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管制打疼美國!特朗普哭訴:他們是怎麼想出這一招的

來源: 更新:

很多人都低估了中國稀土封殺令,以爲美國也會像中國一樣搞自研,實現在稀土領域自給自足,實際上,要是有這麼簡單, 特朗普也不會在採訪中委屈巴巴的哭訴:他們是怎麼想出“(稀土)整體進出口管制”這一招的,這完全超乎常理,一般人想不出這招。

首先,稀土對高端製造業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稀土磁體的強度是同等重量的鐵磁體的15倍,大多數稀土磁體是由釹和鐠製成的。在汽車製造領域,越是高端的,越是電動汽車,需要用到的稀土磁體就越多,1個豪華汽車座椅可能用到12個稀土磁體,用於調節它的馬達。1臺新能源汽車,就需要用到約0.8公斤的釹。

而且,普通的稀土磁體不耐高溫或強電場,在這種環境下會失去大部分磁性,所以需要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比如:汽車發動機,就需要用到含有鏑或鋱的稀土磁體。


如果工作環境溫度更高,比如:導彈,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每架F-35大約要用到23公斤釤鈷磁體。

除此之外,稀土釔用於激光器;鎵用於製造激光武器、半導體和5G。鍺主要用於單兵便攜式紅外成像系統,以及軍事用途的紅外熱成像儀。

第二,美國非常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

202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發佈了關鍵礦物清單,美國強調,清單中的50種礦物,對於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而中國,是16種對尖端技術至關重要的礦物,以及美國需要的其他25種礦物的主要供應國,不少稀土元素就在其中。美國《防務新聞》的統計,美國約80%的稀土製品都來自中國。

當時美國就已經預測到,稀土元素很可能成爲“中國下一個管制目標”。

第三,美國提前佈局,但無法打破中國稀土壟斷。

事實上,中國對稀土產業的控制力,並不是中國稀土儲量多,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僅佔全球36%,巴西、澳洲、印度、美國都有礦。2024年,我國稀土產量27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69.2%,也遠遠沒有達到壟斷地位。然而,中國的恐怖實力不在於稀土儲量和產量,而是冶煉分離以及精加工能力。我國控制了全球90%的分離與加工,以及93%的磁體制造,重稀土加工更是99%掌握在中國手裏。

比如:美國重啓了美國國內唯一的稀土礦:芒廷帕斯,雖然這個礦雖然能生產15%的稀土精礦,但精礦需要運往中國加工,因爲美國缺乏足夠的技術和設施。

也就是說,美國真正被卡脖子的地方,是分離與加工,磁體制造的能力。以至於即便他們在國外找到了稀土礦,也得運到中國提煉與加工。

美國不是沒想過要自己加工,2022年,美國國防部向MP公司撥款了3500萬美元,用於生產釤和其他幾種中國目前已限制的稀土元素。MP 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還表示,該公司隨後斥資 1 億美元,動用了大量自有資金,購買了加工這些稀土元素所需的設備。

拜登在任時,也曾向澳大利亞萊納斯稀土公司撥款 3.51 億美元,用於在德克薩斯州建造一座生產釤的工廠。

但是,這兩家公司從來都沒開工生產過釤,原因是釤的市場規模太小,價格又非常便宜,每公斤才30美元,但卻要投入上億美元去生產,根本收不回成本。

除此之外,稀土開採和加工都很污染環境,高污染,高耗能,高成本,還會遭到居民投訴,歐美國家根本不願意碰,而是選擇從中國進口。

而中國抓住了機會,徐光憲院士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能生產出純度99.99%的單一稀土元素, 成本僅爲國外的十分之一。

而且,經過幾十年工藝優化,中國稀土產業將廢水循環利用率,提升到95%以上,把環保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所以纔有了中國稀土獨步天下,哪怕是美國的稀土礦,也得運到中國來加工的原因。而美國想要擺脫中國卡脖子,重建稀土產業鏈,那我只能舉雙手贊成,因爲重建稀土礦要幾十億到上百億美元不說,還要花費10-20年,等他們生產出來了,我們又能用價格戰把他們打趴。

#美國拉幫結夥應對中方稀土管制#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