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線長330米,滿載11.8萬噸,中國航母四號艦,到底有多強悍?
船塢裏的鋼鐵巨獸逐漸成形,330米的水線長度打破了福特級紀錄,四號艦正悄然改寫海洋力量格局。
國外媒體最近通過衛星航拍圖,開始測算某艘大船的水線長度、寬度等參數。按照他們的推算,傳說中的四號艦水線長度330米左右、水線寬度43米左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8萬噸左右,接近12萬噸的水平。
拿美國福特級航母做個對比,福特級水線長度317米,全甲板長度333米,水線寬度40.8米。咱們的四號艦在水線尺寸上直接比福特級大了半圈。330米的水線長度意味着甲板面積比福特級多出近2000平方米,相當於多出一個半籃球場的戰機調度區。
航母的噸位直接綁定了制空權半徑。四號艦的尺寸突破,意味着它可能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將實現質的飛躍。
回頭看看咱們的航母發展歷程,真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遼寧艦和山東艦屬於6萬噸級航母,採用了艦艏滑躍甲板。這兩艘航母解決了“有無”問題,但艦載機只能搭載24架殲-15系列戰機,而且滑躍起飛方式讓艦載機無法滿油滿彈起飛,對掛載能力和作戰半徑造成了不小影響。
福建艦的出現帶來了巨大飛躍,8萬噸級平臺加上3臺電磁彈射器,艦載機的數量、機種大大增加,掛載模式和作戰半徑全面提升。但即便是福建艦,在航母發展道路上仍屬於過渡型航母,因爲它還不夠大,各方面的配置還有提升空間。
與美國的10萬噸級航母相比,福建艦的3條電磁彈射器和2部升降機配置,暴露出8萬噸級平臺的空間分配已達極限。這個問題不是福建艦獨有的,法國發展的新一代PANG型航母也是8萬噸級平臺,同樣選擇了3條彈射器和2部升降機。
四號艦不可能只是福建艦的簡單複製。再建造一艘8萬噸級航母沒有太大意義,中國的航母發展需要從8萬噸級向10萬噸級邁進。
隨衛星的實時監控可見其底部的框架已經開始分段的合攏,造船進度明顯加快了不少。在此項目的逐步推進背景下,相較之初的大船的噸位、框架的設計理念、整體的佈局等都將在2026年底前基本成型。
據外媒對衛星的航拍成果的初步測算,四號艦的水線長度330米、水線寬度43米,已遠遠超過了美國福特級航母的尺寸。但通過對其按照流體力學的基本公式的保守的估算其滿載的排水量也已經接近12萬噸的級別了。
這種尺寸的航母意味着什麼?甲板面積的大幅增加,讓4條電磁彈射器成爲可能,將顯著提升戰機出勤效率。更大的空間也意味着可以搭載更多艦載機,包括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預警機和攻擊-11無人機的組合規模可能突破80架。
關於四號艦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是動力系統。目前海內外存在幾種不同觀點:有支持核動力的,認爲12萬噸級平臺需要持續30節航速,只有核反應堆能夠滿足。
有主張常規動力的,指出福建艦的綜合電力系統已經解決高能武器供電問題,燃氣輪機技術更爲成熟。還有提出核燃混合動力的,參考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設計,但這種方案複雜度過高。
真相可能更加務實。但無論我們對其上艦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都作了多麼充分的論證,也無論我們對其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都作了多麼詳盡的論述,都不能代替對其上艦的最終的安全性作出最終的保證。
目前我們對其上艦的安全性仍存在着一定的疑慮,尤其是其核反應堆的核安全性問題就更爲我們所擔心了。但如果四號艦的動力還真的只能走常規的傳統路子,那就不得不對其配備一套全電推進的動力系統,以及一大批的超級電容的儲能系統,從而爲其所配的電磁彈射與激光的防禦系統的能耗的巨大的峯值的需求提供了相應的保障。
技術路線的選擇無關優劣,關鍵看是否匹配“服役即領先”的硬指標。
四號艦可能搭載多項顛覆性技術。電磁彈射系統是其中之一,福建艦實測彈射數千次零故障,004型有望進一步優化中壓直流供電技術,將故障率降至更低水平。
有分析認爲,四號艦可能配備4條電磁彈射軌道,超過福建艦的3條。彈射效率可能大幅提升,單次彈射間隔壓縮至20秒,比福特級快40%。
艦載機配置也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殲-35隱身戰機可能成爲主力,搭配空警-600預警機形成完整空中打擊鏈。更引人注目的是,四號艦可能爲未來艦載六代機預留了空間,畢竟航母的噸位、框架模式必須考慮兼容未來戰機的問題。
其作爲四號艦的“神盾”可對高超音速的反艦導彈都構成有效的攔截,其防禦半圓的覆蓋範圍可達整個航母戰鬥羣。
四號艦的尺寸突破,本質上是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昇華。330米甲板可部署更多艦載版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將打擊半徑延伸至2500公里,這可能迫使敵方航母戰鬥羣退至第二島鏈外。
美軍曾以“航母越大越脆弱”質疑中國發展超大型航母,卻忽視了一個關鍵變量——福建艦已驗證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可使四號艦能源利用率超福特級30%。
這意味着在同等噸位下,中國航母能支撐更密集的定向能武器,形成對反艦導彈的“電磁護城河”。
其所構成的與055型驅逐艦等艦艇的“火力+空中+電子+反潛+護航”等多樣化的海上作戰體系的相互配合作戰的協同效應將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海軍的綜合的作戰能力。基於此次的配置不僅大大增強了對區域的拒止能力,而且將中國的安全防線也延伸至了深海的彼岸。
船廠裏的龐然大物只是開始,真正的較量在藍圖階段就已展開。四號艦的核動力疑雲、電磁彈射技術、艦載機配置,每一個環節都指向一個目標:打造能夠遠海作戰的移動堡壘。
未來,這艘鋼鐵巨獸將重新劃定海洋勢力範圍,讓西太平洋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