量破紀錄,歐洲訂單排到2030年

來源: 更新:

十月底,洛克希德·馬丁的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扔出一枚重磅炸彈:2025年F-35戰鬥機預計交付175到190架,相當於每個工作日造出一架。要知道,這款戰機去年還因軟件問題停飛一年,如今產能竟能飆升到“日更”模式,生產線肯定動了場大手術。

產能反彈背後是洛馬聯合RTX、BAE系統等供應商搞的“生產線大改造”,還拉上美國軍方成立快速響應機制。

軟件卡殼或零件斷供時,雙方直接對接秒解決,硬生生把堵死的瓶頸全打通了,這套“政府+企業”組合拳效果立竿見影——第三季度航空部門銷售額同比漲了12%,單季就交出46架F-35。

產能上來了,訂單更瘋漲。洛馬手裏積壓的F-35訂單已突破400架,光第四季度初就新增151架。

歐洲國家成了下單主力:比利時加購11架,丹麥追加16架,連已訂35架的德國也忙着擴編,就爲替換老舊的“狂風”戰機,應對俄烏衝突下的防務焦慮。洛馬CEO吉姆·泰克萊特嘴上說着“清完積壓訂單”,心裏樂開了花——賣飛機只是開胃菜,後面還跟着一份150億美元的四年維護合同,備件供應、維修保養的利潤能穩穩喫到2028年。

但更值得關注的卻恰恰就藏在了這波洛馬的“大片”的細節中,如洛馬被寄予厚望的Block4升級項目不僅工期已推遲了五年,而且目前的預算也已超支了60億美元,更爲令人痛心的是,部分的功能可能都要被迫的“砍掉”。

基於殲-20的年產量破百,一方面F-35的產量又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更令其“帶病狂奔”:其44%的現役機隊處於“半任務狀態”,單機的維修工時高達800小時。美軍內部更是矛盾重重:空軍嫌它隱身差,海軍罵它升力不足,唯有“四等人”海軍陸戰隊勉強滿意。

眼下F-35確實風光——全球12國列裝、現役超1230架,五角大樓剛豪擲125億美元鎖定第18、19批次共296架訂單。可未來十年,若Block4升級持續卡殼,歐洲盟友恐怕會轉頭自研六代機。

畢竟洛馬畫的“1架F-35控制8架無人機”大餅,在西太強電磁干擾測試中失靈率高達37%,而殲-20的雙座版指揮“暗劍”無人機已進入實測。

基於產能的不斷爆發加上一大波的下單,F-35的未來卻又悄然站在了十字路口:一邊是已經將全球的3500架的“空中霸主”之路都給鋪就了,另一邊就是其長期的升級滯後與盟友的信任危機了,但西太平洋的天空,中國的兩大超級機“五代”還未能真正的展現出自己的全部實力就先被日本的兩大“五代”給給打下了一個下馬威。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