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全球戰略大轉彎!西太平洋成終極擂臺,中國製海權遭瘋狂圍堵
美軍攤牌了!二戰以來頭一遭,美國《國家安全雜誌》在10月24日刊發爆炸性文章,專家安德魯·萊瑟姆公開呼籲美國海軍“停止試圖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這可不是普通的戰略調整,而是顛覆七十多年全球部署傳統的“戰略地震”。
赤裸裸地指出,美國必須放棄虛張聲勢的全球制海權幻想,把全部家當壓到西太平洋,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拿到制海權。
爲啥美軍突然“認慫”?表面說是“紀律性剋制”,實則賬本早就撐不住了!美軍11艘航母裏只有4艘能隨時出動,32艘大型兩棲艦艇一半以上“帶病上崗”,造船能力跌到25年最低點。
13家海軍造船廠有9家停產,新艦建造延期成家常便飯——福特級航母折騰十年連電磁彈射還搞不定,維修費夠養兩支驅逐艦隊。這時候談“全球存在”,不如說是“全球裸奔”!
但千萬別以爲美國真要收手,美軍此時的“剋制”本就體現了對中國的“聚焦攻擊”的戰略意圖,即將其散落的世界各地的艦隊都收攏成一錘之力,統一的將其砸向中國的周邊。
如今美軍的四面楚歌都指向了中國,太平洋的軍事活動都指向了對中國的威脅,北極的軍事行動都指向了對俄羅斯的防守,波斯灣的軍事行動都指向了對伊朗的摁住,而印度洋的軍事活動就更不用說了,也都要對中國的存在感進行一一的“刷”出來,可謂“三面受敵、四面受壓、東南西北皆有敵軍”,各個方向的兵力都相對匱乏,不足以形成壓倒性的戰略優勢。
而中國的艦隊已經悄然的將美軍的數量超越了,更爲致命的就是我們這塊家門口的作戰的便利——後勤的保障短暫、集結的速度快如閃電;而美軍那每一艘都得從遠洋跋涉的船隻所帶來的巨大的燃油費就能將其拖垮了它的巨大的預算。
更讓美國焦慮的是戰爭天平傾斜,萊瑟姆承認,美軍若在西太平洋與中國海軍正面硬剛,結果將是“自取滅亡”,不是因爲艦艇數量差,而是中國兵力高度集中,美軍卻分散全球。
更何況中國已織密“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東風導彈搭配隱身戰機,能把航母逼出上千公里!美軍這些年拼命搞“分佈式殺傷鏈”,鼓吹用無人艦艇組網作戰,看似高科技,實則是窮辦法——無人艦便宜,不用發餉,戰損不心疼。
這場戰略轉彎早有徵兆。拜登政府上臺後,美軍把60%海軍力量壓到太平洋,關島基地瘋狂擴建,瀕海戰鬥艦扎堆派往日本。
去年美軍在南海搞了2000多次軍機偵察,幾乎天天有艦船抵近中國海域,但花樣百出的挑釁背後,是美軍越來越虛的內核:軍費購買力連年縮水,盟友體系搖搖欲墜,連自家國防報告都承認“與中國衝突可能摧毀艦隊”。
未來十年,西太平洋就是中美海權的決鬥場。美國想用“前沿防禦”堵住中國突破島鏈,但歷史早就證明——霸權退潮時,修再多的圍牆也擋不住浪潮,當美國造船廠的燈一盞盞熄滅,那句“全球到達”的豪言,終究要沉沒在預算赤字的太平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