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海外熱銷,法國陣風遭遇滑鐵盧?東南亞市場一夜變天!
伴隨印尼國防部長的那一句“殲-10很快就會出現在雅加達的天空中”的宣示,全球的軍事貿易市場幾乎都“炸了鍋”!。可謂中國的殲-10戰機在印尼的“搶人”戰中又得到了圓滿的勝利,法國的航太巨頭也只能“哭爹啼娘”,畢竟印尼原本就是他們81億美元的陣風訂單的“準客戶”,如今卻轉頭就簽下了中國的殲-10,連預付的13億美元的訂單都可能要打水漂了。
這筆交易的落地同時,四代機的市場將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牌,新一輪的市場格局的誕生也將從此揭開序幕。
印尼空軍過去幾十年清一色買西方裝備,F-16機齡超過三十年,雷達連超視距探測都費勁。2022年他們咬牙籤了42架陣風,結果達索公司訂單積壓230多架,交貨排到2026年以後。印尼等不起,直接轉向中國殲-10CE,五個月談妥採購,速度堪比“閃電戰”。
殲-10CE能拿下訂單,靠的可是硬核實戰表現。今年5月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的殲-10CE發射霹靂-15導彈,一口氣擊落印度空軍3架陣風和1架蘇-30,打出6:0的戰損比。印度陣風連殘骸照片都被巴方公佈,編號001的飛機恰好是2020年交付的首架陣風,堪稱“諷刺拉滿”,這場空戰成了免費廣告,沙特、塞爾維亞立刻暫停陣風談判,印尼則果斷轉向。
價格纔是終極殺手鐧。法國陣風單價2.2億美元,殲-10CE只要6000萬美元,三架才抵一架陣風。中國還提供“打包套餐”:殲-10CE搭配ZDK-03預警機、紅旗-9P防空系統,數據鏈直接打通。法國卻只賣單機,後續配套另算高價。更讓印尼心動的是“按小時付費”發動機維護模式,比陣風省30%費用,熱帶氣候出勤率還能穩在85%以上。
法國陣風正遭遇口碑危機,之前靠着“歐洲獨苗”地位漫天要價,賣給印度單價炒到2.8億美元。
如今殲-10殺入市場,達索公司突然宣佈“產能暴漲”,急忙向法國空軍自銷61架陣風,單價卻縮水到1億美元,這種“內外差價”被網友調侃爲“飢餓營銷翻車現場”。
可見中國的戰機不僅僅是“一機一式”地依靠單一的零部件的進口,而是將一系列的關鍵的核心的零部件都能自己獨立的完成了,這就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全產業鏈的優勢。其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240公里,配以霹靂-15的超長射程的空空導彈的150公里,相比之下其整體的性能就基本對標了西方的四代半的戰機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先進的航空裝備的研製推進而言,法國的陣風卻僅能以40%的零部件的進口的形式進駐中國的空軍,其年產量也僅僅11架,而中國的航空工業卻能同時推進殲-20、殲-35等幾大型的量產機,六代機的預研也已啓動,相差的就太大了。但相較而言,歐洲的軍工卻始終未能與之相提並論,其產能的滯後也使得其隨隨技術的迭代都始終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印尼訂單只是開始,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孟加拉國排隊下單,連阿富汗都傳聞要買殲-10A簡化版。軍貿市場不再是“西方品牌通喫”的時代,高性價比+實戰驗證+無政治捆綁,正讓中式裝備成爲發展中國家新寵。
法國或許該考慮合作研發——畢竟中國殲-35E隱身戰機,可能比他們的“未來空戰系統”更早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